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里头时代(约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都邑,就是当时的中央之邦;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了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

——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二 至北宋时期,石介对当时“中国”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郑炜、崔明德《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经郝经的阐发,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国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中国观”变化的原因?谈谈你对“中国观”变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庆历四年,知制诰欧阳修等人起草并颁布贡举新制,使得科举考试各方面都有了参考标准。陈植锷在《北宋文化史论述》中对庆历科场新制的内容作一详细的录入:进士(省试)试三场,不改封弥、誊录制度。考试顺序为:先试策三道,一问经旨,二问时务;次论一道;再诗赋各一道。关于旧时的试帖经、墨义,今统统取消。关于各场的评判标准:初场引试策,先次考校。内有文辞鄙恶者,对所问不备者(谓十事有五项以上不对者),误引事迹者(谓十事误引五项以上者),虽能成文却理识乖谬者,杂犯不考式者,凡此五等,并不更考论。对于论,内有不识题者,文辞鄙恶者,误引始者(十事误引三项以上者),虽有成文却理识乖谬者,杂犯不考式者,凡此五,亦不更考诗赋。第三场诗赋毕,将存留策、论卷子上与诗赋通考定去留。合格荐名者,出榜告示。

——摘编自许洪波《宋初科考与文赋--以欧阳修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年间"贡举新制"中有关"省试"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庆历年间"贡举新制"的历史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统治在巩固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如普选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法治机制等。虽然民众无法对国家权力实现真正控制,但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形成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和秩序、提高国家管理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敌后根据地实行过较为广泛的民主政治。在农村,村长是由选民直接选举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选民参与率各村平均超过百分之八十,妇女在选举中的表现也十分踊跃。在整个根据地,不只在政治生活中,在其他方面,在经济、教育、文化生活中也充满着民主精神。来自德国的王安娜女士回忆:根据地政府由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组成。在选举中,为了让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行使民主权利,根据地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选举办法——豆选。美国驻华使馆外交宫谢伟思评论:共产党在根据地“以良好的政制来改进农民的经济状况。农民有了民主的自治、政治意识和权利观念。农民们得以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有了自尊、自信和强烈的团体合作兴趣。普通人民知道了他们是为了这些而战斗。”

——摘编自王建民《根据地的宪政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背景并概括西方民主政治建设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的影响。
4 . 下表为1765一1789年间英国对华贸易额变化表,表2为清朝乾隆时期国库岁入额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史志宏《清代户部银库收支与库存统计》

注:上两表中的贸易额及岁入单位均为“银两”


根据材料,指出英国急于开拓中国市场的背景,并说明清朝拒绝进一步与英国通商往来的可能原因。
2021-01-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本质来看,中国本应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但由于二十年与美国敌对、二十年与苏联敌对,中国未能充分利用它在这三角关系中的先天性优越地位。1970年末期至80年代中国逐渐明白这个道理,因此逐渐修正其处理与两国超级大国关系。

——卢子健《中国对外关系转变》


(1)作者认为中国“能充分利用”在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的先天性优越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0年末期至80年代中国为“修正”同美苏关系而采取的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69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哥哥也是一名船长。受到1492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刺激,葡萄牙王室决心探索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497年7月,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达·伽马的船队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在1498年5月到达了印度。1503年,达·伽马第二次来到印度。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香料所得纯利竟超过本次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印度航路开辟以来,里斯本很快成为西欧海外贸易中心。人口仅150万的葡萄牙竟囊括东大西洋、西太平洋、整个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权利。这条航道为西方掠夺东方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是欧洲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这条航路。

——摘编自周淑《伟大的海上探路者—达·伽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达·伽马成功开辟印度新航路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达·伽马开辟印度新航路的历史影响。
2020-12-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学生体质不能适应生产和国防建设需要的情况,国家进行体育改革。1952年,中国教育部专设体育处,各省市设立体育机构。同时,一批体育学院相继建立。1953年,教育部组织翻译苏联体育教学大纲。次年,编定了全国通用、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并明确规定每名学生应有12—15平方米的体育场地。1956年,学校体育教育基本纳入正轨。1958年,受“体育大跃进”影响,国家提出小学生全部达到少年级运动员标准,以军训、劳动代替体育课。三年经济困难学生体质下降,据统计,北京市1962年应届高考生体检合格为45.17%,1963年中小学生平均体重低于1959年。1964年,教育部门开始要求学校体育应面向广大学生,每周两节课同时坚持做早操和课间操,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可适当组织学生运动竞赛。1965年3月,仅上海市就有459所学校有传统项目。1966年 以前,以“两课、两操、两活动”为中心的学校体育格局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秀梅《新中国初期学校体育改革回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体育改革的背景与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体育改革的意义。
2020-12-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前夕,法国政局长期混乱动荡,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泯灭。法国空军只有1500架飞机,几乎比德国少一半。法国大量的后备人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战斗训练。1939年,德军进攻波兰,法国被迫从绥靖政策转变为对德宣战。此时,法国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步兵进攻为主的军事观念中。1940年6月,法国经不起德军集群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冲击,最终战败。意大利乘法国沦亡、英国危殆之机,转移兵力于东、北非,以夺取英法殖民地。美国也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政策,加速战备,对德国采取外交遏制、军事介入等强硬手段。日本加强了与德国的合作,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建立,轴心国阵营形成。日本借机确立南进政策,完成战略转移。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签订,日本南进激化日美矛盾,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6月,希特勒终于从西线腾的出手来,转移注意力于东方,苏德战场出现。

——摘编自周希奋、甘雨《法国战败对二战战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法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法国战败的历史影响。
2020-12-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日本前资本主义时代,私人拥有财产被传统观念斥责为“恶”。幕府征税标准是让百姓苟延残喘便可,不允许农民积累私人财产。武士只能从事军事政治活动,不得从事积累私人财产的经营活动。1719年幕府法令宣布,大名向商人借贷的诉讼由双方自行解决。1789年幕府颁布《弃捐令》,规定六年前所有武士向商人借款全部作废。近世后期,被生活所迫,各级武士将经商谋利作为当务之急。著名文学家井原西鹤公开挑战传统观念,鼓吹发财致富是町人应当从事的职业。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认为,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和积累私有财产的行为视为应当完成的义务。维新时期,明治政府提出“殖产兴业”。大久保利通将政府是否鼓励人民从事私人工业以积累财产看作“今日行政上之核心”和政府“执政应该承担之义务”。1898年,明治政府颁布《民法》,专门制定了《物权》一编共十章。其中较为详细地规定了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界定、分类、表现、转移及其法律保护等专项条款。

——摘编自许晓光《日本明治时期的私有财产权观念》

材料二   1956年,“三大改造 ”把私营经济摆在与公有制完全对立的地位,私有财产消失。1966-1976 年,个体私营经济被视为消灭的对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解禁农村工商业,家庭副业和农村集贸市场。1979年,800万知青返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报告。1982年,“私有财产”以“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 ”的内涵出现在新宪法中。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以党的文献的形式充分肯定了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法地位及其作用。1989年,全国第一次工商登记,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下子达到9.06 万户。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社会各界对不同所有制的财产实行平等保护已越来越成为共识。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保护私有财产写进宪法。

——摘编自刁世存《邓小平对中国私产保护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资本主义时代日本私有财产权状况;简述近世以来日本私有财产权观念强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私产保护的阶段特征与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新时期私产保护的历史意义。
2020-12-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