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荷兰地区的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受到人们的喜爱。康坦·马西斯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穿联合创作的先例。昆丁·马西斯本来也是一位宗教画家,后来才慢慢转向风俗画,而这幅《银钱兑换商夫妇》则被美术史家称誉为 “开辟了近代美术猫绘日常生活的先河”。《银钱兑换商夫妇》描绘的是安特卫普出现的金融 业务的最早商业形式——钱铺,它是银行的雏形。画中这一对夫妇,男的是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女人悠闲地翻着画册,眼睛却注意着丈夫的活动,这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桌面上有一面凸镜,镜内照出这个房间长方形的窗子,透过窗户还可以看见街上的房子与树林。

该图有多个版本,最早的版本(左图)是尼德兰杰出的画家马西斯创作于1514年的作品,题为《银线兑换商夫妇》,而另一幅(右图)只是该图的变体画而已,其作者估计是另一位尼德兰画家马林努斯··罗棉斯瓦莱,所谓变体画,是指画家对同一画题,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的作品,除最先或最主要的一幅外,具余的都可称作变体画、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变体画的大量涌现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摘编自伊丽达等编著《图说西方绘画艺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德兰风俗画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解读《银钱兑换商夫妇》。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用图像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新时代
1.1949~1955年:在苏联带领下,遍及欧亚非多达22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响应和传播
2.1956~1966年:中国人的世界现与全球战略更加注重两大阵营之间的“中间地带”
3.1966~1976年: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中美关系缓和,恢复在联合国等组织的席位
1.邓小平时期:改善中美、中苏关系;实行不结盟政策;与国际社会发展外贸关系;198534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现在世界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2.江泽民时期:建立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和上合组织。拓展与东盟国家关系;实现港澳回归;加入世贸组织:妥善处理台海危机,北约飞机炸馆事件等重大危机
3.胡锦涛时期:外交领事保护制度改革;多边外交创新:参与多个国际规则制定、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与170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与200多个国家建立经贸联系,成为金砖四国领头羊
1.提出三个自信学说和负责任大国等概念
2.创建新型大国关系
3.提出“把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

——摘编自王逸舟《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基本判断并说明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
2024-05-17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晚期,1300年前后,出现在修道院的一项发明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带擒纵器的齿轮钟。当时的教士们有必要确定更为准确的时间,以便安排他们的祈祷与其他工作。但丁在1320年的《神曲》中就已经提到:如同钟表里的许多齿轮,互相协调,各自转动。

——摘编自[]马丁·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

材料二   18世纪的欧洲人日益习惯于精确的时间。精确的时间一方面意味着人们对时间的控制,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部分人需要屈服。仆人、工人和雇工日益受到纪律限制,并不得不屈服于钟表(工作时间)对他们的控制。这当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而18世纪的教育者们开始培养起的新一代人,却将这种外在强制力逐渐转化为自身的强制力。

——摘编自[]大卫·梅森《近代欧洲200年》

材料三   时间测量技术的改善,对待时间的基本态度的重大变化——两者引起了一种普遍性的提速感。在一些领域,比如音乐(尤其是军乐进行曲),人们可以明显体会到这种变化。在18世纪早期,安哈尔特——德绍公国的利奥波德一世率先在军队操练中对齐步走作出了相关规定。当时德意志士兵每分钟需行进60步,后来改为72步。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在反抗拿破仑的战争中,则普遍都是114步了。

——摘编自[]埃尔顿《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到18世纪钟表功能上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钟表推广的社会影响。
2024-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20多个城市中,先后有三百多万工人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教师停课,商人停业,农民抗粮、抗税、抗赋役,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加快了政权的崩溃。1948年,国民党暴力查封《民主周刊》《时代周刊》《国讯》《时与文》《观察》等大批刊物,控制各种刊物发行,剥夺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国统区局面混乱:物价每天大幅上升,金元券却每日大贬,众多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落后于物价飞涨速度。昔日待遇优厚,生活宽裕的大学教授,在此状况下生活境况恶化,甚至连最低的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形成了教授,教授,越教越瘦的苦难模样,昔日的社会精英成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北京大学工学院的教授黎亮,教书所得已不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开销,不得不拿结婚时的戒指去当铺换钱贴补家用。这样,1948年末,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南下北上两股知识分子的人流,前者人员稀落,仓皇而绝望;后者浩荡而有序,充满了希望。

——摘编自王华宁《道路与选择:解放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出路问题探究——基于知识分子群体报刊话语之考察》

材料二   194851日,中共中央向各界知识分子发出五一口号倡议,强调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体现了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愿望,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响应。6月中旬,民盟发表《致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报馆暨全国同胞书》,表示坚决拥护五一口号6月末,民革发表《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声明》,表示将努力促成新政协的召开。继而,包括致公党、民进、民促在内的诸多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均在五六月期间发表声明,拥护党的号召。同年8月起,国统区民主人士开始陆续从水陆两途秘密北上,前赴华东华北解放区,与党中央共同筹划建国大业。

——摘编自慕晓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国统区知识分子的境况,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知识分子的意义。
2024-05-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代以来,郡县制成为社会治理结构的基本定式。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明显具有地方性与割据性,因而唐朝立国以来就如何治理国家,实行分封还是郡县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礼部侍郎李百药上《封建论》,强烈反对封建诸侯,中书侍郎颜师古上《论封建表》,提出折中方案。当时朝臣大多反对分疆裂土。魏征谏言:当时天下人心未定,国家财力不足,改革制度的时机尚不成熟。

——摘编自商爱玲《大国治理中的国家结构形式选择——基于封建与郡县之争的考察》

材料二   柳宗元认为,分封制下的职位世袭,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在位者的贤能,故而很难确保为民服务的责任心。通过对周代社会治理状况的历史考察,柳宗元指出,在封建制下,通常是政治混乱的多而治理得好的少,而周天子又不能撤换不称职的诸侯国君,真正尽心治理地方、爱护人民的人,因此,周代的问题就出在封建制本身。而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长官由于实行选举制,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随时加以撤换,即有罪得以黜。因此,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是进步的,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维护了

——摘编自彭新武《分封郡县之辨的复杂意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采用郡县制而非分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分封”与“郡县”之争。
2024-05-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9年,苏联撤军后,阿富汗抵抗组织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内战爆发。

1991年9月,科索沃阿族发动全民公投,宣布独立,南联盟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

1999年3月,关于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的谈判破裂。随后,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对南联盟持续空袭78天。

1999年6月,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3年3月,在争取联合国授权失败后,美国组建了包括45个国家的“志愿者联盟”,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材料二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随后历次党代会报告都延续了对国际形势的这种判断。二十大报告没有再提这一说法,而是提出“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面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摘编自张清敏《二十大以后的中国外交:理解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世纪之交国际局势动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应对“重大考验”提出合理化建议。
7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第三届(19511952年)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构成情况

代表类别具体类型人数
政府代表军官会及北京市人民政府代表17
党派代表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九三、新民主主义青年团30
机关及部队代表卫戍部队、公安部队、机关工作人员31
人民团体代表工会、农协,工商业联合会,学联,妇联、医药卫生;新闻工作者;民主青年联合会;中苏友好协会;保卫世界和平反美国侵略委员会;供销合作总社;救济总会;体育总会227
国营工矿企业职工代表
70
专科以上学校教职工学生代表
45
区域代表
27
邀请代表包含少数民族代表11名71

——资料来源:依据《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19791993)》第143-145页资料整理

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构成(1954-1959) (单位: %)

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民主党与无党派归侨军队文教科技人员其他
10.204.6521.046.0236.952.455.796.2015.17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职业构成(1998-2003) (单位: %)

工人农民企业家领导干部基层干部教授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作家艺术家法律界人士医生金融业人士军人警察运动员
1.011.8820.5441.551.2411.661.711.612.312.590.672.620.4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构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2)根据材料二、以“人大代表选举的时代性”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州”,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秩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

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厌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

——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河西走麻水案

清代河西走廊水资源匮乏,水利管理历来是该区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各种水利纠纷的调处是社会治理中的重头戏。

康熙年间,甘州府高台县与镇夷堡共同使用黑河水灌溉,然而高台、临泽等县地处黑河上游,每年春季需水时节,地处上游的高台各渠拦河阻坝,造成下游镇夷堡无水可浇,两地民众因争水几至打伤人命。

下游民众在镇夷堡绅者阁如岳的带领下数次兴讼,“如岳倡率里老居民,申诉制府绰公,求定水规。辄收押,乃甘州、高台民众力强,贿嘱看役,肆凌虐,备尝艰苦,如岳百折不回”。康熙五十四年,阎如岳带领民众“等遮道哭诉背呈受苦情由”,得到官府支持后,得以重订分水章程。然而,“孰知定案之后高民又有乱法之人,阳奉阴违或闭四五日不等仍复不遵”。

康熙六十一年,恰逢年羹尧前往甘肃,阎如岳率领士民等“报辕苦陈受苦苦情”,为此年羹尧下令将两地合为一县,但仍然无法实现水利公平。雍正四年年羹尧再次途经肃州,镇夷五堡士民阎如岳等“携拽家属百事哭诉苦情”。年羹尧采取强力措施,将地方官员革职查办,由安肃道派毛目水利县丞巡河,封闭甘、肃、高台渠口,并派夫丁严密看守渠口以防上游乱开渠口,至此该水案方得以解决,镇夷堡水利方有保证。

后人为此修建阎公祠堂以彰显阎公事迹,“于芒种前十日祝如岳并年羹尧,至今不替”,为民争水的阎公在地方上拥有很高声望。

——潘春辉《清代河西走廊水案中的官绅关系》

(1)清代河西走廊水案的处理过程中体现了哪些矛盾?
(2)清代士绅在水案的处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从19191月到19222月间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胜国虽然一再标榜以民族自决原则处理领土问题,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和掠夺战败国来实行这一原则的,因而战后在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都产生了新的民族矛盾。同时,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凡尔赛条约》《色佛尔条约》等几个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其掠夺性骇人听闻。再者,凡尔赛会议曾经专门讨论所谓的“俄罗斯问题”,并直接导致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这对日后西欧国家实施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祸水东引政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美国提议建立的国联,美国却从未参加,德国直到1926年才被接纳,1933年便退出。苏联1934年加入,1939年又被开除。日本、意大利也都是在一段时间内是国联的成员。这样一个成员国少而不稳定,并由少数欧洲国家(英法)控制的国际组织,很难在欧洲中心格局已受到严重挑战的时刻协调大国间关系,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体系终于在二战的隆隆炮声中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程早霞《凡华体系与雅尔塔体系解体原因比较分析》等

材料二   《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美国倡导的“门户开放原则”第一次纳入条约,并得到列强的正式承认……华盛顿体系试图继续维护列强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特权,这一企图让关心国家主权利益的中国民族主义者无法忍受。陈独秀即认为,华盛顿会议的本质就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大会,难以带来真正的和平。这一看法与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的认识一致,后者认为华盛顿体系“既不会带来裁军,也不会带来和平”。1924128日,国民党通过《中国国民党总章》,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其后孙中山在给全党同志的信中表示“反对帝国主义之恶魔”。

——摘编自马建标《华盛顿体系、反帝运动与国民革命的酝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民族主义者对华盛顿体系无法忍受”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