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端午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南朝人文献中关于端午节的记述摘编如下: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是日,竞渡。”“竞渡”之俗即“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竟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

材料二   东亚的日本端午民俗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611年编撰的《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九年(公元611年)五月五日在菟田野(现奈良县宇陀市榛原区足立)举行‘药猎’,拂晓参加者集合在藤原池附近,天亮出发。”

7世纪末,东亚的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东亚地区文化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东亚文化发展。

(1)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一中端午节习俗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隋唐时期“东亚文化发展”进行阐释。
2024-04-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史学探究:司马光修史。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回答三种除文献史料类型之外的其他类型史料。
(2)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
2024-02-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瓷器

材料一   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发明了原始瓷器。东汉时期,出现了青瓷,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成熟。北齐出现的白瓷到唐代有了很大发展,逐渐形成了与青瓷并驾齐驱的局面。宋代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突破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元代制瓷业中代表性器物就是青花瓷和釉里红瓷。明代彩瓷生产的突飞猛进,以青花、釉里红、青花五彩、斗彩最为著称。清代彩瓷不断创新,工艺上精益求精。康熙时的青花、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以及其他颜色釉的品种,都达到了我国彩瓷艺术的最高峰。

——摘编自王炜民主编《中华文明简史》

材料二   16世纪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后,从葡萄牙国王到俄罗斯沙皇,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们纷纷爱上了中国瓷器。中国瓷器经常作为各国国君们政治往来的礼物,也经常作为皇室的恩典赏赐给王公大臣。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建立瓷厂,竞相仿制中国瓷器,如英国的“弓”瓷厂,法国的胜科得工厂等。中国瓷器园林图案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装饰元素,给欧洲带来了全新的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理念,引发了18世纪自然式园林景观在欧洲的出现,如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中的中国亭与南京塔等。

——摘编自李雨晨《“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瓷器外销及其文化影响力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中国瓷器在欧洲传播的影响。
2024-01-2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研究性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   


材料二

资料作者信息
①《世界和平纲领》(1918年提出)伍德罗·威尔逊,一战期间任美国总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231931年出版)温斯顿·丘吉尔,一战期间曾任英国海军大臣、军需大臣等职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年)》(1975年出版)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历史研究所编著,主编为苏联历史学家罗斯图诺夫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79年出版)萨那、孙成木等,萨那和孙成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⑤《大战:19141918年的世界》(2020年出版)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


(1)阅读材料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主题,从图示中提炼研究角度。
(2)阅读材料二、说明表中资料对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资料?
2024-01-20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河西汉塞地区作为汉代重要的贸易集散地,存留了大量简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容出处
受甲渠君(甲渠地区的边防官员)钱千,出二百五十,买羊一;出百八十,买鸡五只;出七十二,买骆四于;出百六十八,余米七平;出百卅,沽酒一石三斗。《居延新简》
闻羌人买谷民间,持出塞甚众,长史废不为意,未有坐者,务禁防之。《悬泉汉简》
昌武里公乘(爵位名)郭弘,年世七,自言为家私市张掖郡《肩水金关汉简》
出钱四千四百卅买帛十二匹匹三百,口口口千付李卿以至长安市《悬泉汉简》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汉代河西地区存在的商业贸易形式。
(2)根据材料,对汉代河西地区商业贸易发展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6 . 豆选

材料一


版画:《豆选》

说明:作者彦涵,创作于1948年,作品描绘了河北省获鹿县大河村用豆子选举村干部的情况。

材料二   当年(1948年)土改运动时,父亲担任土改工作组组长,组织当地农民选村长,很多农民并不识字,所以就采取投豆子的方法进行选举。在一个大院子里摆了很多桌子,上面放很多碗,老百姓依次通过进行豆选。选举之前,原村干部找到我父亲,说:“走个过场得了,就别选了吧。”父亲说:“这是不可以的,这是你们的权利,你们必须自己选,因为这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开始。”选举的时候,农民非常认真,他们注重选出代表他们利益的村长,这出乎我父亲意料。有的老人投豆子时怕投错了人,还专门转到这个人前面,看准了之后才投下这个豆子,他们还是真正想选出自己的代表人。所以父亲在这幅画里,不仅刻出了选举的场面,还在背景加了一条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

——版画作者彦涵之子彦东的回忆(2021年)

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版画《豆选》的史料价值。

2024-01-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太祖朱元璋曾言:“商贾之士皆人民也。”明朝建立之初,他即实行恤商的新法,将税率降为三十分之一,下诏令官府采购应照时价公平给付。明初虽实行专卖政策,但比元代已大为放松,像盐这样的专卖品也与商家分利。商人可以贩粮到边境,领盐引回内地取盐。山(西)陕(西)、江淮等地商人纷纷奔走于各边镇,边地也随之繁荣起来。朱元璋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鉴于商贾多不读书,特命儒士编书教之。随着恤商政策的实施,城市中的商人活跃起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元末遭到破坏的历代名城逐渐恢复。城市的繁荣带动了娱乐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戏曲、说书等通俗文艺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

——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简编》

(1)据材料概括明初恤商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恤商政策的影响。
2023-08-28更新 | 2148次组卷 | 1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北京专用)
8 .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二   部分红色博物馆分布表

地理位置红色博物馆名称
北京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天津市平津战役纪念馆
上海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辽宁省“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
陕西省延安革命纪念馆
山西省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浙江省南湖革命纪念馆
江苏省渡江战役纪念馆
江西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
贵州省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

(1)结合材料一和近代中国的史实,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进行阐释。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任选2个视角,简述红色博物馆在党史学习中的作用。
9 .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9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胜利渡长江”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历史背景。
(2)从碑文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概述其革命历程。
要求:观点正确,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10 . 报刊记录社会发生的点点滴滴,反映历史的传承演进。

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藩镇纷纷在长安设邸。其驻地官员一般统称“邸吏”。在唐朝中央政权日渐衰落的情况下,节度使对朝廷的动态非常关注,指令邸吏经常向他们报告朝廷的军政大事。久而久之,邸就自然演变成向藩镇传播消息的主要渠道,中国原始形态的报纸也就在邸吏向藩镇传抄消息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可以这样说,“邸”是孕育中国古代报纸的母体,邸吏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报道者。……宋代之邸报是在进奏院状报传抄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但只选用摘录部分,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拓宽,有时还超出了朝廷允许的范围。全由民间经营的印刷报纸在北宋后期出现。到明清之际,邸报有过相当规模的发展,但是报纸的内容仍限于朝廷谕令、奏章和政治动态的报道。传报组织系统为官府所把持,阅读范围也限于各级官吏,其政治功能的发达与文化传播的影响恰成反比。

——据王凤超《中国报刊史话》整理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报纸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材料二16世纪中叶,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城颇为流行的威尼斯小报(VeniC.e GA.zette)在报纸的发展里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意大利威尼斯城当时居地中海贸易中心,与地中海沿岸诸港及德国商业都市联络频繁,成为集中世界各地新闻的都市。在这所城市里有个叫 MA.nA.nt的组织者,收集有关法庭、城市动态以及贸易信息等新闻,专为王公贵族以及商人发行这个 GA.zette 的手抄新闻,在当时非常流行,这就是 VeniC.e GA.zette。后来VeniC.e GA.zette 改用手抄为印刷,加大了发行力度,被后人称为《威尼斯公报》。GA.zette( 格塞塔 ) 本意是一枚威尼斯硬币,一个 GA.zette 买一份小报,所以人们就称威尼斯小报为 VeniC.e GA.zette , 以至于这个词后来成为西欧报纸的代名词。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1605年,尼德兰出版《安特卫普新闻》。

——据李磊《外国新闻史》整编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西方报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报刊出现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统计表(部分)

创办时间创办人地点刊名简介
1833传教士郭士力广州《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文月刊。其出版的目的在于抵制这种高等的、独特的观念(注:中国人宣称自己是世界一流国家,认为其他所有种族都是‘蛮人’),让中国人了解我们的科学和原理。
1872英人弗雷德里克.美查,实际由中国人掌控上海《申报》“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阅者明白易懂。”共出版27000余期,1949年停刊。
1895~1898年间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北京《中外纪闻》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左栏所列报刊系统地宣传了变法改良的主张。
上海《强学报》《时务报》
澳门《知新报》
湖南《湘学新报》《湘学报》《湘报》
1905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东京《民报》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1915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新青年》陈独秀撰文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

——据(美)白瑞华著 苏世军译《中国近代报刊史》整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解读中国近代报刊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12-2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