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0 道试题
1 . 疾病、贸易及交通改变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达美洲,随船而来的还有第一批传教士。此后,大批传教士接踵而至。印第安人频繁地参加传教士举行的各种集体宗教活动,携带病毒的传教士在教堂、修道院和印第安村落之间来回奔波,成为引入和传播天花的导火线。天花“毒性之大使得任何感染此病的人(大部分是印第安人)活不到三天以上”。西班牙人乘机占有土地,并将占有的土地辟为大庄园。庄园由皇家官员和庄园主经营,印第安人沦为债务奴隶,生活变得更不安定。……公元8世纪,天花就已经随伊斯兰征服者传播到非洲,贩奴船往来不断,天花又从西非“出口”到了美洲。

——摘编自刘去非《1617世纪西葡殖民时期美洲天花大流行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地区更紧密地连为一体。到了19世纪末,一批新兴工业国家崛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尽管仍为世界第一,但所占份额却从1860年的20%降至19%,1913年更是跌到了13.1%。……在世界贸易所占份额中,美国为12%,德国为13%,法国为9%。由于技术的突破及资本的扩张,发达西方国家成了世界的“城市”,它们输出工业品、技术和资金;亚、非、拉美广大殖民地附属国成了世界的“农村”,主要输出农产品和原料这些“初级产品”。

——摘编自《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天花在美洲大量传播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垄断时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时期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内容。
2022-07-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沈括的一生都致力于科学研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宋史●沈括传》载:“(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如他的《南郊式》,修改、简化了皇帝的“郊祭”仪式,节约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他也曾学医、行医,成功地救治过重病病人,并著有医书《别次伤寒》等;沈括还多次到宋辽边境巡视,根据边界政治、地理形势制作立体地图模型进呈给宋神宗,以期皇帝能够对边境情势做到心中有数。在沈括的诸多科学工作中,他对计量的贡献引人注目,而这一点常为当代学者所忽略。日本著名数学史家三上义夫认为:“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样一个。我把沈括称作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或理想人物,是很恰当的。”

——摘编自章梓良、邵红能《科学全才一沈括》


(1)根据材料,概括沈括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括身上体现的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兴起于宋初,到清末废止,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书院教育以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为最终归宿。书院教师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形成了良好的“尊师爱生"传统。书院之间经常会有学术辩论,朱熹与岳麓书院张栻就曾对《中庸》之义进行了争论。至清同治年间,书院除了八股试帖、辞赋、经义而外,一无所求,积习相沿、日甚一日,与此同时,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书院逐渐废弛不堪。

——摘编自穆晓莉、周伟《古代书院教育特色及其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材料二   甲午战败后,书院改制。18986月,康有为上《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建议“现有之书院……皆改为中西兼习之学校虽变法失败,但康有为的建议极大地推进了书院改制步伐。1901年,张之洞和刘坤一在《设文武学堂折》中重提改书院为学堂之议。同年9月,清廷谕令“各省所有书院,均改设大学堂”。课程内容由中学为主变成西学为主,最终在学堂教育体系中形成以近代科学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

——摘编自张东亚《从书院到学堂、从学堂到大学——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机构演进》

材料三   近些年来,在多种力量的参与推动下当代书院呈现复兴之势,获得了新的发展。这些书院具体从事的内容,大都与国学、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有别于旧式传统书院,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又吸收了现代化的元素,视野开阔,是中国书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重新出发,其发展令人期待。

——摘编自戴美玲、王维生《文化自信与中国当代书院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书院的特点及近代没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书院改制这一举措。
(3)综上,谈谈你对书院发展的认识。
2022-05-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演练卷 (全国甲卷)
4 . 【江南经济的开发】

材料一   东晋南朝时,铁犁、牛耕已逐渐普及……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农作物的种类增多,江南……此时有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在种植上与水稻交错进行,这就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量。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在冶铸技术上,使用水排鼓风,采用灌钢法,类似近代的“渗碳”技术。造船技术在吴国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运输、作战的船舰很多,往来于东海、南海和内地河道的船只频繁,“大者载重万斛”。制瓷和造纸业也有很大进步。建康、江陵、成都、番禺、会稽、吴郡、都是著名的都市,建康“贡史商旅,方舟万记”。“草市”、“军市”、“夷市”星罗棋布,东晋南朝的商税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

(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江南开发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初年,突厥“遣使请缘边置市,与中国贸易,诏许之”。之后,双方便开展了以牲畜和丝织品为主要交换商品的五市。正是在“互市”这种贸易形式的影响下,中西陆路贸易在隋唐时期进入繁荣时期。隋唐时期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活动相当活跃。在托克玛克南部的阿克别希姆古城遗址中出土了“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等唐朝货币。但是,由于铸币原料金属铜的缺乏,在中西陆路贸易中,易货贸易也大量存在。隋唐时期,带有官方垄断性质的朝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隋唐王朝的历代统治者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因而将朝贡视为显示天国成武,使四夷顺服,以及对其他民族及异域加恩体恤的方式。隋唐王朝的统治阶层对海外奢侈品也有强烈的占有及消费欲望,如隋炀帝派遣裴矩前往张掖以监管“五市”,初衷也是获得奢侈品和宝物。为显示中原王朝怀柔之大度,隋唐政府为朝贡提供了丰厚的酬劳,等到朝贡使节回国时,鸿胪寺、典客署还要主持欢送仪式,并赠予其可观的礼物。据统计,南亚、中亚与西亚来唐使团共343次,每团少则数人,多则数百人。

——摘编自《隋唐时期的陆路贸易》


(1)根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陆路贸易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隋唐时期陆路贸易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移民潮改革开放之初,国门渐开,中国政府开始有目的放开知识青年出国留学的渠道。留学生成为政策的受益者,新中国的第一批对外移民也从他们之中产生。这其中,赴日留学生规模较大。但真正由留学生增长而带动的移民潮,出现在加拿大和美国。移民海外意味着可能有优厚的收入前景,但移民在当地落地生根并不容易,一个突出问题是种族歧视。在这样的氛围中,留学被戏称为"洋插队",如同真正的插队生活一样,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在国外经历过艰难的历程。

90年代,"闯东欧"成时髦。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留学生、移民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移民潮。整个90年代,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家逐渐放宽技术移民的入境条件,敞开大门吸收中国的技术移民,以弥补国内技术人才的缺乏。这一时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来另一个移民机会。"闯东欧"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当然,移民梦也不都是以圆满结尾,很多移民梦沾染了血色。合法途径走不出国门的普通中国人,为移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选择偷渡这一危险的方式。

2000年后,富人移民受欢迎。进入2000年,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前后楼市升温、股市大涨,一部分积聚了相当财富的中国富人,开始以投资的方式移民。而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中国企业也加大了海外投资进程,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也开始大规模走出国门。经历金融危机重创的欧美国家,为了吸引外部资金,一度将投资移民限额放宽,吸引中国富人。

——摘编自金点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三次移民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对当时中国的"移民潮"做出合理的解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的职务。1855 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令,规定行政机构人员的任命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考试制度化等。1942 10月;我国国内学者张沅长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四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巳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宣布皮除科举之后,一些私塾并没有因此停办.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没有因此而马上转投新式小学堂。刘少奇、聂荣臻都是1906年以后才进私塾的。不过,朱德,毛泽东等人离开私垫进入新式学堂后进步很快。外语、历史、地理等标准课程的学习连同革命书报在校内的流传,在客观上开拓了他们的眼界;通过革命派托员的教化,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年轻学子的脑海中取代了康粱维新改良的主张;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清政府始料未及的。

——摘编 自邵班{从私塾到学堂—— 废除科举前后朱德等人的早年求学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仿效科举制创立文官制度的原因。(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认识。(5 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廷玉(1672-1755),安徽桐城人,字衡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后接连升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和保和殿大学士兼署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深为康、雍、乾三帝倚重。张廷玉入仕为官长达50年,执掌撰席,赞襄康、雍、乾三朝,遭逢极盛。雍正时的规章制度均由其拟定,《明史》的编成,亦是他任职内的成果,且荣膺雍乾两代诸皇子师。张廷玉精通吏事,宽刑慎罚,理政宽平,务实为民;从严治吏,重视上官对下官的引领示范作用,认为良好官风之形成离不开社会道德舆论氛围的支持与引领。雍正帝赞曰“近日桐城人文之盛,实海内所少,况汝父子相继,为国家贤宰辅,即求之史册中,亦所罕见”。卒后谥文和,配享太庙,“终清世,汉大臣配享太庙,惟廷五一人而已”。

——摘编自张元《论张廷玉的治政思想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廷玉成为清代名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廷玉的历史贡献。
2022-04-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期,汉武帝先后三次发动了征讨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21年,汉军在河西之战大获全胜,将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汉武帝遂将长城从甘肃永登向西延长到玉门。公元前101年,李广利伐大宛取得胜利后,汉王朝又把长城修到了罗布泊。至此,汉长城从渤海之滨一直延伸到了疏勒河下游,全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代修筑最长的长城。在汉长城的护卫下,敦煌以及河西全境免于匈奴和羌人的侵扰。沿着疏勒河一路向西的汉长城既是汉朝经营和开拓西域的前哨,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保障线。它的墙体都是用当地的沙石和芦苇夯筑而成的,一块砖都没有,都是就地取材,层层叠压,故它又称“苇墙”。不用一砖一瓦的“苇墙”历经2000多年风吹日晒却依然耸立,成为中国古代工程建设的伟大创举。

——摘编自秦川、安秋《汉长城:丝绸之路的钢铁臂膀》

材料二   公元100年到260年,大约两万名古罗马军人在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筑起一道长达550公里的砖石结构的防御工程—“日耳曼长城”。它形似“Z”字,途经60多座大小城镇。“日耳曼长城”由石土砖墙、壕沟、栅栏,900座瞭望塔(哨防台)以及120多座大小军营组合而成。军营包括瞭望塔、指挥所、军人宿舍等。非常有意思的是,凡有军营之处都设澡堂,而这些澡堂也对平民开放。这条长城,对当时保护古罗马境内的生活和贸易往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元260年后,在异族的不断进攻下,国力日渐式微的罗马帝国再也无法统治辽阔的疆土,势力范围不断萎缩,“日耳曼长城”也日益衰败,最终失去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但仍残存了千余年。

——摘编自陈明远《北欧也有长城—一古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长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疏勒河以西的汉长城修筑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疏勒河以西的汉长城和古罗马的日耳曼长城的相同点,并分析日耳曼长城衰败的原因。
2022-04-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