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化三改”、三线建设等阶段,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材料二:从工业化建设第一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中可以发现:(1)我国依据当时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变化,实施“一化三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我国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既发展沿海工业,也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发展,工业化建设注重平衡工业布局。(3)我国重视工业发展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现代化摆在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首位,工业化建设注重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摘编自徐坤《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材料三: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于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化三改”实施的有利条件及其所确立的经济制度。
(2)从史料证据关联历史结论的视角,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所说“伟大成就”之间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彰显的“中国智慧”。
2024-03-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掀起殖民扩张的狂潮,通过公开洗劫国库珍宝,抢劫黄金、白银等种种残暴手段,掠夺了征服地难以计数的财富。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向征服地倾销商品,导致东方各国的手工业被摧毁,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西方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重要的殖民手段,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中国、伊朗、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被列强牢牢掌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这股洪流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这保障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速远超同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以及给"征服地”带来的深重灾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股“洪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主要表现(各举一例),并概述其历史影响。
2024-02-2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表1全球因特网用户     

时间数量
1996年6000万户
2010年20亿户

表2国际直接投资额       

时间数额
1997年4000亿美元
2010年13462亿美元

表3 高、低收入国家人均GDP比较

时间比值
1990年51.3:1
2017年55:1

——据《世界现代史(下册)》、世界银行数据等整理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许多全球性挑战越来越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付。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打造遍布全球的朋友圈。中国以开放姿态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努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让各国人民一起过上好日子。2017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这次盛会探索建立新型的政党关系,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2018年6月,习近平强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1、表2所反映的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指出表3所反映的人类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哪些方案?并列举两则事例说明中国是如何践行这些方案的。
2024-02-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利用精神文化对社会主体及各类社会关系进行控制是古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下一种主流控制手段。建立在秦朝废墟之上的西汉王朝不得不反思秦朝灭亡的惨痛教训,由崇黄老而尊儒术,经过一番曲折最终实施了精神控制,亦即文化控制的策略。

——刘力《董仲舒大一统帝国的社会控制思想》

材料三   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才能保持中国特有的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交叉合一的组织形式,使广大乡村社会亲缘政治化与政治亲缘化,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的建议与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人生目标、探究天理方面的主张。
2024-01-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美关系的发展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挟蒋反共”政策失败之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且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企图在政治上孤立新中国。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里姆林宫合作施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每一方的目标本质上都是观念性质,不过,迟早这些观念都必须化为务实的外交做法上。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三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仍然致力于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愿同美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018年11月8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应对措施。
(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愿意与中国合作的目的,列举中美务实外交的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并分析其影响。
2024-01-10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苏共二十大暴露出的苏联模式的弊端,1956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深刻论述了要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召开了中共八大,重新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在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尝试。在经济发展方面,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政策方针;在文化建设上,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指南;此外,还对国内的社会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1957年春,毛泽东还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这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编自郭英菡《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我国所做探索的意义。
2024-01-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大航海时代以前,欧洲白银的年产量约为3万千克,但是到16世纪下半叶,从美洲大陆流入西班牙的白银实际上每年超过20万千克。在从16世纪到17世纪的100年间,欧洲的银价下跌了三分之二、物价反而上涨了3倍。但是,依靠基本固定的地租生活的领主阶层的资产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出现持续缩水状况,工商业者不断发展壮大。商人用美洲大陆的白银购买的印度、东南亚、中国的物产,并不是运到意大利各都市,而是运到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海拔区域——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与英格兰和尼德兰的毛织品、波罗的海的粮食作物、法国的红酒等展开交易。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商业与文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800年世界贸易的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世界白银的流动走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2024-01-04更新 | 26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继位后,在他的坚持与倡导下,边疆治理消极无为的思想开始向积极有为的治理思想转化,具体表现就是“王者无外”思想的回归。“王者无外”强调“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而不是区分夷夏。在“王者无外”的思想指导下,西汉边疆治理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高潮,边疆地区的郡县化加快以及属国管理机构的设置,均反映了汉王朝对边疆经营战略意义的新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构成也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卜宪群、袁宝龙《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汉、唐中原王朝从北部边疆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边疆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政策,采取政治、军事与经济、文化政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治理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理效果,推动了北部边疆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王者无外”思想回归的原因,指出西汉边疆治理的措施。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边疆治理的意义。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接踵而至,精英和民众都见证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还是依托新老强国权势转移的新国际秩序的建立,抑或带有原罪的新兴国家重振昔日国威冲击新秩序,再或萧条式经济大危机的全面影响,每一个事件都镌刻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悲惨虽然历历在目,但是被野心冲昏头脑的法西斯者依然发动了一场影响全球的大战。当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终于战胜轴心国的反动力量后,一个不同于以前的国际体系呼之欲出,有着明显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何逸文等《重建与崩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踌躇演进(19191945年)》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始启动一体化进程。东欧国家则发生了一系列反对苏联控制和干涉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分化,最终瓦解。与此同时,第三世界的崛起,其发端于万隆会议,以不结盟运动为里程碑,以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其作用的体现。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所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对二战后国际体系的重建所产生的警示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2023-12-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监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3年广东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国内沿用了数千年的手工缫丝逐步被机械缫丝取代。1904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榕轩和张耀轩兄弟兴建了中国第一条民办商业铁路——潮汕铁路,促进了当地的客货运输和城乡经济的繁荣,后毁损于抗日战争。素有爱国爱乡光荣传统的闽籍侨胞,目睹列强对华侵略,纷纷投身辛亥革命的大潮,1908年,参加同盟会的华侨达到2343人。据统计,从1894年—1912年初,华侨为支持辛亥革命捐款总额达700万至800万美元。

——摘编自史词《华侨华人创造的那些“中国第一”》

材料二   1938年,经菲律宾侨领李清泉和荷印侨领庄西言提议,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总会成立后,举行如演艺会、售花、节约献金、卖物、募衣、增救伤药或兵士胶鞋等筹赈活动,以游艺会为例,新加坡仅1938年就举办了两期新世界游艺会,募得善款超13万元。为解决前线医药缺乏的问题,总会还与中国提炼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献制数种药品,专供抗战残废士兵之用。自19403月起,南侨总会还组织慰劳团回国慰劳,辗转十余省。

——摘编自王新华《华侨与抗日战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广大华侨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南侨总会在抗战时期的重要贡献。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侨“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主要原因。
2023-12-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