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年,新加坡规定:凡投资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的企业可免缴40%的企业所得税2—5年。“四小龙”还注意简化手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1962—1981年,韩国引进先进技术1973项,1986年又引进517项,1987年为637项。中国台湾规定华侨和外国人可用专门技术或专利同台湾进行技术合作,其报酬可结汇汇出。在50—60年代,“四小龙”大量发展了纺织、食品、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60—70年代,中国台湾、韩国先后发展了重化工业,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越来越多出现,精密机械、汽车、钢材和造船等高技术工业迅速发展。70年代“四小龙”加速发展电子工业。

——摘编自《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始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六十年间,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轮产业转移浪潮,平均每20年间就完成一轮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轮产业转移。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轮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轮产业转移。第一轮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欧洲传统产业逐步向日本转移。第二轮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亚洲四小龙转移。第三轮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和部分低技术型产业逐步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

——摘自曲建《中国制造业步入“走出去”阶段为境外经济特区发展带来机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历史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承接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原因。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面临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2022-10-0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39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夫脱党的章程规定:“华夫脱的使命是尽可能利通过合法的和平方式谋求埃及的完全独立”。该党起草了一份“委任书”,要求埃及人民委任他们为全民族的代表,也与英国当局谈判埃及独立事宜。当“委任书”散发到全国时,各阶层人民立即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签名运动。1919年,凡尔赛和约确定英国为埃及的保护国,美国公开表示站在英国一边,有人干脆断言“埃及获得独立的希望已不复存在”。扎格鲁尔等人并没有动摇,他们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巴黎和会达成出卖埃及人民利益的非法决议,争得了进步世界舆论的支持。为了缓和埃及人民的愤怒情绪,英国与华夫脱会谈,提出了一个有损于埃及独立和尊严的方案,扎格鲁尔等人断然拒绝签字,英国恼羞成怒,流放扎格鲁尔。在华夫脱的持续斗争下,1922年2月,英国发表声明,宣布“终止英国对埃及的保护,埃及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声明对埃及独立作了四点“保留”。

——摘编自王少奎《华夫脱和埃及民族独立运动(1918—1922年)》

材料二 桑地诺说:“真正的强盗是在华盛顿白宫的匪巢里,他们就是从那里指挥着对我们西班牙美洲的掠夺和屠杀的。”为此,桑地诺提出了“自由祖国”的概念。他指出:“国家的政策不应该出自外国,而应该本着至高无上的民族精神来制定”,总统必须“真诚地代表尼加拉瓜民族的利益”。桑地诺认为,尼加拉瓜的一切灾难都是美国金融寡头把美元这股“祸水”引进而造成的,他主张“完全拒绝外国人对尼加拉瓜的财政干涉”,主张“组织大规模的工人农民合作社,开发自己的自然财富”。他说,只有收回运河区主权,尼加拉瓜才有可能在运河开凿之后,取得理应属于自己的经济权益。

——摘编自格雷戈里奥塞尔塞尔《自由人将军桑地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夫脱党在埃及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保留”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桑地诺的“自由祖国”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桑地诺上述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2022-10-0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3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在战争中的自我毁灭使它们在拉美失去了吸引力,相反,俄国革命却使很多拉美人看到了新的希望。1925年到1926年,尼加拉瓜政局动荡不安,美军占领了东海岸港口,并不断增兵。

材料二 1926年,桑地诺率众起义,组成了抗美游击队。游击队分散队伍,夜间出击,利用障碍,伏击敌人,同美军进行了大小85次战斗,游击队在战斗中迅速成长。桑地诺誓言:“最后一个(美国)占领者不撤出,游击战争绝不结束”。拉丁美洲人民对尼加拉瓜人民的“蚂蚁抗大象”的精神至为钦佩,一些反帝战士还奔赴尼加拉瓜参加游击队。到1931年,美军开始分批撤离尼加拉瓜。1934年2月,桑地诺被暗杀。1937年1月,美国支持下的索摩查自封终身总统,并规定世袭。1961年7月,尼加拉瓜人民再次举起桑地诺的旗帜,经过18年的奋战,将索摩查家族的独裁统治推翻。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春良主编《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桑地诺抗美游击队发展壮大的原因,并分析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的历史意义。
2022-10-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3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4 . 史料一 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希腊国土的块状分布,平原面积狭小,以及这些天然国土数量之多,事先给各种小块政治单元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正是四分五裂的地缘分布和差异极大的地形、地貌,使希腊人长期以来习惯于城邦制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格局,甚至养成了城邦崇拜情结,以至于当建立大型政治共同体的任务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时,他们根本不可能表现出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摘编自虞崇胜、杨刻俭《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地缘因素探析》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两地文明有何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及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辛亥革命是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和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而来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是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扩大;一个是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由此,新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相应地产生出来。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史料二   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那种不断妥协的精神,历史说明,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出来的。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史料一,用唯物史观来阐释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厂”。
2022-10-0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讲辛亥革命-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6 . 史料一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已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

史料二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尼克松从两个角度分析美国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第一句说明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第二句表明美国意图利用中国对抗苏联。史料二的曲线图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四次与外国建交的高潮。

[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因素。
2022-10-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高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革命口号,对封建统治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击,在政治上、经济制度上、思想意识、社会生活领域,都进行了“大清洗”。这是清朝统治第一次遭受长时间大规模“袭击”,农民阶级继续进行反压迫、反饥饿的农民运动,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起了暴力革命运动,统治中国几百年的清朝终于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打击下,敲响了丧钟。

——刘青花《浅析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260多年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扫除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道路的障碍,是中国由君主专制统治迈向民主政治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新纪元,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的程序,对中国政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它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闸门,是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商代统治者认为,上帝是商王的祖先,而商王则是上帝的嫡系子孙。这就使商王从血缘关系上找到了作为上帝合法代理人的依据,不仅上帝与祖先合而为一,而且上帝—祖先—商王也三位一体了。

史料二   周公告诫成王说:“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他主张“裕民”,所谓“裕民”,就是宽以待民。宽以待民就要“明德慎罚”。

——以上均摘编自董英哲《从神本主义到民本主义》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商相比西周的治国思想有何新变化?
2022-10-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9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史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户籍制度随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而更加严密。汉代的《户律》有关于户口的登记、乡部负责人定户籍的办法与规定、户籍的保管、立户的原则、田宅的分割与继承等内容。秦汉户籍基本是一年一定,汉代每年八月,乡部啬夫、吏、令史要“案户籍”,民人不论男女老小原则上都要到场接受貌阅,时称“案户比民”。户籍主要登记出入关津的符、赀簿、戍卒家属廪食簿等。汉代的户籍主要是记吏民家口名年,所以在多数场合即称为“名数”“名籍”。从户籍登记的内容上看,秦汉的“八月算人”,实则在户籍的基础上,与赋役征收相关。

——摘编自杨际平《秦汉户籍管理制度研究》

史料二   两宋除主户客户之分外,出现了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如茶户、盐户、匠户等,按职业划分,还没有专门的户籍,仍属于一般主户。两宋时期地籍与户籍分离(有鱼鳞图等关于土地的册子),有“两税版籍”“丁口账簿”等作为征税派役的依据。可见宋代户籍由士族身份世袭制开始向职业身份世袭制过渡,征税功能日渐式微。元朝将民众按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又在此基础上根据户主职业划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灶户、儒户等。各色人户在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地位是不同的。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至元朝户籍管理制度的特点。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对战争的评价,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历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者寡而游身众,故其国贫危。

——商鞅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材料二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

富治者,民不发韧,甲不外暴,而威制天下。故曰,兵胜于朝廷。

——尉缭


(1)指出材料一中两种对“战”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主张有何积极意义。
2022-10-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一考点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C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