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漫画《凡尔赛的榨汁机》


   

材料二   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四   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20180117光明日报)


(1)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的主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次会议的操纵者是哪三个国家?这一会议确立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综合上述材料,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认为需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则?
2023-05-18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地区2023届港澳台侨学生高三一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材料一   下图是《人类简史》中19世纪的漫画历史年表


——据美国学者房龙《人类简史》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烟硝中诞生,在资本积累上茁壮,随帝国扩张而臻于巅峰、乍然崩解。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贝克特认为,奴隶制、殖民主义和强迫劳动,以及其他形式的暴力,不是资本主义历史的对立面,恰恰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不能仅基于对欧洲历史的考查,如果从亚洲、非洲和美国等地区的视角来看,19世纪是野蛮和极端的年代,奴隶制和帝国主义蹂躏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

——摘编自于留振《新资本主义史与美国史研究的新趋向——再论<棉花帝国>》


(1)材料一作为研究19世纪世界历史的史料,有何不足之处?
(2)材料二、三研究世界历史视角有何不同?请加以说明。
(3)考虑19世纪的历史,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库克雷尼克赛(19241957年)作,《苏联政治讽刺画选集》(1954年)


根据上述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幅漫画对研究20世纪中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12-13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老漫画是通往历史的一扇窗户。解读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摘编自《老漫画中的世界史(贰)20世纪》

漫画一:赫鲁晓夫正在耐心看报纸,肯尼迪有些坐立不安。(1962.10.17

漫画二:肯尼迪正在阅读赫鲁晓夫提出的有关从古巴撤出导弹基地条件的文件,中间靠在导弹上的是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右手臂夹着导弹的是赫鲁晓夫。(1962.10.28


(1)根据漫画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肯尼迪“坐立不安”的直接原因和古巴导弹危机出现的国际背景。
(2)根据漫画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危机的结果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结合漫画信息和所学知识,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对处理国际关系有何启示?
2021-11-2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二)历史试题
5 .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11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使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材料四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3)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材料五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4)材料五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两种历史现象的原因。
2020-11-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中华中学、溧水中学)等六校2017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叙事(叙事:叙述事情)。
英国历史教科书《工业、改革和帝国:英国17501900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
基本情况KS3阶段(对应中国的初一至初二年级),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初三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第三章从农场到工厂第四章交通如何改进的第五章发明的时代第六章可怕的城镇……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第二目瓦特与蒸汽机第三目火车的诞生

主要内容摘录
第五章:第一节“机器的兴起”,介绍不同类型的发明;第二节介绍“什么是工业革命以及它为什么会产生”,教科书写道:诺德·汤因比最早使用“工业革命”一词,“‘工业’是‘工作’的另一种说法,‘革命’是‘变化’的另一种说法。”“随着时间流逝,工业革命这个词不仅仅指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了,它现在被用来形容这个时代的整体的变革—人口、交通、城镇、医疗、科学与技术等的变化”。关于工业革命的起因,下设5个小目:更多的人口、英国获得了一个帝国、一些聪明的企业家、许多天才的发明、英国有大量的煤和铁。
第六章第三节“阶级行为”用漫画展示:富人春天在乡间狩猎,夏天在伦敦参加舞会欣赏歌剧,秋天外出射鸟,冬天去热带逍遥;穷人一年300天每天工作10小时。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介绍了纺织、冶金和采矿等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第三目“火车的诞生”第一段话介绍了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另一段话对工业革命进行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教科书辅助栏目:在补充瓦特的知识细节时融入德育教育。
活动与探究栏目:“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一下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


(1)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英两国中学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的异同点,完成下表。
英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中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不同点叙事风格英国注重细节描写,叙事语言比较通俗
叙事的主要内容
叙事渗透的价值观中国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叙事的视角
相同点

(2)结合所学,解释中、英两国教科书中历史叙事不同的原因。
7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500年之后的广义全球化进程来看,全球化的宏观趋势是由曲折反复的波动所构成的,有前进有后退。每一轮全球化的进展基本上都是由世界体系的霸权国推动……上一轮全球化(1850~1914)是由英国主导的,持续了65年;而这一轮全球化则由美国主导,也已经差不多65年……本轮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美元化是一体之两面,而去全球化则意味着美元在全球地位的逐步下降。

——瞿东升 《第二轮“去全球化”开始了》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材料三     《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漫画)

(注:牌子中“GLOBALIZATION”是“全球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广义全球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能主导“这一轮全球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阻碍经济全球化正常进程和秩序”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
(3)据材料三,概括漫画中人物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017-09-0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欧中世纪,教士和修道士的布道是一种重要的对民众直接进行神学指导的方式,是指教士以传道人的身份所进行的道德说教。中世纪的布道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注话题、神学发展、语言学的发展、教俗人士的评论等。13世纪出现了极为普遍的所谓“针对性布道”,将听众分为“妇女”“教士“和“市民”等等,布道时耍兼顾听众的兴趣及时调整内容。通过戏剧来灌输信仰也是对民众进行基督教化的一种重要路径。戏剧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对《圣经》中的多种阐释进行了解和认识的方法和途径,还有以说教为目的,强调人对神的依赖以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的道德剧、神秘剧等戏剧。此外,基督教会还利用寓意故事来进行基督教化的伦理道德说教。这些教化方式使得道德教化在民众中的传播更为广泛和普及,其过程也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渗透性,这些活动促进了基督教伦理道德体系的建构。

——摘编自邹丽霞《<罗马人传奇>与中世纪后期拉丁西方的道德教化》

材料二   宋代,社会风俗的教化与规范呈现出新的面貌。如宋真宗率百官亲赴曲阜孔庙祭莫,亲撰《崇儒术论》,救编《九经疏义》领行学校,作“劝学诗”明谕天下读书人。《宋史·职官志》中记述:地方官员具有“宣布条教”“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宣风化”等职能。在重建学校教化传播通道方面,庆历四年范仲淹推行“新政”时邀请教育家胡瑗赴京师执掌太学,将长达30年的苏湖私学教化经验引进太学。此外,乡约、家训等也在民间的社会教化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如北宋学者吕大钩创立的《吕氏乡约》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这其中“德业相劝”和“过失相规”着重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而“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则侧重于个人道德的放大所造成的社会效应。陆游《放翁家训》也要求子孙秉承祖上清廉的家风,淡海名利、功利,教训子孙戒懒惰,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同时祝福子孙要尽忠报国、廉洁为官、重视节操、不贫图富贵。

——摘编自张雪红《试论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教会进行教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教化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社会教化的历史启示。
2024-03-02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935年,为推广国货、促进铁路与沿线实业交互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举办了四届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简称铁展会)。铁道部向各铁路部门征集展览货品,进行巡回展览。193310月举行的第二届南京铁展会在第一届上海铁展会的基础上,在选址、交通、展览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完善,尤其是津浦馆装置彩色字图灯片以突显铁路线路,并将各路沿线的美景拍摄成电影,每日开演。此外,关外馆悬挂的日本侵略东三省地图上写着勿忘两字。鉴于前两届的经验,第三、四届铁展会在景观的展示规模和技术上更是倾力谋划。19345月举行的第三届北平铁展会,各场馆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名山大川、石窟碑帖、宫殿建筑等景观。在平汉馆入口处悬挂着一副对联:铁展不是赛会,是要请社会人士明了国产品的真像;国内农村破产,我们应该用全副力量来提倡国产品。第四届青岛铁展会创新性设立专业性的电影礼堂,每日下午放映全国铁路沿线城镇地理风光纪录片。

——摘编自闻虹《民国时期的铁展会与铁路旅行文化推进》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作用。
2024-01-20更新 | 477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