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时,由于偏安于半壁江山,加之连年征战,政府不得不以扩大海外贸易来增加税入,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在此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泉州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设立市舶司后,国内商人开始直接从泉州出海贸易,而外国商船亦可分别进入泉州或广州进行贸易。有证据显示,海上丝绸之路至元代已向西逐渐扩展到东非沿岸。明初,明成祖朱棣及其后继者出于“宣扬国威”、发展“朝贡贸易”等多重考量,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将海上丝之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材料二   明朝中叶,东亚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变,欧洲殖民者为贩运中国生丝和丝织品,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以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在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的基础上,增加了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的航线。此后荷兰等国的介入进一步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朱明两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并分析明朝时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中叶以后西方国家介入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6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6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19509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8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195010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选自百度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抗美援朝胜利对中国和朝鲜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兴建布、纱、丝、麻四局,为武汉近代纺织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1914年,汉口商界领袖李紫云看准纺织业的发展潜力,邀请实力雄厚的富商,合股筹建武昌第一纱厂。这是武汉首家由民族资本创办的纺织工厂,是武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姚伟钧《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工业》

材料二   一九一一年夏季,文学社和共进会两大革命团体经过协商,决定合作。《大江报》发表文章,指出“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以激励民气。在兵营和学堂中,许多士兵和学生纷纷剪除发辫,表示义无反顾的决心。十月十日,革命力量雄厚的工程营首先发难,占领军械所。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武汉在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中的地位,并从历史基础和国际环境的角度分析具备这种地位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所描述事件的名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影响下当年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成果。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自己开办并拥有的棉纺厂的纱锭数,从1913年的651676支,增长到1919年的1173012支。除此之外,日本人也在中国新建了若干工厂。中国工人阶级增长的速度,比中资工厂的增长速度以及中资和外资工厂加起来所拥有的生产设备的增长速度都要快。期间,被运往国外的“苦力”(华工)也有千百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在俄国做工的,不久后就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随着人数的增长,视野的开拓,工人阶级必然要向过去自己完全被埋没的处境发出挑战。

——摘编自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爱泼斯坦全集:国际视野回顾近代中国变迁》

材料二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所产生的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其他重大因素发挥作用,由革命引发的新一轮发展实业热潮不会持续太久。1914~1920年,私人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为10.54%,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率更高,面粉业为22.8%,卷烟业为36.7%,棉纺织业为17.4%。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4~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对西域地区民族政策的实施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根据对局势的整体分析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正确举措。通过与乌孙和亲,达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也将势力深入西域,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屯垦戍边、宽抚厚等政策的执行,增进了汉王朝与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巩固了西汉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地位,使西域各国衷心臣服于西汉,最终形成了抗击奴的强大力量。战胜勾奴统一西域,为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基础,终于在公元前60年使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摘编自张倩《汉武帝在西域的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贞观二十ー年(647)在唐太宗晚年总结统治经验时,就曾以“自古皆贵中华,贼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作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向群臣宣扬。唐朝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宽和团结政策,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束心拥护。唐朝沿袭汉朝的做法,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君长都加以册封,设置羁縻州的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使,皆得世袭。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吸取历史经验,承继两汉和亲、通婚政策更为积极广泛,经常用之解决争端改善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据史籍记载,唐朝下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公主计15名。唐太宗还采取采断措施使商道杨通,来往商旅络绎不绝,同时以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为中心的互市也趋向兴旺。

——摘编自殷晴《汉唐民族西域政策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汉朝相比,唐朝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2021-12-06更新 | 188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溪山战役是越南抗美救国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整个战役期间,美军和南越参战人数45000多人,北越17200多人;美军和南越死亡人数28003500人,北越1000015000人。溪山基地是封锁北越从老挝向南越渗透的5条通道的“大锁”,而且还是“麦克纳马拉防线”西段的重要支撑点。1966年后溪山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接管。1968126日夜,越南人民军向溪山要塞外围的老村高地发起围攻。第二天清晨,越南人民军占领了老村高地。2月初,越南人民军对溪山要塞内部的蒲登县美军营地发起进攻,双方损失巨大。美国和越共双方都把溪山看作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打击对方士气的决战场地,这种意图决定了战争的惨烈。在整个战役中,越南军民的游击战,忽东忽西、忽聚忽散,使美军疲于奔波却始终捉不到越军主力。战役期间,美军共出动F-4、F-105等各型战机2万余架次,投弹8万吨。越南战场的大量血腥画面引发了美国国内反战示威大游行。75日,美军因战局不利放弃溪山,溪山基地被正式关闭。

——据何强劲《丛林中的血火孤岛之战——战史回眸中的溪山战役》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溪山战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溪山战役的启示。
2021-11-18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古至今,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材料二   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掌印办事之长官),汉人充总管,回回充同知,永为定制。罢诸路女真、契丹、汉人为达鲁花赤者,回回、畏兀仍旧。

——《元史。世祖纪三》

材料三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20199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民族观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的民族政策,并分析其目的。
(3)综合所学,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秦朝在县、道设有宗庙,秦的县、道庙与西汉郡国庙共同构成了秦汉地方宗庙制度。与儒家经典中的“周礼”理想相对,秦汉地方宗庙制度是一种“秦制”,宗庙具有公私二重性:“周礼”之宗庙由“私”而“公”,“秦制”之宗庙以“公”摄“私”。西汉郡国庙与“祖宗”庙号、公共领域的“功德”有内在联系。地方宗庙具有国家“公庙”的性质,是面向吏民的公共礼仪空间,与秦汉国家结构之变迁息息相关。

——摘编自范云飞《从“周礼”到“汉制”——公私视角下的秦汉地方宗庙制度》

材料二   儒家理想中的家国关系,是由内而外、由家到国的,把天下之“公”拟制为一家之“私”,进而在“私”的基础之上推衍出“公”的秩序。而宗庙在构建此秩序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西汉元、成之世,儒家官僚阶层兴起,他们以经典中所载的“周礼”作为国家理想制度,改造秦汉相承的“秦制……西汉中晚期的儒者整合“周礼”与“秦制”,最终造就“汉制”,可谓是中国古典国家礼制的第一次大融合。这次融合不仅奠定了汉唐间国家礼制的基本格局,还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定下了一个基调。

——摘编自林聪舜《儒学与汉帝国意识形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地方宗庙制度的特点和汉代演变的结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宗庙制度演变的影响。
2021-10-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华夏认同的形成

材料一 周代早期的扩张示意图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材料二 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西周分封,把不同的姓族集团派遣到各地建国,移民队伍深入各地统治当地族群,经漫长融合相互了解,逐渐成为地域性的族群,取代了传统的氏族群体。这些移民贵族散居各地,每一分支皆人数有限,力量不足以镇服地方,促使诸侯一面相互竞争,一面加强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徒,造成了各族交结杂处的局面。异族的进攻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进入战国时期,内迁异族已为华夏吸收、融合,华夏民族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颜世安《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夏”融合与地域族群》、刘正寅《交融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华夏民族》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早期周族扩张的方向和区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至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形成的历程。
10 . 【近现代音乐】

材料一   民国的流行歌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辛亥革命时期,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对音乐进行改良,主张以西乐为本改良中乐,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普及音乐教育。除了学堂乐歌,当时还有大量流行歌曲以排遣个体感情为基础,如《夜上海》唱的是歌女的无奈和觉醒,《金丝鸟》唱出被束缚女性的苦恼,《卖报歌》唱的是报童生活,《得不到的爱情》唱的是爱情的追寻。左翼音乐家以民族危机为题材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成为民国流行音乐的另一道风景线。上海的各式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娱乐场所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发展空间。那时的上海是霓虹闪烁、商业发达的远东大都会,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具有浓厚殖民文化色彩的“十里洋场”,以其独特的社会条件,促进了民国时期流行乐的繁荣。

——摘编自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简史》等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两极对峙格局下政治气氛紧张,这一时期青少年群体物质生活条件富足,思想上感到空虚压抑。摇滚乐契合了年轻人的叛逆精神和反权威性心理,他们通过摇滚乐表达感情、交流思想。摇滚乐是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的融合,其对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随着越南战争不断升级, 美国国内对于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鲍勃·迪伦的经典摇滚作品《敲响天堂之门》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渴望。因此摇滚乐一度成为自由、平等与爱的文化标志向世界展示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但与此同时摇滚乐在一些范围之内也成为一种迷乱躁动的象征,如迷幻摇滚常借助毒品增强感知力,运用灯光效果和强劲的节奏使受众进入迷幻状态,以此逃避现实、释放压力。

——摘编自杨斯坦《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社会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出现和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摇滚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摇滚乐流行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