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又只是一个“纯臣”和“庸臣”,因此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他认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在外交上,李鸿章对处理中日外交,无功亦无罪,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学术界认为李鸿章一生的历史,是一部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反动历史。李鸿章是镇压革命人民的刽子手、封建社会的维护者,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反动买办,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

改革开放以后.著名学者陈旭麓认为,李鸿章办的许多企业是为了抵抗外国,他所创建的海军炮口是对外的,更多的是对着日本侵略者的。他还认为,李鸿章有爱国之处,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有不少误国之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虽有抵御外侮的愿望,但其办理外交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服务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积极的一面,其外交实践要具体分析。

——摘编自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鸿章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大力推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1946年通过《民用航空业法》,将民航机和航空站收归国有,并成立了直属国家控制的三家航空公司。19471月政府又将海底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各公司国有化。1945年先后将技术水平低、长期亏损,需要动用巨额的资金才能进行技术改造的煤炭、钢铁和电力工业部门国有化。194510月通过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法案》,以方便政府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同时继续执行1944年保守党政府通过的教育法案,194611月颁布了《国民健康服务法》,使居民享受免费医疗。从1945年到1948年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险制度。工党政府所实施的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因而受到英国人民的欢迎,许多人以为这就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杜奇华《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2022-07-27更新 | 22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中期的商鞅,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重法名世。在变法改革中,商鞅强调国家应采用重刑使人们守法以避害,还应用重赏吸引人们循法以逐利,刑的威慑作用大于赏,“先刑而后赏”。他注意到官吏犯罪的危害性远大于一般百姓,甚至会使百姓效仿其行,不守法度。因此,设置监察官吏的专职官员,明确各级官吏的权责,特别鼓励官吏间相互监督、检举揭发。他还注重培养人们主动守法的意识,树立和强化法律公平、公正的权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此外,商鞅要求法律条文须具体明确、通俗易懂,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扩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和广度。《战国策》赞叹道:“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其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编自隋淑芬、施建中《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法治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核武器是美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器,也是美国对苏政策的重要工具。二战后,美国将苏联视为最大的威胁,试图利用垄断核武器的有利地位,制定了一系列对苏联的预防性核打击计划。美国军方于1946年制定了“铁钳”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将向苏联20余个重要城市投掷50枚原子弹,旨在快速并且有效地摧毁其政治中心、城市与工业目标,进而彻底瓦解苏联,使其永远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该主张从一开始在美国国内就遭到各方强烈谴责。部分报刊和评论家指责这对美国来说将是一场“悲剧”,是一种“赤裸裸的帝国主义行径”。这种主张在美国政府和军队内部亦遭到不少人反对。英、法等国政府和民众普遍对核战争的爆发深感不安。苏联地域广阔,战略纵深极大,而1948年美国只有32架适合投掷原子弹,原子弹数量也非常有限。19498月,苏联首次核试验成功。而后,美国政府制订的对苏核打击计划终成纸上谈兵。

——摘编自赵学功《美国对苏联的预防性核打击计划及其流产(1945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苏联实行核打击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苏联核打击计划未能实行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期,埃及实际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传统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制度持续变化。20世纪上半叶,以柴鲁尔为代表的华夫脱党带领埃及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抗争。二战结束后,埃及人民掀起反英浪潮。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建立了埃及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政府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同时接管了大量外国公司和企业。纳赛尔政府从1957年开始制定多个五年发展计划,新建数百个工业项目,由其注重投资基础工业。与此同时纳赛尔政府致力于埃及乡村的土地改革,在农村,限制地主占田规模,保护资本主义农场,组建合作社扶持小农生产。埃及还大力支持阿拉伯等国的独立和发展,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但纳赛尔无视阿拉伯各国的国情和利益,谋求地区霸权,也使埃及处于不利的国际境地。

——摘编自哈全安《纳赛尔主义与埃及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埃及独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纳赛尔的活动进行评价。
2022-07-2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一种重要的军需物资和生产资料,牛革(皮)被广泛运用于军器制造、手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视。五代时期,对牛革的需求更为急切,各政权对牛革采取的基本措施都是“悉令输官”“革尽纳官”,对普通百姓违犯牛革禁令者采取严厉处罚措施。952年,后周政府规定只征收以前牛革总额的三分之一,且根据民户拥有田亩的多寡进行摊派,且没有明确规定送纳的时间。此外,还允许民间合理合法的使用和贸易。宋初基本上沿袭了后周的政策,同时又规定牛革可以折变缴纳,也通过“纳价钱”代替缴纳实物。同时,政府将民户手中剩余的牛革购买入官。

——摘编自游彪、周云《论五代及宋初的牛革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后周和宋初牛革政策与此前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周和宋初牛革政策改革的影响。
2022-07-22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7 . 历史人物评价

李商隐(813858),开成二年进士,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在李商隐不到1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少年时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唐大和三年,他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受到令狐楚的欣赏和器重,令狐楚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

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通过揭露晚唐皇帝服药求仙,慌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诗人描写晚唐荒凉到“高田长槲栎(hui们),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李商隐曾做县尉,不满于对县太爷卑射屈节,告假回长安,并作诗《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求假归京》。李商隐经历了唐朝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个皇帝,前几个皇帝要么被宦官杀死,要么被宦官所拥立。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商隐政治生涯坎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商隐的个人品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材料二   20009月)联合国安理会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首次会晤。会晤结束后,五国领导人发表了会晤文件。应中国要求,会晤文件中加入了五个常任理事国承诺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安理会权威和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重要内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列举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的事件有哪些?结合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具体史实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强调“维护安理会权威和加强联合国作用”?
2022-07-1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贯穿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春秋》开篇首句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对此,《春秋·公羊传》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后代学者对此段经文有进一步的诠释,如第一位系统阐释孔子“大一统”思想的西汉大儒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林益铭《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蓬勃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结盟,使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成为世界循环交通的一环,外来物品不光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则成为唐代相当流行的器物……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中国……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中国历经五千年沧桑,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迁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清朝顺应历史的潮流,突破了历代中原汉族王朝在边疆民族问题上的局限性。把历史上在中国疆域内活动的边疆各民族都纳入其统一的范围。清朝追求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从中央到边疆地区对边碰各民族进行直接管理。把历史上边疆各民族的边疆纳入了清朝大一统的疆域范围之内。

——摘编自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成崇德《清朝边疆统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公羊传》中“大一统”思想的内涵,并指出这种思想的出现和哪一制度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实现董仲舒提出的文化“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述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外来文化的方针并以宗教为例加以说明。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秦、汉史实为例,说明人口的“迁徙”,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融汇”,推动了“民族认同”。②举例说明清朝是如何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的。
2022-07-10更新 | 28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到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反对旧司法观点和改革整个司法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改革运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它上承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制建设的成果与经验,下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制建设整个历程的关节点。这次司法改革运动是反对旧法观点和改革整个司法机关的运动,它的目的是“要求彻底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司法机关,使它从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作风上纯洁起来,使人民司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能够有系统地有步骤地建立和健全起来,以便完全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司法改革的步骤各大行政区一般都是先进行典型试验,并结合运动在省市一级司法机关逐步展开,然后自上而下推向各专区、县司法机关。

——摘编自侯松涛《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改革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改革运动的作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