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因经商传统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在亚欧香料贸易中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十字军东征刺激了欧洲人对香料的需求,胡椒、丁香、肉桂日益成为西欧人追逐的奢侈品。古老的英国谚语“他没有胡椒”意为此人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拥有香料代表着一个人的高尚地位,甚至将其当作是贵重礼品和宴会必备之物。香料还与基督教信仰难舍难分。香料研磨而成的粉末被大量用于宗教场所使用的圣膏,香料的气味被教徒想象成为圣灵乃至天堂所独有的馨香。此外香料还被认为是治疗与预防黑死病的重要药材。因此,西欧主要城镇中逐渐出现香料商人的行会,香料贸易蓬勃发展。

——摘编自田汝英《“贵如胡椒”:香料与14~16世纪的西欧社会生活》

材料二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西欧香料的社会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16~17世纪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西方香料贸易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明代云南地区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兰茂从事药物学和医学,是从为母亲治病起,立志学医,一发而不可收。兰茂所著《滇南本草》是一本药物与方剂结合,便于使用,有独创性的药物学专著。《医门揽要》共二卷。上卷专论脉法,载望、闻、问、切四诊,总论及脉诀歌。下卷论方症,主张疗疾要从实际出发,诊断要全面慎思。21世纪以来,云南省内外医药学家对《滇南本草》的多种药物经临床配方应用,证明确具特效。比如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专治风湿的虎力散,祛风除湿的肾福宝,专治偏瘫的灯盏花等等,都是各医家和药厂采用《滇南本草》的药物配方研制的。兰茂还是滇地开馆教学第一人,开始在云南启蒙文化,他治学严谨,身体力行,孜孜不倦。他提倡道德文化教育,推广普通话音韵。成了当时滇中地区受人景仰的民间教育家。

——摘编自《兰茂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茂在医学和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兰茂取得上述成就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6月30日,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命题的标志。在实践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农业合作化到"大跃进";从纠"左"到"右倾"扩大化;从批评"包产到户到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党从建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愿望出发,经过了艰苦而长期的探索,在实践中却走入了以为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方式便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目标的误区,这是引以为戒的。"

——摘编自罗建平、王静《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间经验探论》《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

材料二 日本政府于1955年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构想”,以订立法规、精准规划发展目标、健全农协组织体系、架建乡村融资系统为主要内容。从1967年开始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户收入渠道、建设生态宜居乡村、逆转人口外流趋势为主要措施。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了由各村村民主导、各级政府引导支持的"造村运动"。以培育区域农特产品、建设农产品的加工链、建设农业科技体系、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和免息贷款为主要措施。通过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日本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农业机械化有序实现,保障了粮食的供给,带动了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民购买力的提升,刺激了农村消费结构的多元化转型,实现了现代化的日本新乡村。

——摘编自乔婷《发达国家和地区乡村振兴经验及借鉴》《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分析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误区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日本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2023-05-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亚文明与西欧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动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早在西周时代,中国和希腊就通过被希腊人称为“西徐亚人”的游牧部落作为中间媒介而建立起丝绸贸易的联系。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西亚斯在其《旅行记》中,对东方亚洲的记述超过了希罗多德,但其对东方赛里斯(“丝”的音译)人的描绘是“男高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除丝绸外,中国高超的铸铁技术也传入欧洲。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普林尼的《博物志》中提到的“中国铁”,就是由汉朝逃亡士卒传入中亚,然后又辗转传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中国的输出则有玻璃、琉璃、毛麻织品等。公元8—13世纪,崛起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将欧亚大陆两端文化成果来回传播放大。先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

材料二 18世纪,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和译作,外交官、商人、游客的回忆录和游记,中国文化特别是人文文化被介绍到欧洲,一时间欧洲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等的著作和翻译的儒家经典。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研究和理性的思考,并用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物来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了思想文化方面的“中国热”。与欧洲基督教神学价值观不同,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强调文化的人本性,如儒家形成了“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政治上提出“德治”和“仁政”。欧洲人认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无神论哲学,并说“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对于道家,他们这样理解:“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为理性(reason)——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李约瑟在演讲中甚至说道:“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有感于孔子之学说。”

——摘编自冉昌光《中学西渐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亚欧文明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国热”出现的背景及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英国等殖民国家禁止非洲奴隶贸易,于是西方殖民国家开始寻求替代黑人奴隶的其他劳动力来源,从而把眼光投向人口众多的中国。鸦片战争前,在中国招聘雇工出国是违法的,帝国主义主要以暴力和欺诈等方式掠夺中国劳动力,将中国劳动力运往所属殖民地作苦力。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开放沿海省份的港口,允许西方殖民国家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1850至1875年间,帝国主义对中国劳动力掠夺达到高潮。在澳门、香港、厦门、福州、汕头等沿海地区成立了很多招工洋行进行招工,后来还雇用了一批流氓拐骗绑架中国人送到招工洋行。这些被绑架或被欺骗而签订契约的中国人被称为“契约华工”,也叫“猪仔”。

——罗佩玲《晚清拉丁美洲契约华工合同记录华工血泪史》

材料二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等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中国人在当地,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农业或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华工出国的原因。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华工与“下南洋”相比有什么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清一代,东北移民情况伴随清朝移民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康熙六年(1667年),清朝实行招民开垦政策;第二阶段,从康熙七年(1668年)到咸丰九年(1859年),清政府出于保护祖先发祥地等原因考虑,在东北地区实行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汉族移民仍处于增长中;第三阶段,从成丰十年(1860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对东北地区逐渐由局部开禁到最终实现全面开放。东北关内移民从总体上看是政府及民间有计划、有组织的移民,从移民动机来讲,有关内民众为憧憬美好生活而到东北寻求发展的一面,也包括了由于天灾人祸不得不背井离乡去东北讨生活的无奈之举。清末以来,大批移民扶老携幼迁往东北地区,移民将关内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带到东北,逐渐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

——摘编自范立君《关内移民与东北移民文化之形成》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清政府在内政外交的弱化和人民对基本生存权利的渴望,华工开始走上出洋谋生的道路。近代华工的大量移美,同时也是美国资本主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摘编自吴铁稳、梁彩玲《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华工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东北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华工远赴美国的原因。
2023-05-01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方刻书是元代图书出版的主要途径,官方刻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中央机构刻印,二是由中央各部门、地方政府机构通过行政命令颁布到各路儒学刻印。元代政府在各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区设立的地方学校,因传授学习的内容多为儒学经典和学说,又叫儒学。有文献记载:“元时书籍,并由中书省牒下诸路刊行。”这里的“诸路”就是指各路儒学。元代儒学刻书受到政府政策和经济两方面的大力支持,所刻印的书籍数量大、质量高,在元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提供了许多翻刻、重刻的底本,对保存和传播古籍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张若群《论元代儒学刻书》

材料二   明代自嘉靖之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江南富庶地区,工商业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城市里聚居着大量市民、工商业者及文人,在人文新思潮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追求自由、热衷娱乐的生活习惯,看戏、听书、读小说迅速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时出版物数量巨大,浩如烟海。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著录明代杂剧523种,《明代传奇全目》著录明代传奇950种。它们的刊行主要依赖民间书坊。所以,“篇帙繁富,远过前人”,尤其是嘉靖万历年间坊刻通俗文学读本盛行,成为明代刻书业的一大特色。

——摘编自许婉璞《明代中晚期刻书业的特色及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刻书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元代相比,明代中晚期刻书业的新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2023-04-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国家建设的重点集中在东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虽在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但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省最多,这些地方的外流农民受历史习惯和职业惯例影响,到东北找活干,挣点“外快”以弥补收入不足。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带动下,国家提出了诸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办法:有计划地发展有销路的副业、手工业和农副产品的初步加工,植树造林,养鱼捕鱼,疏浚河道,修筑道路以及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改良水土,改良耕作技术,提倡精耕细作;大力发展工业和城市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国民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赵入坤《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述论》

材料二   随着二战后英国农业科学的发展和农业效率的提升,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英国政府调整政策,从消极应付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发展到积极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把他们转移到第三产业。由国家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安全,这促进了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战后初期的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较好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相比,二战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最先在中国培植、采摘、饮用、售卖,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业内流行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与唐代相比,宋代政府重视茶叶贸易,形成了东南七路产地市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销地市场,川峡四路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产销地市场,以永兴、秦凤、熙河为中心的西北诸路及西夏、吐蕃地区销地市场。这些市场不但层次更分明,而且市场容量更大、茶商人数更多,出现了一批包买商和茶商自有的茶园。茶商资本空前膨胀,茶行组织也首次出现。唐代税茶最高年收入为80万贯,到了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末年财政总收入为5940余万贯,茶利就占了财政总收入的4.6%;宋孝宗(11631189年在位)时财政收入增加到6530余万贯,茶利占7.2%。

——摘编自陶德臣《论茶“盛于宋”的意蕴》

材料二   美国的殖民活动、中美茶叶贸易使得美国形成与中国不同的茶文化。他们把来自中国等地的茶叶改造成袋茶和瓶茶,使饮茶更为快捷方便,饮茶习惯方式在欧洲移民的后代、拉美裔人、非裔人、亚裔人、原住民中形式多样,民众普遍爱喝冰茶,饮用时加入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甜而酸香,开胃爽口。冰茶几乎占据美国80%的市场,而且行销加拿大等国。

——摘编自黄剑、涂雨晨《论美国茶史及美国茶文化特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茶文化的特点,并综合材料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重要意义。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剖学发展的突破口,是在各个大学实现的,虽然一开始主要是为了查找死因进行法医类型的解剖,但是到后来则演变成了给学生演示解剖学知识的操作。首功之臣当推博洛尼亚大学的蒙迪诺,他不但将解剖学引入了专门的医学课程,甚至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并写成了第一本专业性的解剖学著作—《解剖学》。之后,随着黑死病的蔓延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加之14,15世纪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国王、人民都迫切想要摆脱压榨剥削和阻碍自身发展的宗教统治。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复古”和“人文主义”。

材料二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建立与发展大概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这与法国密不可分,当时法国的解剖学教授均是两栖性的,他们一方面在实验室进行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又在医院从事医疗实践,由此拉开了创立现代临床解剖学的良好开端。临床解剖学的第一个传播工具是法兰西医学院的解剖教授们创办的《临床解剖学》杂志。此后各国纷纷创办了这类杂志,并先后成立了许多临床解剖学学会,其中,最年轻的是成立于1988年的欧洲临床解剖学会。该学会的宗旨是在欧洲范围内促进和推广临床解剖学,密切欧洲临床解剖学家们的联系,促进其间的文化和科学交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JPChevrel著、王旗译《临床解剖学·划时代的解剖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解剖学在欧洲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的特点。
2023-04-16更新 | 8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