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实行的是二元行政体制。这种议会制下的二元行政体制是君主制长期演变的结果。原来由君主享有的权力逐渐转移到政府和首相手中。国家元首虽然体现了国家和政权机构的连续性,但没有权力也没有办法实施自己的政策,只能扮演一种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角色。在英国,国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同时是政府首脑、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世俗领袖。

——摘编自李晓东《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材料二 一切征税法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得提议或赞同,关于此项法案之修正案与其他法案同。凡通过于众议院及参议员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但退还时应附异议书,发交提出该项法案之议院。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同意之命令或决议或表决,应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该项命令或决议或表决于发生效力前,应经大总统批准,如大总统不批准,应依照所定关于法案之规则与限制,由参议院及众议院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再通过之。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的职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法律的基本要点,并分析其体现的原则。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分属南汉、阁、吴越的广州、泉州、福州、明州、杭州成为“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期的代表性港口城市。五城带动中国南方形成了贸易为重、海商为尊的观念,率先成为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港区。广州海外贸易路线最长,延伸到波斯湾和北非东岸等地区;福州、泉州与东南亚、日本及朝鲜半岛来往频繁;杭州、明州与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等地交往密切。中国出口货物多为瓷器和丝绸,进口品大多为香料和奢侈品。濒海而生的各政权都高度重视商业,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为立国根本,这为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耿元骊《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沿海五城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材料二   抑制海上自由商贸的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经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方式。朝贡贸易因缺乏贸易激励而无法维系自身发展,自明朝中叶以来,国家力量逐步从海上退缩,业已开拓的远海海权随之被弃置。海禁政策造成政府主动放弃近海经营并将海上民间力量“挤出”,致近海海权渐失。明清海洋经略方式既是导致海上丝绸之路衰落、海权渐失的内在因素,也为西方获取海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权提供了历史机缘。

——摘编自章忠民、胡林梅《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经略与海权渐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代十国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明清时期“海权渐失”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17世纪后期控制了世界的钟表生产。英国钟表是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到18世纪,已经控制了中国市场。连《粤海关志》亦称“其土产则有大小绒哗叽、羽纱、紫檀、火石及所制玻璃镜、时辰钟表等物,精巧绝伦。”

……特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及其雇员亦积极输入钟表,用于换取中国货品。

摘编自叶农《明清时期广州与西洋钟表贸易》

材料二 广州十三行成为西洋钟表的进口中心及广州钟表业的发展,促进了中西钟表技术文化的交流沟通。清代中期广州制作的钟表在外观上保留了西洋钟表金碧辉煌的特点,而机械部分则保留西洋钟表精密准确、构造复杂的机芯,声效上保留报时与伴乐合一的“自呜钟”特点。此外,在多方面融入中国特点,材质采用色彩鲜艳、光泽明亮的蚨琅、紫檀木嵌金银丝和玻璃等材料,外形采用楼观式、亭式、花盆顶、葫芦型等中国传统形状,钟壳装饰文字突出吉祥、太平的寓恋,如“天下太平”“天下盛世”,图案则是如福寿万年、三星高照、仙人祝寿、渔樵耕读等传统题材。

摘编自冷东《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期钟表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英国钟表进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你对清代广州钟表业发展的看法。
2023-07-08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在由官方、民间、宗教三大群体组成的科技文献作者群体中,官方作者群体占科技文献作者的49%,民间群体占44%,宗教群体仅占7%。明代初年,江苏、浙江、江西、上海等南方地区官方科技作者人数占比高达75%以上,形成了以南方江浙地区为中心的科技文化作者群体的分布格局。明代中后期以来,科技文献作者群体研究的学科范围几乎涉及当时所有学科领域,如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之藻的《圜容较义》等。

——摘编自丁海斌、乔琳《明代官方科技文献作者群体研究》

材料二晚清时期,在统计的276个科技文献作者中,除官方作者129人、民间作者113人外,还出现了一大批外国传教士,如英国欧礼斐、美国卫理等。在晚清科技作者群的地域分布中,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仍是江苏和浙江两省,属于第二梯队的为安徽和福建,属于第三梯队的为湖北、湖南、广东以及上海。虽然地理、农学、水利、医学仍是科技文献的主体部分,但官方自身的、聘用的科技人员已经开始冲破了农业、地理、医学等传统的学科,逐步开辟了如物理、化学、动植物学、近代军械制造等新的科技领域。

——摘编自杨兰《晚清科技文献官方、民间、宗教三大作者群体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与晚清时期科技文献作者群体构成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科技文献作者群体构成的新变化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盛行着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习惯。中世纪经院哲学在“自由”艺术与“奴隶”艺术之间、在仅仅靠头脑完成的工作和改变了物质形态的工作之间划界限。例如诗人、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属于第一类别;雕刻家、釉工及铁器工人属于第二类别;内科医生的工作没有改变物质形态,所以被认为是“自由的”,而外科医生的工作按照同一标准则被看作是“奴隶的”。活体解剖被教会和神学教义认为是非法的。

材料二   达·芬奇非常注重思想自由。他在理论思考时丝毫不为《圣经》教条所羁束。古希腊思想家轻视实践的传统观念也丝毫不能妨碍他的行动。为了提高自己在绘画、雕塑方面的艺术造诣,他孜孜不倦地实验、解剖、观察,深入研究了光学的定律、眼睛的构造、人体的结构和鸟类的飞翔等。达·芬奇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科学实践受到阻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实践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023-07-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议会演讲中公开阐述“第三力量”的观点时强调:“苏联的威胁,意味着西欧团结的时机成熟了”,“与英联邦和欧洲的海外领地进行紧密合作……这些海外领地是初级产品的出产地,他们拥有原料、食品和资源,将为殖民地自身、欧洲和世界带来好处”。贝文认为美援只是为欧洲赢得时机,西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独立于美苏的地位,这是英国试图利用欧洲,实现继续维护世界大国地位理想所唱的最后挽歌。

                                                                                                 ——摘编自陈乐民主编《战后英国外交史》

材料二     部分西欧国家GDP年增长率(1950-1980年)如表:

时间/年

1950-1960

1960-1970

1970-1980

奥地利

5.7

3.9

3.8

法国

3.5

4.6

3.0

联邦德国

6.6

3.5

2.4

意大利

4.9

4.6

2.1

英国

2.3

2.3

2.0

注:1973年,英国通过全民公决,加入欧共体。

——摘编自马瑞映著《疏离与合作: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初期英国抵制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进程态度发生的转变及其原因。
2023-07-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作为岛国的疆域较为固定,这使英国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统一体。中世纪的英国开始发展出以议会为雏形的政治协调机制,以契约为基础的自由市场体系。光荣革命表明这个国家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不断得到完善的法治环境,对于英国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编自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民族主义在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法国人民渴求建立一个能够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的新型民族国家。这注定了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而成为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法国大革命带来了新的原则:各国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为保卫大革命成果而进行的反对各国君主的战争很快就变成了解放、吞并和对别国的征服。法国的扩张主义最终促使各国人民集合起来,共同反对法国。拿破仑“掀起了各国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又吞没了拿破仑自己”。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率先迈入现代民族国家行列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2023-07-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9世纪里陆续来到北美的早期移民中,英国人是最大的民族群体,他们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构成了后来美国社会的基础。美国的英语就是在17世纪英国英语的基础上,借用吸收了印第安人、西欧移民和黑人等外来语言成分以及各移民民族的文化精华,发展成了美国人民自己的民族语言。

——摘编自李明月《早期移民对美国英语词汇的影响(1719世纪)》

1820年首批中国移民登上美国土地以来,中国移民在美国已经生活了近200年。早期的中国移民大多是为生活所迫到美国从事淘金、修铁路等艰苦的工作。他们在陌生的土地上扎根生存,也带去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唐人街”“中国城”等文化。200年来,中国移民的足迹遍及美国的东西海岸,甚至许多内陆地区。

——摘编自周培粲《美国早期华裔移民文化遗产巡礼》

材料二   美国文化从它的创造主体分析是一种移民文化。它在美国经过初步形成,成熟定型进入当前的多元文化发展阶段。影响移民文化形成发展的三个主要要素是:移民祖籍国的文化传统、移民与新环境的斗争以及在此过程中不同族裔移民间的融合。它对美国的双重影响,既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杂交性,也有“故土文化”的顽固性,这成为某些美国社会问题产生的一个因素。

——摘自余志森《试论美国文化多元性的成因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美的早期移民”与“中国移民登上美国土地”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化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主要来源及存在的“社会问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前,尽管中西文化交流就已开始,但由于西方与中国之间并没有直达的海上航路,只有传统的华南—南海—东南亚—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因而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中介民族进行的。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观。在唐代,来华传播“大秦景教”者,据史书记载,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在元代,来华的传教士较唐代要多,仅1338年以马里诺里为首的使团人数就达15人,而在1552—1800年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有据可查的著名耶稣会士就达920人。在1585年出版的《大中国史》一书中,西班牙人已提到中国装潢与建筑的风格。从17世纪中叶起,除丝织品和瓷器外,中国的漆器、屏风、家具、壁纸、轿子、扇子等,越来越多地输入欧洲各国。这些中国物品不仅质量精湛,而且设计别致,颇受法国人青眯。法国的宫廷和王公贵族争相购藏中国物品,这种追求中国趣味的风尚遂在法国应运而生,不久即蔓延到欧洲各国。中国物品的式样及式样设计原则逐渐为法国以及欧洲艺术家所熟悉,中国物品的装饰图案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新观念和新形象影响了欧洲人的艺术追求,这种艺术追求在绘画、装饰、器具、园林等方面表现出来,形成了著名的罗可可风格……哥伦布扬帆远航发现美洲后,中国丝绸从16世纪后期开始远销美洲。16世纪80年代到明末,每年到马尼拉的中国帆船已增至25至30艘。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中西交往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期起,英殖民主义者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渗透,他们除以贸易为先导,以武力为后盾,以发动战争为制胜法宝外,还通过充当保护人,夺取对缅甸和马来亚的殖民统治权。1647年,英国与缅甸签订了《英缅条约》,准予英国人在恒枝岛有永久居留权,可以自由贸易等。1824年,英国迫使荷兰在伦敦签署了《英荷条约》,荷兰彻底放弃了占有新加坡的愿望。从17世纪末开始,英国还在非洲从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罪恶的奴隶贸易,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伦敦等工业城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靠奴隶贸易繁荣起来的。1885年,柏林会议结束后,随着欧洲帝国主义争夺和瓜分非洲的加剧,英国的政策也转向以力图夺取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为目标。

——摘编自何跃《试析英国在东南亚的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二19世纪,“英国商人在印度发现了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英国的商业资本可以轻易地取得支配地位”。而美国处于欧洲利益的边远地带,对于英国的核心利益即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毫无染指之意,其在美洲大陆和亚太地区的殖民扩张政策并没有直接损害到英国的利益。19 世纪末20世纪初,大英帝国在与其他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竞争中巳处于不利地位,英国的经济实力优势逐渐丧失,海上优势地位不断被动摇。同时,美国民族主义精神中的“盎格鲁一撒克森”种族优越性也是英、美能够携手的文化意识形态因素,“双方之间的矛盾是家庭纠纷,但总会站在一起主宰世界”。

——摘编自王利《英国应对美德扩张的策略及原因探析-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殖民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美国殖民扩张行为不断妥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