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史记》

材料二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秦始皇以什么方式来取名号?其奠定后来的什么制度?其名号制度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李斯为什么主张郡县?综合上述材料,全部过程体现了什么制度?
2021-09-0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唐)孔颖达

材料二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荀子》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四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左传·桓公二年》


(1)依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周初能够被“封侯”的人的主次之别?
(3)材料三反映诸侯对周王不尽义务,就会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同程度惩罚?
(4)材料四体现了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你能列举出一个今天在经济上与宗法制联系的现象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为进一步国堵社会主义国家、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美国致力于向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推行“绿色革命”,输出杂交种子、化肥、生物技术,以提高玉米、小麦、大米等作物的产量,这使得受援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粮食自足。但是,由于大量化肥、杀虫剂的使用,也产生了土壤肥力下降、地下水消耗过度及土地板结、盐碱化等问题,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威胁到上述国家(地区)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下册)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向外推行“绿色革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粮食增产道路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19世纪前期英国没有出现法国式革命的原因归纳如下:

序号原因陈述
(1)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改革派领导人吸取法国大革命滑向暴力、恐怖和军事独裁的政治教训,力图将改革限制在议会选举制度方面。
(2)宗教改革树立了民族国家权威
(3)光荣革命后议会主权的传统
(4)社会结构的变化

参照(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4)的陈述。
2021-09-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七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经过三次改革,铲除了旧氏族贵族专横统治,逐渐健全民主政治。

材料二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三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的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中所说的改革,列出两个直接与铲除旧氏族贵族专横统治有关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3)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6 .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落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英荷战争于《航海条例》宣布实施的次年爆发……由于双方都是海上殖民大国,因此战场也就遍布全球,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峡都同时进行了规模大小不等的一系列海战。荷兰在战后日渐衰落,英国凭借良好的工业经济基础得势不断发展,为日后的18世纪末取得世界霸主的地位奠定基础。

——黄明《盘点:三次英荷海战》

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材料四   耐人寻味的是,在孟晚舟被软禁的500多天里,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美关系。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又缓和,第一阶段协议落地。但是从港台矛盾到新冠疫情,从华为到中概股,中美之间的冲突命题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孟晚舟可以说无意中成为了中美博弈的主角之一。若干年后,无论谁书写这个阶段的中美关系,她都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凤凰网《孟晚舟未能获释给全球敲响警钟,中美冲突进入新阶段》


(1)根据材料一、二、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挑战原有霸主国的后起之秀分别是哪些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这些后起之秀强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今天中国不会掉进“修昔底德陷阱”的缘由。
2021-09-07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七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始于何时?元朝面对辽阔疆域,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怎样的榜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村民自治的性质。综上,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8 . 美国总统选举。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引发了中学生对美国总统制的兴趣和讨论。

材料一   共和党特朗普与民主党拜登在总统竞选演说中的图片

材料二



问题
(1)概述美国总统制的由来。
(2)联系材料二中1944年、1948年、1972年份当选的三位总统的相关史实,挑选一位来简介“美国总统与中国关系”,并总结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3)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中国对此的策略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它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1)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对战后世界蓝图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的主要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际力量对比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这一主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国民政府出于巩固统治、树立法治政府形象的需要,强势推动民法典编纂,立法方针、立法原则与立法人员都由政府决定。整个民法典编纂历时三年,由主要仿《德国民法典》的《大清民律草案》发展而来,各编相继完成,次第公布施行。新知识精英参与执政,他们秉承对三民主义政治理论的价值认同,贯彻于立法原则和条文中,导致法典过于精英化和政治化,基本上在封闭状态下完成,缺乏对舆情的了解。用大陆法系的标准来衡量,民国民法典“集现代各国民法之精英,而弃其糟粕”,“在改革中国数千年的法制、开创私法制度与司法文化方面,较之法国民法尤有过之”。

——摘编自张生、李彤《民国民法典的编订:政府与法学家的合作》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过程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编纂民法典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和新中国民法典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