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汉代,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就开始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到了唐帝国时期,已经在东亚和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势力范围,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也都盛赞中国文明的优美与进步。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国王治国至公平,境内不见有人为恶,城中安宁,夜不闭户,房屋及层楼满陈宝贵商货于其中,而不虞其有失。”16世纪后半叶,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访开启了“中学西传”的进程,把作为中国文明本体的儒家学说传播到西方世界,在大革命前夜的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公丕祥《19世纪之前的中外法律交往》

材料二   按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在各个主权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在英、法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之间却不存在平等关系,而是隶属关系,宗主国的最高法院往往是殖民地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在公法领域,作为西方法治主要原则的人权和宪政从来没有真正移植到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中,在殖民地根本谈不上平等权、普选权。在私法领域,打开贸易壁垒是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几乎都采取属人主义原则,即对殖民地占领当局实行宗主国的法律,而对殖民地的人民则实行殖民地法或者当地的习惯法、宗教法。

——摘编自朱景文《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原因。
(2)据材料二、依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简评西方国家在殖民地的法治行为。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法律文化外传过程有何显著不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的中国世界史研究

1900年

麦鼎华翻译《埃及近世史》希望以埃及亡国的历史作为一剂良药,使中华民族警醒。

1901年

《译书汇编》译载日本著作,指出:西国学者,悯贫富之不等,而为佣工者,往往受资本家之制,遂有倡均贫富制恒产之说者,谓之社会主义。

1902年

《译书汇编》发表留日学生编译的《史学概论》,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史学概论”命名的著作,该书中日本学者的史学思想都来源于西方。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著《广长舌》,这是一部宣传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通俗读物。

1903年

夏清馥编译《印度灭亡战史》;秦嗣宗译《希腊独立史》;张仁普译《意大利独立史》;上海人演社出版《俄国革命战史》。

1905年

梁启超编纂《越南亡国史》

1910年

梁启超又撰《朝鲜灭亡之原因》

1911年

商务印书馆《美国独立战史》重新修订再版,此后两年该书先后出版了第三版和第四版。

——摘编自于沛《近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掀起向苏联学习的热潮,历史学科也不例外。中国学者看到,苏联世界史和苏联中国史论在重新解读中国历史进程方面,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1978年,中国学术研究步入正轨。在对世界历史新知的渴求和为经济建设出力的愿望的背景下,他们遇到了“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最能打动中国世界史学家之处,在于某些论点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相合。中国史学家认为“全球史观”提倡的新视角、新方法具有开拓意义,不管对全球史观作何评价,对其批判“西方中心论”的态度,总是称许有加,这也是它在中国受到高度评价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刘新成《全球史观在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学界对世界史研究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全球史观””在中国受到欢迎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现代中国世界史研究发展的共同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中,住在城市的居民统称为市民,用来同贵族、骑士、教士、农奴区分。农奴向往城市生活,逃出庄园,进入城市。当时到处流行着这样一句活:只要在城市中住上一年零一天,你就是城市的居民了。庄园自产的物品较少,封建主把家族成员迁到城市中,在城市里购买丝绸、棉布衣服,香料和调味料。由于生活支出越来越大,封建主除了加紧压榨农奴,还经营工商业或金融业。封建主家庭同城市中的富裕市民联姻的也越来越多。一部分贵族富了,成为城市的上层社会的一员。一部分坚持老一套经营管理方式的贵族穷了,甚至在城市大街边上讨饭为生。历史的规律就是这样。……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民明显地感到:只有通过王权来消灭封建割据势力,才能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使产权与贸易安全得到保护。

材料二   西欧各国工业化开始以后,城市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开始后工厂、矿区都迫切需要劳动力,周围、甚至周边国家的农民都涌来了。农民就业时遇到一个难题:他们从未接近过机器设备,看不懂图纸。他们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才能上岗,否则只能充当搬运工、采矿工、杂工、粗工等。此外,城市中的生活费用高,租房不易,棚户区、贫民窟便成了他们栖身之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厉以宁《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城市发展所体现的“历史的规律”。
(2)材料一中的农奴与材料二中的农民进入城市的动机有何不同?两者分别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4-03-1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实行保甲是要把高度分散聚居的乡村社会成员纳于政权的直接监控之下,并利用这种制度平衡或制约绅士。因此,地方保甲事务严格限制绅士的参与。但是19世纪50年代兴起的太平军起义却给士绅提供了参政的契机。面对狂飙突进的农民军,清廷不得不“诏令各省兴办团练,以缙绅主之”。以办理团练为起,点,士绅开始以团总、团正的身份掌管变通后的保甲。自此,士绅开始作为一种地方政治势力对中夹政权发生影响。

——摘编自高海燕《地方主义·军事主义一近代中国军阀政治探源》

材料二   面对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忧外患,清政府兵不能战,财无所调,不得不允许地方练兵筹饷,使军权、财权下移,造成“兵为将有,饷由帅筹”的局面,行政人事权也随之下移,中夹集权受到严重削弱。清末新政中,地方士绅以咨议局为中心聚集和组织起来,主张地方分权,从而使地方主义势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咨议局和督抚一起构成了侵蚀中央权力的地方权力系统,在反对清廷中央集权措施的对抗中,常常互为声援。

——摘编自邓正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地方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政府对士绅参与地方权力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中央权力不断下移的原因,并分析中央权力下移对20世纪初期中国政局的影响。
2024-03-1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为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发展的成熟期和高峰期,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宋代文人,失去了封建社会迅速成长阶段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与天才极致、奋发向上的心境,他们努力追求内在人格的完美、求取自我人生的意义。佛老之学以其专治“身心”的学说性质而迎合了宋代文人的内心要求,对以“治世”为本的儒学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同时,宋代又是一个民族分裂时期,宋王朝长期遭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统治集团的兴兵侵犯,边患日趋严重,终致故都不保,南渡江吴,偏处一隅。理学诸儒把终宋相随的现实危机归因于儒学义利关系的颠倒,视为私欲肆行、公义不张的必然结果。因此,理学家畅言去利存义、灭欲穷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着意于正人心、固民力、培国基,欲致君臣上下,共尚大义,弃一己之私,致国强之公,以实现三代那样的太平盛世。

——摘编自陈廷湘《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


(1)据材料指出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的影响。
2024-03-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拉美独立运动和亚洲革命风暴中代表人物简表

玻利瓦尔洪秀全
1783年,出生于西属拉美的土生白人家庭,拥有大种植园和众多奴隶。1793年,拜西蒙·罗德里格斯(崇拜卢梭)为师。
1804年,前往巴黎,成为拿破仑的随从官,参加拿破仑的加冕礼。1808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玻利瓦尔策划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
1816-1825年,经过艰苦斗争,领导解放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多地。
1826年,玻利瓦尔彻底结束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统治。
1814年,出生于广东农家,读过村塾,后担任本村塾师。
1843年,屡次落第后,创立拜上帝教,自称是受命于上帝,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
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就任天王,定国号。
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开始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等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
1864年,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在清政府和列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玻利瓦尔和洪秀全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结果迥异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革命运动对各自历史进程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4-03-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四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前,大选中获胜的政党会任命利益相关者担任一些官职,进行所谓的政治“分赃”, 而两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也使当时政府人员不断更替, 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作效率下降、 决策迟疑以及政策连续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英国政府迫切需要进行一场改革。1853 年, 查理·屈威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作了一份被称之为“纲领性文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几条重要原则:文官分为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政策执行,低级文官处理日常事务;文官筛选录取的方式为公开考试, 高级文官的考试内容以“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课程为主”,因此低级文官晋升成为高级文官可谓少之又少; 文官的晋升与提拔依靠其政绩与勤奋程度;文官没有政治偏见。文官制度改革跨越数十年,最终以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制度才得以确立。

——摘编自王康旭《浅议十九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苏州王生,自幼父母双亡,与婶母杨氏相依为命。转眼间王生到了十八岁,一日,杨氏对他说:“你如今年纪长大,岂坐吃箱空?我身边有的家资,并你父亲剩下的,待我凑成千来两,你到江湖上做些买卖,也是正经.”王生欣然道:“这个正是我们本等。”王生与一班为商的计议定了,说南京好做生意,先将几百两银子置了些苏州货物。拣了日子,雇下一只航船,一路上京。途中遇到一群强盗,尽数抢走了船上金银货物。王生盘缠货物都没了,只能先回家,再作计较.

杨氏见王生不久就回,又且衣衫零乱,面貌忧愁,已自猜个八九分。杨氏问他仔细,王生道: “以后只在近处做些买卖罢。”杨氏道: “男子汉千里经商,怎说这话!”在家一月有余,王生又与人商量道:“扬州布好卖。松江置买了布,带些银子到扬州,氽了米豆回来,甚是有利。”杨氏又凑了几百两银子与他,到松江买了百来筒布,独自买了一只船,身边又带了几百两氽米豆的银子,合了一个伙计,择日起行。

——据(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正式成书于 1627年)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16世纪明朝社会有哪些史料价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政府早年所颁布的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性法令已严重束缚经济的自由发展。同时,随着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关税保护制度已成为海外市场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松绑”已成为形势的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经济发展。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7811785年的年均1369.3万英镑,增长到18661870年的6924万英镑。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二   巴西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及二战带来的外部条件变化,迫使巴西加速发展原先需进口的本国工业消费品。二战后,巴西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发展计划,不仅对汽车、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基础工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制定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19561961年,巴西政府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5个部门30个项目的目标计划,建立了汽车、造船以及重型电机等制造业。同时,钢铁、重化、造纸等工业部门也取得很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靠国家高投入、高保护和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推进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导致巴西民族工业失去了发展活力,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此,巴西政府决定采取外向型的发展模式。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被誉为“巴西奇迹”。

——摘编自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巴西工业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西工业化不同于英国的原因及其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时期西方学界的冷战研究形成三个学派。“传统派”认为,冷战作为一种“非战非和”的大国关系,是苏联“非理性”挑战与美国“理性”应对的结果。“修正派”认为,美苏战时同盟的瓦解及对抗的升级,应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后修正派”代表人物加迪斯认为,苏联的政策行为使得美国公众和国会在政策制定者决策之前就选择了支持对苏遏制。在《长和平:冷战史考察》中,他研究了为何美苏经历40多年冷战却未陷入正面战争,称之为“长和平”。

文安立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冷战史新研究”的领军学者,《全球冷战:第三世界的干涉与我们时代的形成》一书,将冷战研究拓展到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认为“冷战是殖民主义以略微不同方式的继续”,“冷战既是美国史一部分,也是全球史一部分”。他的研究重视使用多国多语档案,《剑桥冷战史》由文安立等2071位冷战学者共同完成,从高端政治话题到日常生活,从领导人的决策到市井小民的普通经历,都成了冷战研究的话题。

——摘编自夏亚峰《英文学术界冷战史研究二十年:回顾、批判与展望》

(1)据材料,概括冷战时期西方学界冷战研究的特点。
(2)据材料,指出冷战结束后西方学界冷战研究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