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量的考古研究表明,我国有丰富的文化遗存,自古以来中华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的许多地区,绝非“外来”,亦非局限于黄河流域,也说明中国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和民族起源是多地点的,多元的,似繁星点点,广布在远古的中华大地上。这些考古新发现同样表明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具有突出优势,说明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

2022-2023年全国重点考古新发现(部分)

考古发现基本介绍
广东岩山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为55002500年。其中的玉琮和良渚出土的玉琮很像,说明两地可能有文化交流,而许多玉钺则有当地的特色,也说明了岭南地区很早就参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进程。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共发掘墓葬620余座,发掘的墓葬时代从两晋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时期,反映了黔中地区古代文化进程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遗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在中原地区影响之下传入与发展的历史事实
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州桥是运河遗产中的典型代表,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宏大的历史场景
南海发现明代沉船在南海西北约1500米的深海底,发现了两艘明代沉船,分别命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和陆坡二号。其中陆坡一号主要是数万件明代正德年间的瓷器,许多都是青花瓷器(是中国出口的);陆坡二号主要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原木(可能是进口的)。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见证。
梅龙达普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为4万年;也有4000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存。梅龙达普洞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青藏高原腹地早在4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了,比以前认为的人类进入青藏高原腹地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考古新发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对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等级性考试模拟(5)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代表名言
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 吾敢以一言武断之曰,李鸿章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 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

观点二 所谓洋务运动(或称同光新政),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摘编自牟安世《洋务运动》(1956年)

观点三   (洋务运动)它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实际上是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这种发展的斗争。它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矛盾,也反映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同正走向没落、垂死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

——摘编自徐泰来《也评洋务运动》(1980年)

(1)从材料中任选两个观点,分别概括其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这两个不同观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你如何认识历史评价问题?   
2024-06-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建筑物、博物馆是立体的历史,更是人们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走近历史建筑群、博物馆,是青年学生培养历史兴趣、厚植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下列是天津著名的建筑物和博物馆:

序号

名称

简介

1

五大道旅游区

英租界即为南京路、马场道、西康路、营口道合围的区域,今五大道即在其范围之内。包括顾维钧旧居、张自忠旧居等著名景点。

2

意式风情街旅游区

1902年6月7日,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与新任意大利驻华公使嗄里纳签订了《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划定天津意租界的范围。包括梁启超故居、曹禺故居等著名景点。

3

解放桥

解放桥1927年正式建成。原名“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北连老龙头火车站(天津站旧称),南通紫竹林租界地。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

4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包括: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五个部分。聂荣臻元帅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5

天津手表厂

1955年1月,原国华钟表仪器金属制造厂召集四位工人组成手表试制小组,用四台设备(小车床、小台钻、砂轮机、小铣床),制作了中国第一只手表,第一只手表出品于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

6

世纪钟

钟表盘的周围采用了12星座的浮雕,画面都是根据最原本的故事创作。白羊座放在顶端12点的部分,因为羊在中国代表吉祥;将天秤座放在最下部6点的部位,因为秤代表公平。这些都体现了把外来的文化在排列上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观念。
请从中任选3个建筑物或博物馆,围绕天津的历史发展这一主题,自拟研究题目,撰写一份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报告。(要求:阐明建筑物博物馆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6-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热身训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历史事件
1958年9月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产生
1958年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8年12月戴高乐以崇高威望当选总统
1959年法国从北约组织收回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
1960年法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除阿尔及利亚和吉布提外,法属非洲殖民地全部独立
1962年3月18日法国网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署《埃维昂协议》
1963年法国撤回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控制的大西洋舰队;拒绝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合作条约》
1964年法国撒回在北约军事机构工作的法国军官: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财政部宣布退出金汇兑本位制,恢复法郎的金本位制
1966年法国完全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
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戴高乐主义的形成”为题写一篇由三个部分组成、二级结构的历史学习提纲。(要求:①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表述简约,突出要点;②讲清主题的来龙去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③提纲序号结构为一、二、三;1.2.3.…)
2024-05-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史亦然,须从波澜壮阔处着眼。浩浩长江,波涛万里,须能把握住它的几个大转折处,就能把长江说个大概;读史也须能把握历史的变化处,才能把历史发展说个大概。

——摘自蒙文通《蒙文通学记》

材料二   如图是根据从公元前650年到公元1800年的618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并进行逐项评分,以每50年为一个计时单位,将每一计时单位的科学技术成果总分取对数,制作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曲线图(见图),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计时单位时间总分对数值。

——摘编自张涛光《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

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任选材料二中一个或几个“变化处”进行分析,提炼一个认识并予以阐述。(要求:认识明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当前的历史研究中一些常用的词汇,如起源、发展、演进、进步、延续、变迁等,都包含着时间因素。历史研究者不管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在研究过程中一定会牢牢地把握其研究对象的时间定位。历史学者也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楚,善于把历史过程编入一个井井有条的时间序列。

——摘编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4-05-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于廑整体世界史观的理论基点,是认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尽管吴先生未做明确论述,但仍能从其诸多行文中感受到整体世界史观富含的内在逻辑。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整体世界”涵义非常明确,即人类各阶段社群的活动范围和认知范围整体化;它是开放的,即每代人都有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其二、各个阶段的“世界”都呈整体化趋向,历史是“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逐步成为全世界历史的。其三、整体内部是不平衡的、呈现差异的,有中心和边缘之别;整体各部分间的联系,也有疏密和强度差异,即使20世纪的整体化世界。内部格局也不断演变……

——刘景华: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述评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20世纪下半叶(二战后)的“整体化世界”与“内部格局不断演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结构完整、史论结合)
9 . 历史学家吴于先生提出了整体世界历史的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所谓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结合世界近代1765—1914年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合理,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024-05-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三)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称边疆为‘化外’,亦代表着文化的观点。所谓‘化外’,就是蛮荒未开化的区域。文化一词,本含有耕作的意思。中国传统文化,是农业文化,所以凡生产技术,尚未达到农耕阶段者,统称之为边疆。”“东南诸省,以海为界,本是国界,而并不被视为边疆;反之,甘青川康,地居腹心,而反被称为边疆。这明明不是指国界上的边疆,而是指文化上的边疆”;而“文化上的边疆,系指国内许多语言、风俗、信仰以及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言,所以亦是民族上的边疆”。

——汪洪亮《以文化之名: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中国式边疆”现代化的思考》

围绕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自拟与“边疆治理”相关的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