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进行过不断的海外移民(这里所谓的“海外移民”是指向我国当代版图以外地区的人口迁移)。我国的海外移民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周武王克殷后封箕子于朝鲜,箕子必当随带一批移民前往。这可能是我国较早的海外移民。

秦祚虽短,但其海外移民却不少。据说徐福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虐统治,诈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与百工五谷移居日本,为日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又据《三国志》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者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

我国古代的突厥人被唐王朝击溃后,其一部于公元8一11世纪经中亚进入小亚细亚,同当时的希腊人、波斯人和亚美尼亚人长期融合,形成土耳其人,并于公元14世纪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我国古代的蒙古人伴随着军事征服移居亚洲和欧洲各地,虽然移民后与当地人同化了,但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以来,“闽、粤之轻生往海外者,冒风涛、蹈覆溺而不顾,良由生齿日繁地狭人稠,故无地无家之人,一往海外,鲜回家者。”这种铤而走险,违禁出走海外谋生的尤以福建、广东人向东南亚移民为最多。这些海外移民主观上是为了改善个体的生存环境,但客观上却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促进迁入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丁鼎、王明华《中国古代移民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外移民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古代海外移民的影响。
2023-03-23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是封建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体育活动都触处可见。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蹄鞠、缘竿、马术、摔跤(相扑)、棋类、武艺……而且还出现了马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其中有些项目来自西域,也有些项目远播朝鲜、日本、东亚、西亚,甚至欧洲,出现了以唐朝为文化中心的传播流。

——摘自王俊齐《唐代体育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体育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体育文化兴盛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印刷术的普及】

材料一   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发明,至迟在中、晚唐已付诸应用。五代后唐时,朝廷组织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九经》,至后周始刻印完毕,大大推动了儒学经典在社会上的普及。宋朝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制活字,排版印刷。

——摘编自赵国良《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到宋代,不仅有大部头典籍印行,而且有通俗启蒙性读物广泛流传。不仅中央机构(国子监等)刻书,各路官府、州县学校都刻书;也有坊肆、家刻。出现了以刻书著称的商业性中心区域,书籍普及速度大大加快。

——摘编自阁步克、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印刷术得以普及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印刷术普及的影响。
2023-06-02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七)
4 . 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医与中华文化传承】

材料一   孙思邈对中医理论进一步完善。医道方面:“吾闻善盲天者,必本之于人”;“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时五脏”;“阳用其精,阴用其形,天人之所同也”;“体有可治愈之疾,天有可消之灾也”等,这些是孙思邈中医理论的立足点。医术方面:“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医德方面:“医者仁术”;行医“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仁之方也”。至此,中医基础理论趋于系统完备。

开元十一年颁布《诸州置医学博士敕》,要求各州配置一个医术精湛的医学博士,官阶九品。各州都要有《唐本草》一部,经典药方汇编类书一部,所收录的验方一百一十个以上,要与经史类书籍同等收藏。《诸州置医学博士敕》标志中医学社会推广开始步入正轨。

——根据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史第四册》整理

材料二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学的鼻祖,记载中药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增中药一倍,也分三品,分别附于后。唐宋政府组织医家重修本草经,增补中药合计一千五百五十八种,被称谓中医药学大全。然而,唐宋中药学“品目多杂,甚至混淆,以至意义俱失”。明朝湖北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对中医药的发展十分忧虑,决心辞官,潜心科学,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书成,将上之朝,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土天夫家有其书”。《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补增中药物三百七十四种,使中药品种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这比秦汉时足足增加了五倍,李时珍是古代中药学的集大成者。李时珍最大的贡献还是发明中药学分类法纲目法,这比《神农本草经》分类法更科学。纲目法将中医药分为共十六纲,纲下分目,共六十二目。纲目分类法既有中国古典哲学的宏深智慧,又有近代科学的务实精微。《本草纲目》“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它科学传承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将阴阳五行哲理具化到中医科学的研究中。李时珍还对动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分类,“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分类法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的,极富科学理性精神。

——根据《明史·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凡例》整理

材料三   清代中医学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中医防疫科学成就尤为突出。下表(表5)是见于正史的部分中医学家及其著作。

——据《清史稿:文艺传》、陈邦贤《中国医学史》整理

传主

生卒

籍贯

身份

著作

吴有性

1582—1652

江南吴县

《瘟疫论》

戴天章

1644—1722

江苏上元

诸生

《伤寒》《杂病》《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

余霖

1724—1795

安徽桐城

《疫疹一得》

刘奎

山东诸城

《瘟疫论类编》《松峰说疫》

喻昌

1585—1664

江西新建,侨居常熟

副榜贡生

《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

徐彬

浙江嘉兴

喻昌弟子

《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金匮要略论注》

张璐

1617—1699

江南长洲

博贯儒业

《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释义》

高斗魁

1623—1670

浙江鄞县

诸生

《医学心法》《吹毛编》

周学海

1856—1906

安徽建德

光绪十八年进士

《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孙思邈中医理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征。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明朝和清朝中医学家对中医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并分析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主张改变那种仅从旧史记载中搜寻史料的习惯,打破正史修史过程中对史料的搜寻劣习,充分吸收地质学、考古学、人种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畴昔不认为史迹者,今则认之,畴昔认为史迹者,今则不认,举从前弃置散佚之迹,钧稽而比观之,其夙所因袭者,则重加鉴别,以估定其价值,如此则史学立于真的基础之上,而推论之功,乃不至于枉施也。”“得史料之途径,不外两种:一曰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二曰在文字记录者……文字记载以外者,又可略分为三类:曰现存之史迹,曰传述之口碑,曰遗下之古物。”治学者应该将文字记录以外的史料和文字记录的史料二者结合使用,不可偏废。

——摘编自周妤、王梅兰《梁启超史料观初探》

材料二李大钊提出:“史学家固宜努力以求记述历史的整理,同时亦不可不努力于历史理论的研求。”历史理论是从历史事实中提炼归纳出来的。史学家必须“下一番功夫去作特殊事实的研究”.“才能作历史理论的基础”。通过考证而获得的事实,实为一般理论的研究必要的材料。必个个事实的考察,比较充分施行,而后关于普遍的理法的发现,始能比较得明确。有确实基础的一般理论,必于特殊事实的研究、有充分的准备始能构成。”史实收集得不充分,考订得不确实,整理得不全面,有确实基础的一般理论的形成、发展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沙健孙《李大钊史学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和李大钊两人史学观点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影响。
2023-04-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的家训起源甚早,如《尚书》中记载周公对其侄子成王的告诫之辞。孔子看见经过庭院的儿子孔鲤,问他“学诗乎”“学礼乎”,并告诫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晚年的《诫子书》倡导“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北齐的颜之推作《颜氏家训》20篇,其训诫以家庭整体为对象,分修身、治家、处世、为学4个部分。家训文本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并不多,至北宋开始大量增加。家规在唐宋时代已经多见,如唐代韩愈说“能守家规”。宋人很重视家规,强调“为子孙者尤当善守家规,翼翼以诚身,兢兢以保业,进修不已”。明清时代,在统治阶级的倡导和推广下,家训家规的普及达到了新的阶段。

古代家训家规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弟、睦宗族、厚邻里、勉读书、崇勤俭、尚廉洁;以家庭伦理为主体,以勤俭持家为根本,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成德。

——摘编自陈来《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优良家风滋养》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训家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家训家规的作用。
2023-04-03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宗雍熙年间对海外贸易征税的措施是“大抵海舶至,十先征其一”。……宋代市舶征税的基本标准就是粗色和细色。细色是名贵香料、宝石等奢侈品,粗色是纺织品、木材、药材、食品等价格较为低廉的日用品。……宋元时期是对舶货进行物抽分,如日用品、选购品、特殊品和奢侈品等;并按照货物的数量按比例抽分,如宋太宗雍熙年间市舶征税的标准是“十先征其一”,“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

——摘编自贾洁蕊《中国古代市舶征税向海关税的变迁及其财政意义》

材料二   明王朝所处之14世纪至17世纪,正是世界面貌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隆庆帝即位后,他接受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教训,“隆庆改元(1567),福建巡抚都御使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与此相适应,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征税的制度渐趋完善。

据《东西洋考·饷税考》记载,当时的税收种类有:(一)引税。海商出海贸易,首先要到督饷馆领取文引,这就要交纳引税,实际上就是许可证税。这种税出自船主。起初每引税银3两,后来将原额提高一倍。(二)水饷。这是一种船税,按船的大小向船商征收。往贩西洋的船只宽16尺以上者,征银5两。这实际上是征收的一种出口税。(三)陆饷。这实际上是商品进口税。商船回港后,按船上货物多少计值征税,“以货多寡,计值征输。”例如,万历十七年(1589)每百斤胡椒征银25分。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关税制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宋元到明朝市舶征税向海关税变迁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2-11-03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官办医院用于贫病救治的例子。秦汉时期,由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的医事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地方郡县的医疗事宜和救助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汉书》中记载汉武帝刘彻曾设置收容和救治病人的专门机构。据《南齐书》记载,“子良于贫病不能立者,在第北立廨收养,给衣及药”;南北朝时,魏世宗不仅建设医馆救治京城内外患者,还召集名医编撰医书,发布乡邑,普及医学知识。唐朝沿用了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太医署”,作为医学教育机构,并在地方郡县建立分支机构,客观上起到了传播医学知识,救助基层贫病者的作用。

自汉末传入中国的佛教,改变了统治者的慈善救助观念,并由此建立了“悲田养病坊”这种医疗救助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该机构在南北朝时期是寺庙僧人将社会、个人捐赠的田地捐出部分作为“悲田”,用于免费救助贫病人群的,到唐朝时期逐步演变成官方筹办的常设慈善医疗救助机构,专门救助贫穷老人、病人、残疾人及孤儿。

——摘编自陈文贤、李宁秀、任晓辉《中国历史上的农村济贫与医疗救助》


(1)根据材料,概况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贫病救治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贫困人口和病患进行综合救助的原因。
2022-05-1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已经出现夜市。当时,夜市数量屈指可数,呈点状分布于西北、西南边境等地区。交易类型为商贸性夜市,有集市贸易和关市贸易,或以物易物,或货币交易。交易主体主要为本地居民、各地商人及匈奴等周边少数民族部落。

——摘编自倪根金《汉代夜市考补》

材料二   1984年,广州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主要由个体户提供各类商品、服务。当时有人说:“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出了一模一样的成品,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此后,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开办灯光夜市的热潮,如南京三牌楼夜市、上海彭浦夜市、厦门定安夜市等。

——摘编自王政淇等《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夜市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城市夜市热潮兴起的意义。
2022-02-25更新 | 370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辽宁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茶叶因其成本相对低、利润相对高而需求量大的特点,注定了其势必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我国新疆等地区的气候不适合茶叶种植,而食肉饮乳的生产生活习惯却使上述地区的茶叶消费成为习惯和必需。在强烈的需求之下,从成都、昆明等地通往西藏、青海的川藏茶路兴起,成为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明朝的晋商借助地利之便主导的万里茶路,把江南的茶叶贩运至塞北,延绵明清两朝,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商帮。《马可·波罗游记》对遥远中国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茶饮习俗已经传播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地各民族。

材料二   近代以来,伴随中国茶叶的知识产权和贸易顺差被迫丢失,传统小农式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模式被西方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茶叶品牌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至中国,掠取了巨额的利润。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倡议是复兴古代丝绸之路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性机遇,依托大企业、大品牌的综合实力,把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从出口茶叶原材料向出口茶叶断时尚、新生活模式转变。依托“公司+农户”的模式,中国茶叶产业既可以精准扶贫,更能提升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位。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李宁 马晓云《浅析丝绸之路茶叶贸易与茶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茶叶贸易的特点,并简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