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例如,在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贸易,也加强了汉族与西域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政策使得中外交往达到了新的高度,大量胡人(泛指北方和西方的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对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以后,尤其是元代,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更是将这种民族交流推向了极致,不仅汉族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同时也有大量外来文化传入中国。这些民族交流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是一部从中国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全球范围内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作品。该书强调了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其中关于“民族交流”章节的部分目录如下:

·第一节: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起与民族交融

·第二节:唐代长安城中的胡人与文化交流

·第三节: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洋的华人社群

·第四节:元代蒙古帝国下的多民族共融

(1)材料一,归纳民族交流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列举三个具体的民族交流实例,并简述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参照“民族交流”一章,根据所学知识,以唐代为背景,编写一个关于“长安城中的胡人与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章节目录。(要求:时空逻辑清晰,表述涵盖史实,包含四节子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0年巴西宣布禁止奴隶贸易后,海外移民成为巴西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其中就东亚劳工而言,来自文明昌盛、人口众多的中国的华工一直是其首选。然而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东亚形势发生剧变。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新兴强国;于甲午战争中获胜也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反观同时期的中国,却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且与日本开放的海外移民姿态相反,基于封建王朝的传统思想和一些现实政治因素,清政府的海外移民政策非常谨慎保守。这些因素推动巴西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中日两国。另一方面,19世纪中后期巴西的移民问题与废奴问题是相互交织的。在种植园主看来,无论是亚洲劳工还是欧洲移民,都只是奴隶的替代品;然而精英阶层则希望引进欧洲移民来推动“白化”和现代化进程。从这一角度来说,来自同样追随欧洲文明、甚至通过日俄战争与欧洲诸国平起平坐的日本,同时又能够吃苦耐劳的日本劳工,可谓是正好契合了当时巴西各个阶层的发展需求。

——摘编自杜鹃《弃中取日:近代巴西东亚移民政策的转变》

材料二   起初,在俄国远东采金领域工作的外国劳动力主要是华人和朝鲜人,但相对于华工,俄国当局更乐于接受朝鲜工人。这一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二者进入远东地区的目的差异。当时来到该地的朝鲜人多是举家迁移,以定居为目的,男女比例不悬殊;而华人长期居留者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加之生活圈子较为封闭,其融入俄国主流社会情况不理想。因此,在一些俄国人看来朝鲜人较华人安分,也较容易同化。20世纪初期,中国采金工人数量迅速增长,这与俄国当局对远东地区朝鲜人活动进行限制有关。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很快走上了对日本协商的道路。1907年,日俄签订第一次《日俄协定》和《日俄密约》,承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特殊利益。自协约缔结起,作为对“日俄协商”政策的落实,俄国加强了对远东朝鲜人的管理和对其活动进行限制,受此影响,大量朝鲜人离开远东地区的金矿,而就此出现的空位则为华工所填补。

——摘编自潘晓伟《试论十月革命前俄国政府对远东华工的政策--—-以采金华工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巴西在对待东亚劳工问题上“弃中取日”的原因。
(2)当时俄国在劳工问题上相较华工更倾向于朝鲜劳工,却并没有采取“弃中取朝”的姿态,结合材料二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出国会对当地产生哪些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靖姑生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她平时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崇尚慈爱。18岁时,嫁给古田人刘杞为妻;24岁时,福建大地遭遇旱灾,大旱导致粮食歉收,民不聊生。陈靖姑不顾自己有孕在身,毅然为民祈雨,她念动真言,焚烧血文,终于感动天庭,促成天降甘霖造福万民,陈靖姑也因此劳瘁而殒身。广大群众感其恩德而传颂她、崇祀她,尊她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并在其殉身成道地古田临水建庙纪念她。历代帝王也为她的事迹所感动,给予许多封号,如“临水夫人”、“通天圣母”、“顺天圣母”、“顺懿夫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等。千百年来,临水宫的香火持续兴旺,庙宇建筑的规模也不断扩建壮大,成为了世界陈靖姑文化的发祥地、海内外众多的奉祀顺天圣母陈靖姑分宫分庙的祖庙。

——摘编自杜新华《顺天圣母陈靖姑信俗文化的价值》

材料二   将一个神明纳入国家认可的神谱,是按照固定的官僚程序进行的。首先,在皇帝敕令中表彰该神明对国家的某些特殊功效。天后的第一个封号是“灵惠夫人”,1156年应一个帝国使臣的要求敕封。1192年获得了一个稍高的封号“灵惠妃”。这些卑微的封号在当时是重要的。1278年,蒙古忽必烈汗亲自封为“天妃”,以表彰她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这个海上旅行者的保护神才确立在全国的地位。在1415世纪又敕封了一系列相关的封号,包括1409年一个特别明确的封号:护国庇民普济天妃。当清朝皇帝试图加强对南方沿海地区的控制时,这个女神对国家的作用就更为重要。清王朝的建立者将他躲过的一次风暴归功于天妃,给予她显赫的“天上圣母”的封号。最后,1737年乾隆皇帝将她抬上“天后”的崇隆地位。

——摘编自【美】华琛《神明的标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顺天圣母陈靖姑信俗文化”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顺天圣母陈靖姑信俗文化”与“天后妈祖文化”的共通之处,并分析“天后妈祖文化”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初,上海港成为全国八大对外贸易口岸中地理位置最北的一个,是东北亚国际往来的必经港口,同时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也出现了不少热衷于海上经商的权贵和大族。元朝政府高度重视海上贸易和商税收入,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上海设立市舶司,次年,在朝廷下诏书招徕番舶前来贸易的同时,也有垄断海运的权贵大族通过派遣“家客”“干人”等出海贸易,有些甚至还委派船总管分赴各国。《松江府志》称元代“江南数郡顽民率皆私造大船出海,交通琉球、日本、满刺、交趾诸蕃,往来贸易,悉由上海出入,地方赖以富饶”。

——摘编自张晓东《古代上海的大族与海上航运——以元代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元沿袭宋代,在东南沿海建立了市舶机构。1291年,元朝政府以“亡宋市舶则例”为基础,着手制定新的法则。1278年,元世祖通过泉州市舶司向海外宣布“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还废除了宋代以来的博买政策,降低了抽解比例,容许蕃商越诉。1314年,修订颁布的《市舶则法》强化了市舶司职能,舶商欲出海贸易,除要申请公据外,还要“召保舶牙人保明”,“舶商下海开船之际,合令市舶司轮差正官一员,于舶船开岸之日,亲行检视各大小船内有无违禁之物”。元末又置“船户提举司十处,提领二十处”,以加强对船商的管理。

——摘编自程皓《论元代市舶制度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代上海地区外贸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市舶司的特征,并分析元代上海地区得以“富饶”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雅典的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施行改革,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掌握政权继续改革,到公元前500年时,雅典已出现民主政治,而斯巴达仍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军事化社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又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共和制等具体形式。无论哪种政权组织形式,都具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等基本特征。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的特征还有如:实行比较典型的政党制、选举制、任期制、轮换制、分权与制衡制等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又都是以代议制为核心。

—摘编自刘力《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政体下政治统治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6世纪雅典和斯巴达政治体制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以近代某一国家为例阐释民主共和制。
2024-03-27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东三省(黑吉辽)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向外国派遣公费留学生始于1872年。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的《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根据回国毕业生各人所长“分别奏赏顶带官阶差事”。1899年,总理衙门提出,对毕业回华得有文凭之各类学生,由总理衙门或各省督抚考试,以“评定优劣,量材委用”,在此尚未规定授予科名。1901年,清廷要求对于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国者,统一组织考试,并分别给子各项出身奖励。1904年,清廷学务处拟订第一份留学毕业生考试章程《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并于1905年举办第一届考试。该考试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如进士出身、举人出身等),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入官考试),才能授予实官,廷试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学成考试均须先行预试(甄录试),预试平均成绩不满50分,不得参加正场考试。当时,学部针对留学生中的旁听生、插班生等现象,指出“存取巧,论其成绩,既与本科正班生有别,又非预备进入本科,似非国家遣生求学之意。”

——摘编自荆月新《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

材料二   清末留学生考试的部分情况

预试

正场考试

廷试

年份

参加人数

合格人数

时间

合格人数

届数

录取人数

1908

178

127

1905〜1911

1 388

4

824

1909

383

235

1910

721

560

1911

587

526

——摘编自谢青《略论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美法系最早可追溯到由原始习惯或判例组成的日耳曼法,它认为,法则只能靠经验去摸索,人们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理性。受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它认为政府只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协调人,故政府应该接受法治。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着重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却忽视了对社会公道、永久和平、世界主义的博爱等这些宏伟理想的追求。

——摘编自胡娟《西方大学两大治理模式及其法治理念和思想传统》

材料二   法律应以民族为基础,即以本民族的道德、法制、风俗习惯、宗教等民族性格为法制之标准。中国法系,以人伦为本位,以理性为前提,尚礼仪,重王道,尚矜恤,慎刑罚。它以“人是宇宙的主人”和从内外两方面践履人生里程的精神,以融合民族、提升道德、维护秩序和实现大同世界理论的贡献,自占世界上法系之重要地位,为安南、朝鲜、日本、暹逻之母法。近世因经济思想之变动,政治形式之改观等,遂日渐式微。然中国法制具有独特的精神与久远的历史及光辉的价值,可以成为医治世界危机的一种药方,其复兴势在必然。

——摘编自俞荣根等《中国传统法学述论:基于国学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系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的时代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建设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这一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基本上是小范围的,污染源较少,往往可以由一国政府独立解决。70-80年代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70年代后半期,美国积极倡议并参加多种形式的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创立国际环境机构并提供大量环境援助。80-90年代初,美国政府的环境外交政策由积极合作转为消极对抗,90年代初再次进行了调整。1996年,美国以捕捞大虾未采取措施保护海龟繁殖的环境义务为由,禁止进口中国的大虾。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

日本在1991年主持召开亚太环境会议,表示积极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加强亚太各国之间合作,全力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与此同时,日本又不顾国际舆论向海外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欧洲首次提出发达国家应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并表示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欧盟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等地国家开展了多方面的环境合作。欧盟在对外环境政策上有系统全面的框架,但内部政策执行时困难重重,如德国和瑞典积极促进欧盟实行较高的环境标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则表示反对。

——摘编自房乐宪等《美日欧环境外交政策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日、欧的环境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环境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2024-01-26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的城市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它们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商业意义,其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市”这个特定的区域中进行,作为居民生活区的“坊”与“市”是相分离的。到宋代,城市一般沿街开店,商人只要纳税,都可在城中任择地点开设店铺,同时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又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为了加强管理,政府或构筑新的城墙,把近郊之地围入城中,把郊区变成城区,或在城外设厢,将其视同城区一样来管理。在此同时,在交通干线或人口聚集的地方也出现了由草市发展而来的市镇,两宋时期大约有6000-7000个墟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唐朝政治保留着“贵族共和”的特点,宋朝则形成了“君主独裁”的制度。所谓“君主独裁”,从官制上来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将国家机构置于君主的直接指挥之下,方方面面的国家运作,均由君主一个人来统辖。

——摘编自吴钩《新民说·宋仁宗:共治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实现“君主独裁”的具体措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李鸿章等一批封建官僚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发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共和制道路”,发动了武昌起义,最终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1917年,以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兴起,而后期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思潮主流。

——摘编自刘仓有《简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材料二   20世纪初,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与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破除了对儒学的迷信;五四运动的洗礼,破除了对西学的迷信。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武器。

——摘编自袁银传、兰国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