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治安管理实行“双轨制”,一是沿袭历代做法,由各级政府首长全权负责,主管盗窃斗讼事宜及防范、缉捕等,二是以禁军为主体,组建与路、州、县三级政府平行的巡检官系统。汴京在“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厢”,每一厢设机构“厢公事所”,主管本厢治安行政。宋政府专门组建了“皇城司”,负责地下侦缉,伺察官员的不法行径,侦伺敌国的间谍活动。根据建隆四年(963年)颁布的《宋刑统》等规定,“言詈(责骂)祖父母、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等均列入威胁城市治安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

材料二   I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执政官在负责地方日常行政事务外,还兼管城市治安事宜,尤其是对市场交易纠纷、城市土地买卖纠纷、债务纠纷等进行处置。象征城市的审判权和自治权的标记首先是治安的标记,如市场上的十字架和钟楼。城市的民事习惯法普及到治安所及之处,城市治安法仅限于“城墙之内”,治安以全城居民的集体宣誓作为前提条件,全城居民起誓不妨碍治安,并向其他受到人身或财产侵害的市民伸出援助之手,而市民阶级只能受他们自己的地方长官审判。

——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宋代,中世纪西欧城市治安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治安管理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通西域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中央在每州派部刺史一人,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考察吏治,主一州之监察。刺史秩六百石,地位较低,但可监察二千石的郡守和王国相等高官。

——据崔向东《论西汉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对郡国的监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对西北地区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成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特点。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刺史制度还可以提供哪些史料?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以来,便成为大英帝国“生命线”。1882年,英国出兵强占埃及与苏伊士运河区,且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多达8万人,每年驻军的花费超过5000万英镑。1936年,英国政府又迫使埃及政府签订了《英埃友好与同盟条约》,获得了在苏伊士运河区驻军20年的权利。二战后,埃及要求修订条约,实现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完全主权,英国丘吉尔政府不但拒绝撤出军队,反而大量增加了兵力。英国的强硬立场激起了埃及人民强烈的反英情绪,持续的反英暴乱使得英国政府焦虑不安。英国政府担心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埃及人的反英仇视行动会在阿拉伯世界引起蝴蝶效应,威胁英国在约旦和伊拉克地区驻军和石油生产安全。英国政府内部也出现了要求与埃及政府就苏伊士运河谈判的声音。19543月,美国成功进行了氢弹爆炸试验,丘吉尔在内阁表示:“由于热核能武器的发展,我们在中东的战略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英国国防委员会成员艾登曾经对内阁说:“撒离苏伊士运河基地并不意味着英国就会离开中东,也不是向埃及示好。退一步来说,英国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伊拉克和约旦。”且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先后出台的“中东司令部”和“中东防御组织”计划中,埃及都是中东地缘政治中的重要一环,争取埃及加入是英美努力的主要方向。最终在英埃双方的谈判及美国的施压下,1954年英国与埃及签署了《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使纳赛尔成为埃及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埃及的社会稳定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实现。

——摘编自肖文超《1954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缔结的原因及对中东政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缔结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有关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中规定各根据地普遍实行“三三制”。淮北抗日根据地在中共的指示下,逐级逐步地改造乡村政权,直到1942年正式宣布废除地主掌权的保甲制度,实行代表制。在实施减租减息并有了充分的群众基础后,根据地进入到由点到面、大范围的以乡选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政权建设中来。从根据地基层政权人员党派成分上来看,非党员占比达到60%多,在组织形式上都是由民主集中制的代表会构成。中国共产党在淮北根据地开展的基层政权建设首先是一场联合各抗日阶级、阶层力量的政治动员,为淮北根据地的对敌斗争输送了最大程度上的群众力量,与此同时,基层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彻底扎根乡村。

——摘编自胡又伊《淮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1~1945)》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通过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央对混迹在农村中的敌特分子进行彻底清除和坚决打击,同时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生产。中国共产党通过整党整风运动、思想教育,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通过土改、农业合作化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关系和剥削制度,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阶级力量对比和社会关系,解放了被严重束缚的农业生产力。针对农民生活境遇低下、文化素质不高且沿袭着几千年来的封建陋习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机构,通过对农村的阶级动员和社会整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传统农村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

——摘编自李春峰《建国初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淮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的特征及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农村基层建设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民主共和制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较完备的民主制度,曾引起世人的向往与研究。法国托克维尔(1805~1859)认为美国民主共和得益于英裔美国人的法律和民主习惯,在这个问题上,梁启超也注重对美国历史传统的研究。托氏认为地方分权制度对于一切国家都是有益的,而对于一个民主的社会更是最为迫切的需要,梁氏也认为地方自治是民主共和制之基础。托氏认为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得各司其职,不至于越权;梁氏认为在美国政治实践中,“如果行政部权限太狭,则……不能自由以行其政策;反之,行政部则将滥用其职权,而反于共和政治之本意”。托氏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进行考察是为法国人民寻求一套实现民主的机制与原则,而梁氏研究美国民主共和制之目的在于说明美国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不具备此类条件。

——摘编自张顺昌《托克维尔与梁启超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认知比较研究》

材料二   17、18世纪,法国和英国在海外殖民地上进行了长期的对抗,但法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致使其败于英国,并加剧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一些游历英美的法国先进人士开始寻求良策。法国是一个政治思潮纷繁复杂的国家,启蒙思想、保王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法国国内局势也容易受欧洲影响,比如在路易十六被处死后,为扑灭法国革命火焰,英国联合他国组成反法同盟,而巴黎人民推翻无力抵抗的吉伦特派的统治后,雅各宾派趁机上台执政,他们实行恐怖政策,无数的无辜人被送上断头台。从1789年到1875年,法国政体经历了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的交替转换,一共颁布了12部宪法,并且每一个时期的权力机关内部派别林立,代表着不同集团的利益。虽然几经波折,但它(共和政体)仍旧是法国一直追寻的理想政体。

——摘编自卓健君《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与梁启超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认知的异同,并简要说明其认识不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的因素和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前期内阁的功能在于辅助皇帝批示和决策,由此节省皇帝处理政务的时间。明朝中后期,内阁运作模式日益复杂,其职权不仅限于执行,还监管六部。总体来说,内阁从初具雏形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名义上始终只是一个辅助皇帝的工具,并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虽然内阁大臣与皇帝关系密切,却没有实权,这必然会引起诸多矛盾。例如,明朝中后期许多内阁臣子致仕启归,而皇帝不准,两者之间的冲突日益严峻。嘉靖年后,内阁成员评选、任用、去留等规定模糊,阁臣内斗也异常激烈。但是在皇帝厌政怠政之时,内阁大臣票拟功能表现出的意义非凡,内阁会通过“祖制与天意”来影响皇帝,劝诫皇帝不违祖命,造福百姓。

——摘编自周硕人《从明朝内阁制度看封建皇权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政府机构不断增加,内政外交事务日益增多。内阁唯恐其政策不能迅速全面地付诸实施,遂依仗在议会中拥有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讼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20世纪以来,政府议案更难被反对党修正或否决了,议会也被反对党戏称为“内阁的专用议事厅”。19世纪晚期以后,大臣们清楚地认识到议会选举胜利对于延续内阁任期的必要性,因此内阁更加重视对大选的操纵。经国王爱德华批准,授予内阁首脑“首相”的称号,并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之间的主从关系。首相在地位显著提高后,作为执政党党魁就不再被看作“同辈阁员之首”了。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表现,并简析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
7 . 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大国之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美)《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在19世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威胁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根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改编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大国崛起》

材料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具有系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全球新局势的重要组成,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摘自人民网《从全球经济新局势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受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俄、日的“改革计划”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哪一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说“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这跟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趋势加强联系紧密?
2023-09-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8 . 照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材料。

材料一   1839年摄影技术正式诞生,人们开始尝试用摄影记录社会生活、重大事件(如下图)等。照片能够把转瞬即逝的动态过程凝固成静态的画面形象,永久保留,便于理解,可信度强。

——摘编自吴建《新闻摄影学》


1903年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材料二   以下照片记录了美国历史上的一场战争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照片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这场战争是______________;(写字母)并运用两项证据说明判断理由。
A.美国独立战             B.美国内战
(3)史事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从材料三中选择两张照片,参照示例,对其所反映史事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照片③⑤。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二战全面爆发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规模,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抗,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同盟。
2023-09-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9 . 货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欧元自创世运行以来,在推动欧盟各成员国经济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着欧盟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将不断加大,这也将打破美元独立枝头的局势。

——摘编自张章《对欧元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版本

时间

发行背景

第一套至第三套

①1948~1962年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第四套

1987年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

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所指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简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以法治国”思想之首要内容在于“立法”,在于“明法”。韩非认为所谓“立法”,一是否定“仁义”“德治”,强调仁孝伦理与法治原则是不能两存的,儒家道德有害于法治。二是要尊尚法制而不能尊尚贤人,即“舍法任智则危。故日:‘上法而不上贤””。三是需要稳定,立法不可朝令夕改,即“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四是所立之法必须具有可行性,否则将会是空话,“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其法易为,故令行”。立法之后,便是明法。所谓“明法”,就是将设立的成文法令公布于天下。韩非认为,即使君主拥有才能智慧也不能随意地驱使人臣,背离法度进行治理;臣子有贤能之举也不能在取得功劳之前获得赏赐;臣子忠于信义也不能不受法令的约束,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令之上。

——摘编自雒晓辉《韩非的“立法”“明法”与“任法”“执法”》

材料二   17世纪后半叶,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系统的法治思想。洛克认为立法权是指享有权力来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证这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利。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形态的确立来自立法权的规定,其他国家机关都应视为立法机关的授权机关,在必要的情况下,立法机关可以收回其授权或者对其他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同时,洛克指出,立法权属于人民,国家行使立法权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福利和自由,如果国家行使权力违背了这一目的,人民有权收回其所赋予国家的权力;洛克认为立法机关并非经常有工作可做的,因此没有必要一直存在,如果其一直存在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使他们自己位于所制定的法律之上,侵害人民的权利。因此,立法机关在制定完相应法律之后,应该重新分散,使他们自己也受所制定法律的约束,这样就能使他们在制定法律时更加注意为公众谋取福利。

——摘编自尹建军《试论洛克立法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以法治国”思想与洛克法治思想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法治思想产生的背景。
2023-08-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