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扩张

材料一   扩张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从西欧到北美大陆的第一艘船带去商业精神、扩张意识,以及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价值观。

美国独立后自然把这些继承了下来,而美国本身的发展也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独立后的美国通过购买、战争威胁、夺取等方式扩大领土,到19世纪中叶,其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美国一向认为它的国家政策,无论是说的,还是做的,都是“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根据这种假设美国又认为,它在国际事务中享有一种特别的权利。这种民族优越感和自满意识一旦发展到极端便表现为颐指气使,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并设法去驾驭别人。

材料二   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历程

时期阶段
17751897美洲扩张时期
18981945海外扩张时期
19461991全球称霸时期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三论》等


(1)依据材料一,概述美国的对外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在“海外扩张时期”和“全球称霸时期”的扩张政策和活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晚清时期的海洋思想和海防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的早期海防思想,主要表现为以守沿海口岸为主的近海防御的主张。但是,他的海防思想并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不断地丰需和发展的,通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战争实践,他逐步认识到,要真正战胜侵略者,没有一支“船炮水军”是不行的。他所说的“船炮水军”指的就是近代海军。林则徐主张“外海战船,宜分别筹办也。”并强调“此系海疆长久之计"。

——摘编自戚其章《晚清社会思潮演进史》

材料二   严复认为,中国历朝历代满足于陆地农耕生计,忽视海权,自弃海洋大利,结果导致国家落后,遭受列强侵略。如果中国有的强大海权,就能获得海洋利益,也可避免被强敌侵扰。要掌握海权,就要有强大的海军。严复说:“非海军岂足图存?他日国权仲张,自必有强盛海军为之防卫”。所以,“事处今日,欲以为自强固围之图,必在筹办海军”。

——摘编自郑剑顺《严复的海权观及海军建设思考》


(1)评析林则徐和严复海洋和海防思想的异同。
(2)依据所学,简述并评价晚清政府兴建近代海军的活动。
2023-05-30更新 | 49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私人藏书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汉书》记载: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韩非子》记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

材料二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

——摘编自吴修琴《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等

材料三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奥,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

——乔楚《古代私人藏书目录与政府藏书目录书写原则比较》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隋唐私人藏书与春秋战国私人藏书的差异,并分析推动这两个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原因。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私人藏书的文化价值。
2022-04-10更新 | 652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中国出现大量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并依靠市场交易取得日常消费品。跨区域的大额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林业产品、动物产品与肥料。曾经是帝国稻米主要生产区域的长江下游三角洲,现在忽然因为栽种棉花导致粮食作物短缺,因而开启了其他区域出口导向之商业化稻作的大门。大量来自新世界墨西哥,经由菲律宾藉朝贡贸易输入中国的白银,使晚明时期帝国逐渐转变为银本位制,且“一条鞭法”等税赋改革所形成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

——摘编自卜正民、罗威廉《哈佛中国史·大清》

材料二   史料1

史料   2


(1)根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两则史料,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3-11-12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5 . 蒙古帝国·元朝

成吉思汗征服和蒙古帝国的建立,是13世纪震撼世界乃至影响人类进程的事情。与此前跨洲际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相比,蒙元帝国的疆域幅员更为广袤辽阔,将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地区囊括在内。当今的全球化世界,实际上是一个由资本经济带动起来的现代社会,而“前全球化秩序的雏形”是指在这次全球化之前,蒙古人的征服已经把欧亚大陆连成了一片。

世祖忽必烈创建的元朝,既是蒙古帝国的主体延续和帝国宗主,又因实行“汉法”而进入中原传统王朝序列。中国的疆域直辖范围由以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东部亚洲——河西走廊——安西四镇的“棒槌形”扩展为“母鸡形”,这在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历程中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此前的唐、宋王朝相比,元朝“家天下”的程度明显强化,这种“家天下”原则主要来自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治传统;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宋末至明初江南农业的变化,与唐代、北宋和明、清的变化都是朝着同一方向的,因而可以说是性质相同的变化……而在速度方面也没有出现重大逆转。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你对上述欧亚体统帝国的了解,归纳蒙古帝国的世界影响。
(2)李治安教授认为,从唐宋到明清之间存在着一段重要的整合过渡时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元朝在古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022-04-02更新 | 34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古都北京

材料一   唐朝幽州地区的居民主要是汉族。623年,居于辽西的部分粟末鞋羁人迁入幽州。此后突厥人、契丹人、室韦人等迁入,定居在幽州的良乡、昌平、潞(今通州)等地。关外马匹和皮毛等产品输入,关内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输出,均以幽州为聚散点。唐朝幽州经常驻有大量军队。杜甫在《后出塞》中说:“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材料二

金熙宗统治时期(11351148年),金吸收先进的汉文化,改革女真落后的旧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遭到女真保守派贵族的反抗。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1151年,金海陵王颁发的《议迁都燕京诏》中说:“京师粤在一隅,而方疆广于万里。以北则民清而事简;以南则地远而事繁。深虑州府申陈,或至半年而往复;闾间疾苦,何由期月而周知。供馈困于转输,使命苦于驿顿。”金朝模仿汴京,经营燕京。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幽州地区的历史地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分析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影响。
7 .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教育主张

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行政,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教化”“化民成俗,重视的道德规范的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道德教育上,道家认为道德是自然存在,呼吁为官者应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百姓,要顺人之心,顺物之性,无为施政,不扰民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道家以政不扰民作为行政者最重要的道德要求。道家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是慈、俭、不争,这里包含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

——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儒家和道家有关道德教育的主张。
2022-05-08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社会治理

材料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后汉书·百官五》记载:“有秩,郡所署,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乡下有里,里设里正或里魁,掌一里百家,又称里父老。里父老由具有资产的人户充任,里之下按什伍组织居民,“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在乡、里之外设有亭,“亭有亭长,以禁盗贼”。

材料二   1978年以后,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开启了现代化建构的大门,政府职能开始由政治主导型向经济建设型转变。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通知,提出在1984年底以前各地都要大体上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得到一定发展,但总体还处于“社会管控”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转轨带来了社会转型,社会流动人口增多。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社会管理明确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提出“要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治理主体仍然是政府。

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现由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社会承受着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多重压力的冲击与挑战,社会治理体制改革需要纵深推进。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2)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的变化。
2023-04-01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的“世界史”书写

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1874年出版的《四裔编年表》虽仍在彰显中国的尊贵,但也融入了一些圣经历史,并将传统纪年方式和西方公历纪年相结合。黄遵宪在1895年刊行的《日本国志》中主张以“华夏”而非“中华”为国名,以淡化“自尊卑人之意”。

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1924年,陈衡哲《西洋史》出版,她希望借此“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揭穿他们愚弄人民的黑幕……国际的混乱状态,不但不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并且是他的一个大缺点”,提出“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

20年代末,共产党人杨贤江在译著《世界史纲》中,将世界划分为三个阵营:苏维埃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被帝国主义盘剥的广大殖民地,并指出“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

1934年,何炳松《外国史》认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旧式外国史总以欧洲一洲为中心;东洋史则以中国一国为中心。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阅读材料,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视角转换的过程。
(2)结合所学,对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的现象进行阐释。
10 . 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