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 道试题
1 . 王阳明和马丁·路德是两位同时代的思想巨匠,两者的学说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2《郎中王龙溪先生畿》

材料二:不应当将“悔改”一词理解为忏悔仪式,即教士主持下的告解和补赎……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阳明心学的理论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阳明心学的积极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王国在其“联邦”范围内,依据目前掌握的材料,大抵都是对别的邦国的“承认”,满足于“臣属”就可以了....因其松散,没有监督制约的机制,也就成为后来商王国众叛亲离、“孤立而亡”的一个关键。 ....许宗彦先生即说:“武王克商封国七十有一,所可限于封土之制者唯此,而其封,取之所灭国与隙地。”且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有监临督察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远较殷商统治厉害的一手,属于周的创造。但必须看到,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引自王家范《封建时代》

材料二

——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封君封臣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对“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远较殷商统治厉害的一手,属于周的创造。”作一历史解释,并分析“周的创造”带来怎样的积极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分封制相比,中古时期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显著不同。两者有什么共同的隐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前期,国家有一套报灾、勘灾、赈济的法定程序,由受灾地的省、府、州、县官员组织实施,其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都是县官。县官作为直接面对民众的“父母官”,在本地受灾时,有责任上报灾情,并组织当地官民对灾民进行放粮、救护等赈济活动。虽然法定的救灾体制对一些原则性的程序有明文规定,但由于官民从未受到具体的实际操作程序的指导,救灾体制的组织化程度低下,再加上各地及灾害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救灾的具体实施效果缺乏保证,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层官员的个人素质及能力。如果县官的责任心差或能力低下,以及品质恶劣等,就会使当地救灾不力,甚至加重灾害,使灾民非但得不到应有的救济,还有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害。

——摘编自陈桦、刘宗志《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救助活动(1750~191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政府赈灾的特点,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救灾不力”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生于公元前后的、于3—6世纪形成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加之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游牧民族对罗马帝国旧秩序的破坏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其结果是昔日的罗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6世纪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在中国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耳曼人灭亡罗马帝国的时代背景,并分析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0~1826年拉丁美洲殖民地,在圣马丁、玻利瓦尔等人的领导下,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战争,最终获得胜利,拉丁美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国家。(见下表)

年代独立国家备注
1811年巴拉圭
1816年拉普拉塔联合省后改名阿根廷
1819年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后来分为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马
1821年墨西哥,秘鲁
1821年中美洲地区1823年改名为中美联合省;1838年分为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
1822年巴西
1825年玻利维亚

材料二   非洲的民族解放战争

时间民族解放战争结果
1882年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埃及人民抵抗英军侵略失败,英军占领埃及
1881年苏丹爆发马赫迪反英大起义,持续近20年失败,英军控制苏丹
1894~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率领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侵略
打败意军,埃塞俄比亚独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19世纪初的独立运动为何能取得胜利?简述拉丁美洲独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非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2022-10-09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3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C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个工人的来信(1832414日《贫民卫报》)

在世界上所有已提出的法案或是阴谋(除此别无适当的说法)之中,这是最骗人和最阴险的。这个法案建议扩大选民的人数至五倍之多。表面上,这个措施似乎是最最大方的改革。

什么!把选民的人数从十五万增加到六十万或七十万?真是开明极了!但是我们看到的大方是单方面的,那一边什么也没有——我们看到那些原有权势应该减少十倍的人将要扩大他们的势力十倍之多,而你们的势力本应增加十倍,却因敌对势力的扩大将要被无穷地削减。这是古往今来所倡议的措施中最不开明的、最暴虐的、最可憎的、最不名誉的、最下流的。你们的人数占全国人口五分之四,因此你们的影响在选举时(加上你们有被选举的权利)本应超出社会上其他人士四倍之多,然而现在却仅及那些依靠你们的劳动成果而生活的人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实际上,你们由于胆小和选民稀少,将丝毫不起作用。

——摘编自张芝联选译(18151870年的英国》

(注:《贫民卫报》是英国工人阶级全国联合会的机关报)


(1)编写一封给工人的回信。(要求:内容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2)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并概述其意义。
2022-10-08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30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630日,陈云在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情况向中共中央的汇报中说:“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具体比例,在各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各个时期,都不会是相同的。一个国家,应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规定计划中应有的比例。究竟几比几才是对的,很难说。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是否平衡。合比例就是平衡的;平衡了,大体上也会是合比例的。”

——《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材料二   根据邓小平讲话的精神,由李先念主持,谷牧、胡乔木等参加形成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讨论稿写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工业的大发展,所有工业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巩固工农联盟。”“世界上工业落后的国家赶上工业先进的国家,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我们也要这样做。每个部门,每个行业都要了解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订出赶超的规划和措施。”“对于引进的外国的先进技术,要培训必要的技术力量,迅速地把它掌握起来。要根据‘一用二批三改四创’的原则,在用中熟悉它,改造它,发展它,要反对一概照抄照搬,也要反对没有学会就乱改乱动。”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云关于制定“一五”计划的经济指导思想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共八大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邓小平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了什么?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历法学家、机械制造家。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由于受家庭影响,青少年时代,祖冲之就对《九章算术》及刘徽注《重差》等算学经典用心探究。后来经过刻苦钻研,终于著成《缀术》数十篇,在圆周率计算、球体积公式的推导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祖冲之还进行长期的天文观测推算工作,在对前代天象记录的详尽研究的基础上,在33岁推出《大明历》。此外,祖冲之还研制过指南车、千里船、水锥磨等机械工具。为了纪念他的光辉成就,国际天文学界把第1888号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把月球背面的环形山称为“祖冲之山”。

——摘编自甘向阳《祖冲之科学精神刍论》


(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的巨大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祖冲之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2-10-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二考点05魏晋至隋唐的文化B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9 . 史料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面对2007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宣布拨款1000万美元设立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APEC经济技术合作。200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世界第三,2010年则上升为世界第二,对恢复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史料二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史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1)根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在两次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
(2)史料二中的“大变革大调整”指的是当今世界哪些发展趋势?
(3)史料三中的“世界新秩序”和史料二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本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2022-10-07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史料一 由于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成分多种多样,他们的斗争错综复杂,有种族压迫,也有阶级压迫,斗争具有双重性,二者交织在一起。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史料二 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其范围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自发的部落起义和地区斗争,而是发展为有组织,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篇(上卷)》


(1)根据史料一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革命任务的性质。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非洲“有组织,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的反殖民战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