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6-21更新 | 3715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37讲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城市化进程(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3年,在龙虬庄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从遗址原生态小河边,集到一片泥质黑陶盆沿口残片,经碳十四测定,该陶片距今约4000年左右,是“在中国首次发现,仅此一块”的“国宝级陶片”,其陶文拓片已收入《中国上古书法史》。

1996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在《东南文化》杂志上率先发表题《谈高邮龙虬庄陶片的刻画图文》一文称,此片符号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四字,第一字未明,第二字为“年”字,第三字可释“朱”字,第四可释“尤”字, “朱尤”即“祝尤”;另一组绘有四只动物,似怪兽虫鱼之类。并指出,该陶片可视为“古代祝尤巫术之写照”,亦可“看作揭示图文并茂的古代记录之一例,足见它的重要性”。

1998年,西北大学古文字学家周晓陆在《东南文化》杂志上以题为《生命的颂歌——关于释读龙虬陶文的一封信》称“龙虬庄陶文极其重要”,“关系到文化起源”,是中国“草书之一”、“最初的汉字艺术品之一 ”。

2004年,全国众多媒体纷纷刊载、转载新闻记者采访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庄天明时报道,称“从江苏省高邮市龙虬庄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龙虬庄陶片文字拓本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龙虬庄遗址黑陶盆残片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
(2)时至今日,社会各界对龙虬庄陶片刻画符号及其含义,仍未作出明晰而统一的定论。如果继续研究,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023-01-27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   1950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   1979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前辈学者受史料限制,未能具体考察秦汉时期“卿”的动态演变。1983年新发现的张家山汉简丰富了研究秦及汉初制度的史料,其中即有“卿”。

材料一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出土的秦及汉初律令、官文书中,作等级制度的“卿”是爵称,指左庶长至大庶长九级爵位。汉初的《二年律令·赐律》记载:“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关内侯以上比二千石,卿比千石,五大夫比八百石,公乘比六百石”。《二年律令·置后律》记载:“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适(嫡)子,以孺子子。关内侯后子为关内侯,卿候(后)子为公乘,五大夫后子为公大夫,公乘后子为官大夫。”

——摘自《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

材料三   西汉后期卿爵与官称“卿”的格局随着爵、官制度的发展而变化。由于侯卿大夫士爵位分层逐渐被打破,爵称卿愈发稀见,以至消失于史籍。同时,伴随着等级秩序向“官重爵轻”方向发展以及儒家复古改制观念兴起,“卿”指称职官更加常见,并逐步制度化。官称“卿”的制度化进程从其相关称谓的变化里可以窥见一二。

——摘编自杜晓《秦及汉初“卿”的性质及其演变》


(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对研究秦及汉初政治制度的价值。
(2)分析材料三中汉代后期“卿”性质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张家山汉简发现的意义。
2023-04-27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2-23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认识兵马俑的价值(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史料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1987年)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遗”成功的理由。
2023-03-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6 . 水道是罗马城建设的核心工程,对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论水道》是一部关于罗马水务的专著,作者弗仑提努斯(35年左右—103年或104年)在担任罗马水利总监期间,撰写了该书。书中各条水道的输水量、水管的规格、水务相关的法令法规等信息都源于官方档案,前辈学者的文献也是资料来源之一。在使用前人的记载时,他认真分析和比较,提出较为正确的解释。他测量出每条水道的实际流量和供水量,纠正原有官方档案存在的错误。据弗仑提努斯记载,公共用水免费,私人用水要缴纳水费……维修水道时,如果从个人的地产上取用了物资,则由最诚信的人对其进行估价,国家予以补偿。

——摘编自张尧娉《弗仑提努斯<论水道>及其史料价值》

材料二

第一阶段对古罗马水道的研究始于1516世纪。中世纪罗马城破败不堪,供水短缺。1453年,教宗尼古拉斯五世修复了古代的维戈水道。为配合重建工程,学者们研究水道,其兴趣主要在于文本研究,把古典作家对水道的叙述收集起来,并未对罗马城的水道遗迹进行考察与研究。(当代学者)泰勒评价道:“通病是不加批判地使用文献……易于相信传闻和未经证实的记载”
第二阶段19世纪后半期,伴随着城市考古学的繁荣,古罗马水道研究出现了第一个高潮。1870年,意大利国王建立罗马古建筑发掘与保护的总监部,1875年,创建考古学院,考古发掘得到系统化的整合。兰西阿尼将罗马城发掘出的输水管上的铭文进行汇总,尽可能多地获得水道的信息;托马斯·阿什比通过寻找从罗马城水道中清理出来的沉淀物,追溯水道的路线。……拿破仑征服浪潮中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促使许多国家将罗马文化当作建立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对本国罗马行省水道遗址给予特别关注

——摘编自张尧娉《古罗马水道研究的历史考察》


(1)依据材料一,从可信度和研究价值两个方面论述《论水道》的史料价值。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一个阶段,概括古罗马水道研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里耶秦简

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合计出土38000余枚秦简,通称为“里耶秦简”。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三十三年”“为桂林、象郡、南海”。里耶秦简的主要内容是秦时洞庭郡迁陵县衙署公文档案,书写年代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里耶秦简出现的洞庭郡、苍梧郡在《史记》中没有记载。根据里耶秦简记载,洞庭郡辖迁陵、酉阳、沅陵等县,其中迁陵县下辖贰春乡、启陵乡、都乡等。

里耶秦简记录的内容包罗万象,如公文收发:“迁陵以邮利足行洞庭,急。”甚至记录了传递期间每一站的交接时刻:“书一封……廿八年二月癸酉水十一刻刻下五,起酉阳。二月丙子水下九刻,过启陵乡。”如迁陵县吏员数量:史员百三人,令史廿八人……官啬夫十人……官佐五十三人。如户赋:“卅四年,启陵乡见户当出户赋者志:见户廿八户,当出茧十斤八两。”如“户版”:南阳户人荆不更黄得。妻曰嗛。如“垦田”:“迁陵卅五年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顷□□”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是否设置了洞庭郡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和里耶秦简对研究秦历史的史料价值。
8 .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一直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吗?

材料一   (17、18世纪)干同样的活,英国工人的薪酬水平比其他国家的工人高,这样一来他们就有实力花更多的钱去品尝美味佳肴,穿着高档服饰,这些景象令外国人艳羡不已。(需要说明的是,高工资相对集中于技术较为娴熟的熟练工,不同工种、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有差异,但是英国工人工资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

——据【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解密: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等

材料二   1833年兰开郡和柴郡棉纺厂的平均工资是10先令5便士,而且认为没有哪个工人阶层能得到比这更好的工资。每周10先令的平均值实际上涵盖了男工、女工、童工的所有工资,而棉纺厂中成年男工通常只占少数,多数是女工和童工,女工的工资低于男工,童工则更低。这样看来,此时的平均工资水平已显著高于1770,因为当时男工的人均工资只有9.5先令。(*此处指名义工资,即工人所接受的货币工资,只是一个表面数字,没有涉及物价的变化)

——【英】爱德华·拜恩斯《英国棉制造业史》

材料三   一小撮强者即资本家握有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穷人却只能勉强活命。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困。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们,的确不能不下降到人类的最低阶段。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四   工业化的目的是什么,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果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的不是造福于人,这种工业化和现代化有什么意义?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材料一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是必需的吗?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史料价值体现在哪里?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与材料二是否冲突?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课题研究做出你的判断。
2022-05-20更新 | 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9 . 有同学为研究二战后英国社会福利政策摘录了以下两段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已就业而未达到退休年龄者均须参加国民保险,以备在年老、失业、伤残患病和鳏寡孤独等情况下享受资助。被保险人不论职位高低、收入多寡,均需缴纳同等数量的保险费,而后享受同等数量的保险金。

——《国民保险法》(1946年)

材料二 尽管过去40年出现了普遍的、巨大的繁荣,但与以往相比,有更多的人向纳税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维持他们家人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预算鼓励了反社会的行为(旨在减少贫困的、宽容的政策产生了反效果,反而增加了贫困),其中包括依赖福利。……依赖心理所带来的可怕的、自相矛盾的结果是,它在经济方面往往给予了人们很大的好处,促使他们过一种懒散、邋遢和绝望的生活。……政府应该通过消除或至少相应地减少这些诱惑以便给予他们帮助。

——《通往权力之路——撒切尔夫人自传》(1998年出版)


(1)分别指出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英国实行福利制度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外,研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2-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