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2-01-13更新 | 364次组卷 | 40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竞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カ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秦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在此期间,秦消灭了六国共150多万军队,领土从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因而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的事业。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制政治体制,创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创行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3 . 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材料四     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3)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著名唱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戏中主人公向往的是怎样的生活?

材料二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2)材料二中所说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塔(农具名)所取代。铁塔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著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3)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式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是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27

材料二   当农民军在西南进行艰苦抗清斗争的时候,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也在郑成功的领导下进行抗清活动,……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据点,曾先后围攻福州、攻克台州。……顺治十六年郑成功联合浙江张煌言等发动一次大反攻,从海道溯长江,直达南京近郊,占领了镇江、芜湖等四州三府二十四县。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12


问题:(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两朝对待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2)明清两朝采取上述政策各出于何种目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明清的上述政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一1927年中共“五大”党员成分

党员总数57967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中小商人其他
所占比例(%)50.818.719.13.10.57.8
党员性别比(%)男党员91.73女党员8.27

表二1928-1930年工人占全体党员比例的变化

党员总数130194名1928年6月1929年1930年7月1930年9月
工人所占比例(%)10.97.08.51.6
农民所占比例(%)≥70


(1)根据表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党员成分构成比例所反映出的信息。
(2)根据表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民主革命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革命的认识。
2018-12-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联赛试题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晚上9时,丘吉尔在广播中声明,英国将给予苏联以“任何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只要我们能办得到和对苏联有利”。……时,大英帝国危机四状,英伦三岛朝不保夕,对苏援助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英国便设法促成美国对苏更多的援助。美国1942~1943年对苏40万物资援助计划的成行,就是由于英国坚持的结果………德苏开战后,英国即从海上加强了对德国的封锁,组织北非战役,打击法西斯的北非力量。1941年冬,德军猛攻莫斯科,锐不可当,莫斯科岌岌可危。在北非的英军为了配合苏军行动,迅即向利比亚德意军发起“十字军行动”,促使莫斯科的部分德军移师地中海,隆美尔非洲军团又深陷利比亚沙漠之中,从而减轻了苏军压力,使莫斯科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摘编自曾维君《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苏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对苏联的援助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英国对苏援助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1689年《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什么明显不同?

(2)材料二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什么进步性或局限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罗伦萨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在讨论新艺术与新城市关系时,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

——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

材料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罗伦萨“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摇篮”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圣母玛利亚教堂与德国科隆大教堂顶部设计上的不同之处,并指出这种不同设计各自的意图。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二下表是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98%2%
商品零售额95.8%4.2%

材料三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34万户,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对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是什么性质的经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相比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4)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