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美国已诞生了早期的媒体,并逐渐成为革命者们的斗争武器,甚至《独立宣言》也是通过《宾夕法尼亚邮报》才得以广泛流传。独立后,美国国父之一的杰斐逊曾说:“如果让我来决定我们应该拥有无报纸的政府,还是无政府的报纸,那我将一刻也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但此时媒体多为党派斗争的工具。19世纪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众多便宜的“便士报”,并宣称“报纸将永远为争取进步和改革而战斗”“绝不从属于任何党派”等。从19世纪中后期以揭露政府黑幕为己任的“扒粪运动”到冷战中的“水门事件”,媒体最终发展成为美国的“第四权”。

(注:水门事件是1972年共和党尼克松竞选团队成员潜入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和偷拍机密文件时被捕,经媒体披露和发酵,总统尼克松被迫辞职)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美国“第四权”出现了明显异化。在美国主流媒体中,除少部分媒体如福克斯新闻频道及《华尔街日报》等具有一定保守色彩外,多数媒体如ABC、CBS、CNN等广播新闻及有线电视新闻和《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报纸杂志,则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并伪造过“特朗普高高在上,低着头蔑视地看着一个痛哭流涕的移民小孩”的照片以攻击其移民政策。而保守主义面对自由派高举的“政治正确”旗帜也予以强烈攻击,如称“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是“打、砸、抢、折”的运动,严重破坏法治,歪曲美国历史。这些现象导致美国主流媒体的信任度持续下降,正如报告《真相凋零》中所言,新一轮“真相凋零”的浪潮正在极大地冲击着美国新闻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栋栋郑易平《美国“第四权”的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第四权”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美国“第四权”异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治后果。
2024-06-0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继承有两种。一是宗祧继承,另外则是财产继承。宗祧继承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宗祧继承是财产继承的基石,如若可以继承宗桃,则一定具有继承财产的权利;反之则不然。古代传统社会强调以血缘为主维护男性权利,女性是完全没有宗桃继承的资格。《名公书判清明集》及当时有关法律条文规定可以得出,女儿享有法定的财产继承权。宋朝的户绝财产继承相关法律规定中,出嫁女、归宗女、在室女都具有相对的财产继承权,但因所处身份不一样,继承的份额也不相同。《宋刑统》中也规定假使出嫁女不能尽赡养父辈的义务,那么也不能够有资格去获得户绝财产。宋朝财产继承制度中,如若想使用遗嘱继承那前提条件就是投契纳税。在南宋时期,政府专门设立了相关机构以及制定了相关的程序为了有效地进行征收遗嘱税。从整体上来看,贯穿宋朝的财产继承制度仍然是以维护男子的权利为核心原则的。元朝时,发展了宋朝的赘婿继承权,且立法规定了扩大其继承份额。通过《名公书判清明集》,我们可以发现宋朝许多有关财产继承争讼方面案件的处理结果都是甚是要善的,兼顾着情、理、法。

——摘编自吴妍梅《宋朝财产继承制度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近代财产继承制度历经三部国家立法文件的不断修正。民国初期由于《大清民律草案》未能实际颁布实施,所以大理院之审判法源为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而此时立法上规定的继承主体仍仅为儿子,限制妇女继承权之获取,但是大理院在依据现行立法进行裁判的同时,又通过酌分财产的方式间接使得女儿获得了遗产继承权,使得立法与司法呈现出既冲突又融合的趋势。及至《中华民国民法》的颁布,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近代的财产继承制度,立法与司法进一步融合。社会学家马克·赫特尔强调,于近代而言,个体逐步挣脱家庭的禁锢,个体的自由得以进一步发展,个人逐渐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近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迁体现了人民继承意识不断变化的过程,也体现了近代法制变革中近代人民权利意识的逐步觉醒,这导致立法者更加注重对于人民私权利的保障,使得包括继承法在内的中国民法不断向近现代化发展演进。从偏重对于伦理的保护,到更加注重对于私权利的保障。平等主义的兴起对后来《中华民国民法》中确立妇女平等财产继承权有着深远意义,若无如此的思想启蒙,若无平等意识,女子教育就难以出现,随之而来的妇女解放运动也无从兴起,更不必说妇女权利的立法化。

——摘编自肖蓓《财产继承制度在中国近代民法中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财产继承制度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财产继承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影响近代财产继承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
2024-06-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80年代,康梁等人上书指出:京师沟渠“塞淤不通”,街道“臭秽都蒸碍“兆民之卫生”,同时也会惹“外人之非笑”。1898年,光绪发谕饬修京城街道,随后官员纷纷上奏陈言涉及街道改造的机构、人员、办法、技术、设施、资金等。同年9月,慈禧再次垂帘听政后改造街道之事戛然而止。至次月,总理衙门才同意先从“各国使馆洋人日常往来之地”开始修路,后次第续议兴修城内外其他街道。在修路上则以土路为基,上铺碎砖石渣加灌灰浆,逐层追压到底,街旁则修水沟二道,既保留了原来的中式石路,又参照租界的马路型制。虽有反对修路之声,总理衙门解释道:“今若遽议停罢,不惟失信多人”,而且若各国驻华公使“得据以为中国不能自办之证,必至复行立会,张议代修“抽铺捐、设洋捕,种种室碍之事,恐因此而生”。至1911年,北京城共修马路约舍48里,大街中央原来凸出的御道在平整后消失。同时,清政府先后设立了工巡局、民政部等负责管理道路,城市排污、公共卫生、街道设施、交通工具等也随着道路的修整而革新。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北京街道改造工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戴高乐看来,法国若要在世界上重振雄风、再现辉煌,就必须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法国对现存秩序提出挑战,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苏联阵营中的中国与法国有着相同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反苏情绪严重。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封锁,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伊始,世界局势处于动荡之中。密朗特总统认为,冷战结束曾经被视为借中国抗衡美苏,保留提高法国大国地位的政治战略目标不复存在。相反,西方价值观在东欧、前苏联地区的得势使法国一部分相信西方价值观应主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法国对华进行制裁,中止了法中政治对话和高层往来,冻结了两国军事方面的合作,纵容反对中国的活动。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2002年连选连任。希拉克在任期间曾四度访华,是与中国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他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责任精神”,宗旨是“和平与进步”。中法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志成、袁婷《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中法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法关系变化的因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宣传中,电影被认为是最昂贵的媒体,因而,大多数的电影都是由政府控制并主导的。英国早在一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利用电影来吸引兵源了,并在1914年授权制作了影片《英国军队电影》,使得电影变得相当活跃。之后,1915年英国的电影《你》及《为了帝国》旨在刺激观众去投资战争债券,加强并稳定国内舆论。与此同时,英国还制作了一系列战争题材的影片,如19168月制作的《索姆河战役》和19176月制作的《德国的撤退与阿拉斯战役》。19151918年期间,英国共制作了约240部电影。比弗布鲁克励爵宣称,在他任职情报大臣时,制作的那些新闻影片,是“1918年初夏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维持士兵们士气的决定性因素”。

——摘编自信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战争宣传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一战中运用电影作为宣传工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一战中运用电影作为宣传工具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两种类型的院校。1919年后德国颁布一系列诸如《职业教育法》、《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的法律法规,立法体系完备详细。“双元制”为学生提供很多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在生产实践的一线平台学习,既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又能快速发现和掌握新的学问。2003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中企业投入103亿欧元,国家投入56亿欧元,企业占72%。

——摘编自吴建国《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法治化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系统化,没有广覆盖,配套性地方法律法规少。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以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为主,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密。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的比例,几乎都在11%~13%之间徘徊,远低于国际上25%的比例标准。当前我国财政性经费依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摘编自孙希《中外高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比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进运动1.0版本是指美国在北美大陆由东向西不断拓展、移民和大规模开发西部疆域的过程,涉及的疆域东自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太平洋沿岸,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历时一个多世纪,奠定了美国发展壮大的基础,让美国从地处一隅的小邦,变成一个泱泱大国。

但事实上,美国的“西进运动”并未结束,美国开始向太平洋西进,此为“西进运动2.0”版本。到19世纪20年代,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独立,西班牙的太平洋时代告一段落,美国人意识到他们可以直接从北美大陆西面出发,进入太平洋,到达东亚。因此,美国便继续向西进,进入“西进运动2.0”时代。在2.0版本中,美国人没有在太平洋沿岸停留太长时间,很快就继续向西,并且踏上了东亚土地,东方对西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

一战结束后,“西进运动3.0版本”正式拉开序幕,“完全控制太平洋”的战略口号被唱响,太平洋战争后美国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并于“二战”结束后不断深化。

“西进运动”结束了吗?美国佬一步跨越太平洋,准备去哪里?答案是一个问号,因为他那只脚还没有落地,但肯定在亚洲。于是产生一个严肃的问题:“西进运动”是不是现在进行时?

——摘编自钱乘旦《美国“西进运动”结束了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对“西进运动”三个版本的理解。
(2)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西进运动”结束了吗?
2024-05-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代表农业文明极致的大清帝国“天朝上国”迷梦。面对接踵而至的内战外乱,举国先进人士形成共识:求存图强乃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他们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实现工业强国梦想。史学家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发轫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90载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七个时期,如下表所示:

分期时间基本情况
第一时期18621877官营军工
第二时期18781894官督商办
第三时期18951902外人兴业
第四时期19031913政府提倡
第五时期19141925民营进展
第六时期19261933官民合作
第七时期19341949工业衰落

——摘编自曾纯《百年沧桑:中国近代工业破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并具体说明。
2024-05-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四)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维新派从强调强国保种,培养有知识的贤妻良母出发,大力倡导女子教育,利用报刊广为宣传,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兴女学解放运动”。梁启超强调: “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郑观应则提出“各省广立女塾,使女子皆入塾读书”。

1906年,清政府将女学列入学部职掌,1907年学部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比男子修业期限各缩短一年,同年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确立了女子教育学制。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号召中国妇女“规复天赋之权利,以扫除依赖男子之劣根性,各自努力于学问,以成救国之女豪杰,夫而后中国或可有望也”。他们认为男女平等教育是提高女子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唯一途径。191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了新的学制,规定初等教育男女可以同学,中学、师范、职业各类学校都可以为女生独立设校。

1905年起,湖南、奉天、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相继选派官费女子留学日本、美国,促进了女子留学的发展。

——摘编自段敏利《近代中国妇女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电影《女司机》(1951年)、《马兰花开》(1956年)是两部出自女剧作家之手,反映新中国初期女司机工作生活的作品。文学与艺术中的女司机形象体现了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构想与实践,具有多重文化象征意义。

——摘编自刘传霞《新中国初期女司机形象的生成与多重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女性教育发展的原因,说明应如何看待近代女性教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界塑造的新中国女司机形象的意义。
10 .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庄园里的农民都是领主的佃户,从领主那里领取耕种的份地,不同身份的农民向领主履行不同的地租义务。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领种土地纳货币租,不服劳役。农奴要在领主的土地上劳作,通常是每周3天,农奴死后,其子女继承份地,要向领主缴纳数额不菲的“继承捐”。

史料二   

13世纪,一位名为亨莱德的英国领主总结了佃户管理方面的经验:因为佃农出工不出力,因此必须预防他们弄虚作假,而且还必须不时加以监视;再者,管家必须是一个人不漏地都监视到了,要使他们都好好干活,不好好干活就训斥他们。

材料二   史料一   判决权不是领主管家的专利,而是属于庄园的农奴,即便是那些生下来就是农奴的人,也被赋予了或者参与法庭判决的权利。农民根据庄园习惯或自行订立的“村规”管理自己,他们常常根据庄园习惯,拒绝领主的不合理要求。参与法庭判决的人被称为“陪审团”,一般由12人组成。

史料二   一个名叫W.德·T的人前来法庭申请领回自己的那头黑母牛。这头黑母牛走失了,后来在领主的牲畜栏里被发现,他来申请被领主监禁的那头走失的母牛,说这头牛是他的,并证明有6个人可以作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庄园所反映的社会关系,说明史料二的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园法庭判决要遵循的原则,据此判断W.德·T能否胜诉并说明理由。
2024-04-2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高级中学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