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秦始皇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唐朝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摘编自人教版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新式的交通和交通工具开始出现。到1949年,中国铁路里程达到2.18万千米,铁路机车、客车和货车分别达到4069台、3987辆和46487辆;公路8.07万千米,民用汽车5.09万辆;内河航道7.36万千米,沿海主要港口泊位161个,内河港口泊位为数很少,轮驳船5698艘、37万净载重吨;全社会客运量达到1.4亿人,货运量1.6亿吨,货物周转量255.5亿吨千米。

——摘编自万东升《浅析中国近代交通与中国慈善事业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交通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03-23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天壹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这些调整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起来。

——整理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自此以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摘自统编版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中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波及36个国家1.87亿人口,整个地区至少缺粮1840万吨。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有3000多万。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材料二   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197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30476.5万吨,2020年达到66949万吨。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世界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3-12-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区县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度联考历史试题
4 . 【经济与社会生活】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 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

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

——材料选自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P11历史纵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促进咖啡传播的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咖啡传播的带来的影响。
2024-05-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四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通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嫡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卷二十九

材料四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虚,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五 从辽、金朝起,中国政治上的统治重心开始北移,燕京(今北京)成为此后历朝统治的政治中心,使得长城南北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完全成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开始民族得到了南北大调动、大迁徙、大融合,改变了民族人口分布的格局。民族意识、中国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契丹人、汉人、党项人、女真人,同是国人,今皆一家。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国家和民族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分析辽金时期政治重心开始北移的有利影响。
2023-09-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龙山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摘编自统编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后创造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试分析这个政治制度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7 .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以来,农民们也被卷进了流通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他们生产超过自己消费、为了销售的物产,或者相反的,从别人那里购买自己没有生产的生活必需品。而这个行为不是在自己的村庄内部、左邻右舍之间进行,而是在更为广域的,通过专门做些此生意的商人进行。由此,在农村地域出现了进行交易的恒常性设施。其小规模的叫做“店”、“步”、“市”等。“店”在陆路的街道两边,“步”是船停泊地出现的商业集落。

——[日]宫本一夫等《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地产商与零售商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服务、文化等功能于一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宋朝集镇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购物中心这一商业组织形式产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某一阶段,分析其发展状况的原因。
8 . 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维护封建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经济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开启了中国税制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在两税以前的近千年里,中国的人口高峰从西汉时的6000万上升到了盛唐时的约7400万,增加了不到1/4。而在两税以后的近千年里,中国古代的人口由北宋的1亿多上升到了晚清时的4亿多,增长了3倍。

——都建春、冯涛《税制变革、人口增长及其对中国历史演进的长期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汉采取“与民休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代征税主要标准的变化,并概括两税法的意义。
9 . “求新”“求变”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材料   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内容梗概表

课题名称及子目标题主要内容学习聚焦
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子目: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李悝改革;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2子目: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南京临时政府改革;南京国民政府改革等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也大多没有成功。
3子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中共十九大报告决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乡村振兴战略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摘编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的内涵,并结合史实说明其主要分类方法。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2021-12-15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重庆山坡峭壁、河流险滩占十之八九,加之重庆炎热多雨,因此,依山就势、顺乎自然成为重庆建房盖屋的重要原则。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类型,它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用,与环境融为一体。春秋战国后期,楚人大量迁入,改变了巴人自古以来长期用草料覆盖房顶的历史。清朝前期随着川江水运的全面开发,地处两江交汇处的重庆工商业迅速发展。以朝天门码头为中心,集聚了大量以航运及相关产业为生的城市中下阶层居民。他们为求栖身之地,在沿江两岸搭棚造屋,逐渐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吊脚楼建筑群。到19世纪末期,重庆还出现了很多中西风格结合的近代新型吊脚楼。

——摘编自刘晶晶《重庆吊脚楼建筑与文化研究》


材料二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据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重庆吊脚楼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城市的特点并指出其理念。
(3)关于建筑史,有人认为它是“建筑的历史”,也有人认为它是“历史的建筑”,对此,任选一例世界遗产简要说明你的看法。(不得选取本题材料示例)
2024-02-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