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绵延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之后;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了衰落。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为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付出很多努力。

——摘编自中宣部《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材料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回答现代化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等

材料四未来15年的现代化是大变局下充满变数的现代化,我们应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积极主动应变,打造高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力度,为提高制造业薪酬创造条件;要构建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全方位研判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运用各种战略工具保证经济资源安全。

——摘编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机遇挑战和应对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中国近代史实说明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当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重点。
2 . 【国际秩序演变】

材料一   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后,扩大棉花的播种面积,促使埃及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市场。19世纪末,埃及的知识界人士提出振兴民族文化和发展民族经济,通过合法的方式建立主权国家。1900年以后,他们开始转向寻求民间支持,创办报刊《利沃》(旗帜)作为宣传世俗民族主义思想的舆论阵地,进而创建祖国党。之后,下层民众的政治参与开始成为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一战期间,下层民众的广泛参与促使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趋于高涨。一战结束后,埃及主张通过谈判结束英国殖民当局的控制和实现埃及的政治独立。19222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埃及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但保留了英国在埃及的四项特权,即埃及服务于英国交通的需要,英国控制埃及防务等。

——摘编自哈全安《中东国家史——埃及史》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大英帝国不可避免的走向解体,特别是1947年印度独立,动摇了苏伊士运河作为不列颠与东亚殖民地通道的战略地位。1955年,埃及与苏联交好,苏联向埃及提供贷款,技术、材料等。1956年,埃及与中国建交,同时埃及宣布将与苏联进行全面合作,让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深感不满。同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埃及虽然惨败,但在经济和政治上却是赢家。埃及借由这场战争从英法手中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使埃及的国家主权更加完整,增加了埃及财政收入,促进了埃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抵抗以色列与英法联军的军事入侵,使他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及阿拉伯国家的代言人。总之,“日不落帝国”在一种“喜剧的形式”中结束了它的抱负。

——摘编自刘萌《苏伊士运河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至一战后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并从整体上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二战前后英国在埃及地位的变化,并说明“‘日不落帝国’在一种‘喜剧的形式’中结束了它的抱负”的含义。
2024-03-20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西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御史监察、谏官言谏两大系统构成。秦汉时御史受丞相或少府节制,东汉开始,御史台逐渐独立出来,至宋代,御史的任用由皇帝亲自选用,不许宰执推荐。秦汉时御史尚有不纠三公的规定,至两晋南北朝,御史中丞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劾。迄于明清,特别还增加了对所谓“学术不正者”的举劾权。清朝更是明确规定,科道官的重点纠劾对象是“王公、贝勒”。西汉侍御史和刺史品秩为六百石,相当于低级县令,唐代的监察御史为正八品上,但有权监督六部尚书。与此相反,言谏组织不断萎缩,元代干脆取消谏院。中国历朝都制定了不同类型的监察法规,如汉代的《刺史六条》,清代的《钦定台规》等。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摘绵自李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制度设计变迁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权力监督的历史梳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临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监察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4-03-18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4届高三3月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折页:英国对美技术封锁

材料一   18世纪90年代工业革命起步之初,美国便有了可供效仿的对象,具备了天然的后发优势。但在此前的殖民时代,它长期充当的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制成品销售场所的角色。一位曾游历美洲的瑞典旅行家这样写道:为了宗主国的贸易和富强,英国便禁止各殖民地开设那些会跟英国竞争的手工工场,除了少数规定的地方外,各殖民地不得在不列颠领土之外贸易,外国人也不得和美洲各殖民地贸易。

——摘编自李荣健《美国的拿来主义与早期工业革命》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议会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禁止工业机器、设计图纸或相关模具出口。一旦有人违反禁令,则要面临巨额罚款乃至入狱等刑罚。随后,政府还对民众移居美国采取大量限制措施,如限制航船所载移民数量,明确禁止工匠移民美国,尤其是纺织业主和熟练工人,后来进一步拓展到禁止钢铁业和煤炭业工人移民。从1795年起,外国船主被要求向英国提交乘客的名单及年龄、职业、国籍等相关信息。向美国移民的工匠和制造业主一经发现即予逮捕,被剥夺公民权和财产或者送进监狱。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旅客法》,进一步阻止熟练工匠和产业工人移居美国。与此同时,英国人极少同意外国人参观本土的纺织设备,并将盗窃蒸汽纺织机器设计图纸认定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摘编自秉泽《技术暗战:英国的技术封锁是如何失败的》

材料三   1824年,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迫使政府废除了1719年和1750年关于禁止熟练技工出境的禁令;1825年又迫使政府废除了1774年、1781年、1785年禁止工具、机器图样和机器出口的一系列禁令,取消了对外国雇主招聘英国技术工人的限制,解除了对国内技术工人移居国外的禁令。这使得英国输出的机器不断增多,机器制造已成为英国重要的出口工业部门之一。到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反而向各国极力推销包括各种机器在内的英国新技术、新产品。

——据《人类经济万年史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初英国对美实施技术封锁的显著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2)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你对1820年代英国取消机器等出口禁令的认识。
5 . [地图测绘与战争局势]

材料一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乘机将大量专业人员派往东北和台湾,由此拉开了近代日本专业盗测中国的序幕。日俄战争后,参谋本部统一了测绘中国的比例尺,要求实地测绘十万分之一中国兵要地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军在扩大盗测范围的同时,开始在中国大陆长期部署专业测绘人员。1913年,参谋本部解散临时测图部,留下16个测绘员,隶属于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组成土地调查班,标志着日本在华正式设立了永久性日常盗测机构。从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华盗测过程看,其顺序先是台湾、东北,接着是内蒙、山东、东南沿海、华北,再为华东、华中、华南,然后又回到东北。

——摘编自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出于独立军事作战与根据地发展建设之需要,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如由八路军总部测图室调查制印的辽县、黎城、襄垣、武乡四县的分幅路线图,不仅标有四县的聚落户数,还将日军在“扫荡”过程中烧毁的房屋占比精确到每一个村落。1944年绘制的《太原敌军军事设备图》等17幅平面图,均系军区情报侦察人员实地调查密测并编绘成图,可以清晰呈现出日军驻城及矿区、飞机场等军事设置布局。县图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行政区划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

——摘编自白如镜《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华盗测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盗测行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绘制地图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家国同构。自秦汉而下,宗法活动以社会上层贵族为中心展开,魏晋门阀士族是其代表。至隋唐,贵族型家庭制度逐渐瓦解。北宋时,“近世名门鲜克永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一些士大夫成为新宗族组织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带头呼吁,以尊祖睦宗为要旨,团结宗亲。其他社会阶层后来也开始效仿,慢慢地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宗族形态——“平民型宗族”。

——摘编自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宋代出现“平民型宗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些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指出宋代“平民型宗族”和西欧中世纪后期新贵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2024-03-15更新 | 378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广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

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

——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服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服妖”为一种“妖风”“妖象”,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服妖”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

——摘编自周韦《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妖”现象出现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爆发债务危机,进入“失去的十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因成功缓解“滞胀”而风靡全球。1989年,美国推出“布雷迪计划”,对拉美国家提供援助,并要求受援国进行经济改革。拉美国家的关税大幅度下调,非关税壁垒也大为削减。拉美各国对外资银行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外汇限制被取消,汇率自由浮动。政府出售大量国有企业,1990年拉丁美洲私有化收入是72.28亿美元,1991年则迅速扩张到180.81亿美元。各国还修改劳工法,使企业在雇佣和解聘工人时有更多的自主权,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

材料二   经过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拉美经济一度恢复增长,但好景不长。外资涌入之后大肆收购各类资产,经济危机多次发生,经济大幅波动,失业问题严重,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贫困问题仍然顽固存在。总体来看,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并没有起到类似于欧美那样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撖其籍《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与贫困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二中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亨利三世时期,律师已开始形成一个强大的团体,他们在普通诉讼法庭中拥有独占的出庭发言权。1310年前后,英国王室开始任命自己的律师。随着普通诉讼法庭固定于威斯敏斯特宫之后,法律执业者开始集聚于伦敦城与威斯敏斯特宫之间。英国历史中最为重要的出庭律师培训组织律师学院开始出现。在爱德华三世统治期间(13271377年),四大律师学院基本成型。四大律师学院拥有授予法律文凭和出庭执业资格的垄断权力。至亨利六世时期(14221461年),四大律师学院都保持着各家200人左右的学徒规模,对入学者还有着严格的血统要求,非绅士出身者不得入学律师学院,因而入学者非富即贵。

——摘编自王涛《英国律师的早期史——兼论中国律师分类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史良明确提出“建立与推行新的人民的律师工作与公证工作”,并把它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中的一项工作。1954年宪法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后来,在党的八大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发言指出:“律师制度是审判工作中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可缺少的一项制度……应该逐步建立起来。”随后,中国建立起来的律师制度,以当时的苏联为仿效对象,把律师纳入国家公职范围,统一领导,统一工作。除了少数是刚从法律院校毕业出来的担任学习律师外,大多数律师是从公、检、法系统调来的。律师制度建立后,有的当事人为了请到律师,天未亮就到法律顾问处门口排队等候挂号。

——摘编自汪文庆、文世芳《新中国律师制度从建立、中断到恢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英国出庭律师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世纪英国出庭律师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律师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律师制度建立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武将诗句中经常出现“龙虎”“宝剑”“血”等军事意象,常连用“长驱”“直捣”“风霆”“断弦离柱”“铁骑”等气势雄壮的词语以彰显其豪情壮志,以此表达武将“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殷切心情。如《满江红·怒发冲冠》既写了岳飞“仇”的情感,又抒发了其“报国”的决心,还有今昔对比下“山僧不识”的英雄失意,其中不乏文采斐然之语。武将创作的诗句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歌咏风月闲情,甚至阐发义理、抒情表达委婉曲折如文人自作的作品,如生值“中兴”之际的刘锜写道,“西风萦破梦,落日乱残蝉。岁月俄如此,功名岂偶然”。

——摘编自何潇《宋代武将作者诗词创作倾向》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武将诗词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武将诗词创作特色形成的时代背景。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