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书,日纸一幅,间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二   集贤院学士掌刊缉古今之经籍……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秘书监之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校书郎,掌雠校典籍,刊正文字,皆辨其纰缪……中书省翻书译语十人,鸿胪寺译语并计二十人。

——摘编自《唐六典》

材料三   垂拱二年二月十四日,新罗王金政明,遣使请《礼记》一部,令所司写吉凶要礼,采其词涉规诫者,勒成五十卷,赐之……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渤海遣使求写《唐礼》及《三国志》《晋书》《三十六国春秋》,许之。

——摘编自《唐会要》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语言文字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语言文字治理措施的历史作用。
今日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保温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前10年,工业工人的一般工资水平已是18世纪60年代的两倍多。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工厂制生产的优势变得日益突出。1833年,兰开郡和柴那棉纺厂(多数是女工和童工)的平均工资是10先令5便士,同期在多塞特郡的克兰伯恩,非技术的制陶男工每周只不过挣9先令。拜恩斯认为工厂工人的收入是所有行业中最好的。实际工资改善最大的地区是英格兰北部和中部,没有这类制造业的那些偏远地方劳动的价格和工资很低。苏格兰的敦提的亚麻纺纱厂中男织工周工资为7先令8便士,女工周工资为5先令3便士多。

—— 摘编自徐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实际工资》

材料二   名义工资剔除物价变动的因素即是工人阶级实际工资。工业革命前期和中期,英国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口增长,人口前所未有的增长被称为英国的人口革命。工业革命后期,英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使得劳动力供给由无限转为有限,而劳动力需求在增加。进入19世纪后,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扩展,服装成本降低、价格下降,服装的消费变得对大众越来越有利。铁路交通的发展使运费降低,日用品和煤炭等燃料的价格也下降。一份关于19世纪40年代约克郡马尔领教区的统计显示,这里的劳工家庭工资水平只能处于维持生计的水平上,用于食物的开支要占到60%以上。《资本论》曾写道:“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摘编自谢佩瑜《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工资收入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后期工人阶级实际工资有所增长的原因,指出工人阶级实际工资的局限性。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俄国获得旅顺后,它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展到整个满洲,激起了日本和英国的坚决反对。为了对付日英同盟(有美国支持),俄国决定和法国在远东进行合作并结成了俄法同盟(有德国支持)。19042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俄国从万里之外抽调过来波罗的海舰队也在对马海战中被日本联合舰队歼灭。两国在辽东半岛进行了多次大型会战,双方的作战兵力都达到了数十万,并首次使用了速射榴弹炮、迫击炮、无线电设备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1905514日,俄国被迫议和,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和旅顺港,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权利。这时,日本的优势地位也像以前俄国的优势地位一样,成为美国所不欢迎的东西。

——摘编自【英】埃尔顿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45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这是欧洲战争结束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三巨头”在讨论战后德国问题和联合国问题上没有太大分歧,而对法国的大国地位有较多不同意见。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苏联称霸欧陆,他希望法国可以重新站立来与之抗衡,最后斯大林妥协了,同意给法国一个占领区,并允许其参加管制委员会。波兰问题是三方争论的焦点,最终英、美向苏联妥协了。因为对苏联来说,波兰问题直接关乎其国家安全,所以对此寸步不让。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不想让英、法插手,他认为两个老牌殖民地大国只是想恢复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因此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谈,苏方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对日作战。作为回报,苏联得到日本侵占的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租借旅顺和中东铁路,保持外蒙古现状等。这样一来,斯大林所得成果大大超过了日俄战争中沙俄的损失。

——摘编自崔健《雅尔塔会议中盟国间的斗争与利益分配》

(1)有人把日俄战争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前,东北地区开发较晚,城市化进程缓慢。从 1904 年开始,清政府鼓励移民开发东北,实施移民优惠垦荒政策,大规模移民进入东北,民国时期更是形成规模。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以及近代交通业、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港口的兴建,东北地区相继兴起一大批新城镇,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初其雏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大对东北的开发和巨额资金投入,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城市迅速发展,但东北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的被掠夺为代价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的城市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 1941年,东北大都市有沈阳、哈尔滨、长春等16处,小都市172处,另外还有一些小城镇,共计 312 处城镇。

——摘编自荆葱兰、张恩强《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中的关内移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东北雄厚的基础,“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1/3放在了东北。从投资额来看,东北占443%,接近一半。东北地区成为了共和国重点布局地区,也就是成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龙头、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并走在了国家前列。

——摘编自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走在国家前列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写史”是一项人类社会活动,女性写史的发展和社会变化休戚相关。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的新史学时期是欧美女性写史的“高光时刻”,据表所述。

姓名生卒研究方向学术职位
露西·梅纳德·萨蒙1853—1927社会史美国历史协会执行委员会的第一位女性成员
内莉·尼尔森1876—1947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美国历史协会的第一位女主席;美国中世纪学会主席
泽利亚·纳托尔1857—1933墨西哥历史与考古学美国人类学协会创始会员
路易斯·凯洛格1862—1942殖民时代的美国史密西西比河谷历史协会主席
海伦·凯姆1885—1968中世纪地方行政史第一位被任命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的女性;国际庄园大会历史委员会主席
玛丽·威廉姆斯1878—1944拉丁美洲历史《拉美裔美国人历史评论》编委会;美国历史协会拉丁美洲历史会议秘书
莉莲·诺里斯1870—1920中世纪经济史英国第二位经济史教授;伦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皇家经济学会理事会和皇家历史学会理事会的成员
艾琳·鲍尔1889—1940中世纪社会经济史与女性史经济史学会和《经济历史评论》的重要创始者之一;伦敦经济学院的第二位女性经济史教授
海德薇·辛茨1884—1942法国大革命史及宪政史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教师;德国最著名历史专业刊物《历史杂志》工作人员
吉娜·法索利1905—1992中世纪城市史任教于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第一位中世纪历史女性教授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身于中产阶级或“寒门”的女性逐渐成为“独立”书写历史的主体。1850年之后出生的自立女性史家比例从50%上升到90%,她们的基本职业目标——经济独立——与男性史家并无显著差异。女性史学家首先受惠于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社会意识的转变也为女性史家成长提供有利的氛围。据统计,在180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历史学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参加过某种形式的女权主义活动。19世纪末,德国史学界的卡尔·兰普勒希特(KarlLamprecht,1856—1915)提出了对兰克史学的质疑,他为这场史学转向运动冠以“新”的字眼。这种开放性和民主化的史学转型趋向,给予女性史学家更多的发挥空间,女性在经济史、社会史等新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摘编自辇宏晔、周巩固《“他者”与“她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女性写史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女性史家的写史风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女性写史的时代背景。
2024-06-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组织我们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我们是否赞成君主政体,知道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因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时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

——摘编自[]托马斯·潘恩《常识》(1776)

材料二:潘恩的思想极大鼓舞了北美民众,他被称为“美国体制之父”。《人权论》是他为了捍卫法国革命的原则而作,他再次提倡普遍的个人权利,追求全面平等,认为民众不仅能够将现存政府推翻,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订立宪法。此书一出,潘恩立刻被英国法庭以

“煽动叛乱罪”进行审判。当他热情洋溢地把该书献给“第二祖国”美国时,它并没有像《常识》那样给潘恩带来无上荣耀,其宣扬的激进民主理论在美国再也不受欢迎,他的晚年在一片孤苦凄凉中度过。

——摘编自金更兴《论潘恩的权利观》

材料三: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出现了一股为潘恩恢复名誉的热潮。在纽约、费城、波士顿等工业城市举行的盛大活动上,潘恩被冠以“人类权利的维护者”称号。1837年,美国社会为潘恩建造墓碑的募集活动并没有因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而停止,大部分捐赠数额为25美分到2美元不等,绝大多数捐献者可能并不富裕。1856年,在辛辛那提的一场纪念活动上,筹备会主席在开幕词中指出,潘恩的灵魂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和某一个时代,它会跨越重洋,穿越时空,警示我们不能让“自由”的“危机”在当今社会再度上演。

——摘编自毛琼洁《试论托马斯·潘恩政治思想及其在北美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前后是如何实践潘恩思想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潘恩形象在北美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商人便有了行商和坐贾的区分。坐贾在固定场所销售商品,为向人们传递商品和服务信息,招幌广告应运而生。悬物广告作为招幌广告的一种,流行于汉代以后,它是店铺在门前悬挂与经营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招牌广告作用。招牌广告是从悬帜广告发展而来的,自宋代开始流行。明清时期,招牌广告又有所发展,招牌的式样、色彩更为丰富多彩,制做的材料也多种多样,有纸、布、铜等。

——摘编自杨梅《论中国古代的招幌广告》

材料二   明清时期,会馆建筑、会馆活动及其倾向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广告功能。通过会馆呈现的广告功能或在于树立自我的道德形象,或在于显示自己对传统规范的遵守。由于会馆建立于客地,有的还是众多客商云集的区域,因而其所展示的往往是自我的真实实力,亦便于受众在心目中形成对自己的认识。这些广告所发挥的功能往往兼具了公关宣传、教化和装饰的多重功能。

——摘编自王日根、曹斐《明清商人会馆的广告功能》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印刷技术不断改进,广告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报刊广告成为近代最具特色的广告形式。广播电台广告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向更多的消费者传播商业信息。霓虹灯使广告更加引人注目。此外,随着建筑、油漆、喷绘等技术的创新,橱窗、路牌、车体等都成为广告的新媒介,广告的发展借助于这些多样的新媒介而出现兴盛之势。

——摘编自孙会《近代中国广告转型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广告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招幌广告”“会馆广告”“广告转型”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1年美国财政部部长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制造业问题的报告》,显示出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19世纪美国在钢铁等一些领域慢慢追赶并超过了英国,成为当时重要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论是制造业产值(主要是传统制造业)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制造业从业者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2000年美国的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6%、24.9%、73.5%,同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5.1%。

——摘编自王丹莉等《美国工业化、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进程对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启示》

材料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实施了许多旨在“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措施。

时期战略主要内容
奥巴马
2009-2017
“再工业化”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出发点;发展国家技术创新型制造业和新兴工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服务和可再生能源;实现出口倍增。
特朗普
2017-2021
“美国优先”行政部门要购买美国货和雇用美国人;用贸易保护政策促进制造业发展;重视高端制造业和军事国防行业高新技术发展。
拜登
2021至今)
“美国就业计划”扩大企业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增加国内生产,为开发的新技术创造市场;为期8年、金额达2.29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及其他支出计划;研发、制造和就业培训三项支出合计5800亿美元。

——摘编自王雨杰《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其就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去工业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振美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

——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记忆中的近代日本侵华战争]

材料一:甲午之战,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败给了被称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暴露出中国一系列的弊病和问题。在这次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之中,日本举国动员打了一场全面的战争。且不提身处战场之外的中国国民对甲午战事几乎一无所知,就连那些身负重任的封疆大吏,大多“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更有甚者,甲午战争期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中国官员致书日本,要求将被俘虏战舰“广丙”归还,理由是该舰属于广东水师,而广东水师与这次战役无关。正因如此,梁启超在甲午战后曾经痛心疾首的说“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

——摘编自刘彦伯《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嬗变》

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至少选择两个方面),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