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

时间

内涵

19291932中共纪念“八一”,一方面强调“八一”是“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的一天(俄国因191481日卷入一战,所以,将81日视为一战的爆发时间)”;另一方面表示:1927年贺龙、叶挺在南昌领导南昌附近的工农群众……“从此以后,中国的工农群众,亦渐渐觉悟起来”。因此,这一时期的“八一”纪念内涵为反战和纪念南昌起义
1933中共中央将“八一”纪念日的内涵设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
19341945在这一时期内,反战、人民军队建立贯穿“八一”纪念始终;从1937年起,“八一宣言”周年念成为“八一”纪念的内涵之一;苏德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战争成为“八一”纪念的重要主题。反战、人民军队建立、“八一宣言”发表是抗日战争期间“八一”纪念的三大内涵
194619491946年开始,在解放区,建军是“八一”节的唯一内涵

——摘编自刘劲松、邓通棚《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19291949)》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人民、实践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理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的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不仅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还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优良作风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胡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思想渊薮》

根据材料,从上述建党精神中提取任意三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以“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时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71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思想文化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邮票中的党史

1   1932年发行的中华苏维埃邮票,图案是地球上飘扬着一面旗帜,旗帜上有五角星和镰刀锤头。2   晋绥边区邮政管理局发行的陕甘宁边区“农耕图”邮票,图案为一位农民正在赶着牲畜耕地。3   1949年发行的《淮海战役胜利纪念》邮票。最左面为两个解放军战士在毛泽东旗帜下进军,右方是淮海战役的作战地图。

解放区邮票是指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或解放区的人民邮政发行的邮票,也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大行政区发行的邮票。由于解放区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控制区,因此所发行的邮票也称“红色邮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邮票中的党史”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实准确,逻辑严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克林德碑之变迁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清政府决定宣战,并照会各国使节,让他们在24小时内离京。德国公使克林德拒不撤离,反而要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交涉,当他乘轿带领士兵路经东单牌楼北面时,与巡街的清军发生冲突,克林德从轿内开枪,军官恩海开枪还击,克林德当场被击毙。

克林德之死成为列强向清政府进行威胁、讹诈的借口。19018月,清政府派醇亲王魏让签士臣.赴德国赔礼道歉。从19016月至1903年初按德国要求,清政府在东单北大街上建了与街同宽的克林德石碑坊,这个石碑坊成为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见证。

1917年中国参加一战,成为协约国的一员。1918年大战以同盟国战败投降而告终,中国成为战胜国。胜利消息传来,人们认为克林德碑是国耻,就把它拆除了。这时候,协约国责令德国把已拆除的石牌坊材料,移到中央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再建一座新的牌坊,以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当时,协约国战后的宣传口号是公理战胜,强权失败,石碑坊遂被改名为公理战胜坊

1952102日,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了表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功绩,大会决定将公理战胜坊改为保卫和平坊。为此把中英文公理战胜文字镌去,刻上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鎏金大字。

——摘编自王森《奇耻大辱——克林德碑的由来和变迁》

以历史观察员的身份,围绕“克林德碑”变迁这一主题写一则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6-0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新中国国庆节期间的外交活动简表(部分)。

年度外交活动
1951苏联及朝鲜等人民民主国家和缅甸等亚洲近邻国家都派代表团来华参加国庆观礼
在印中友好协会组织下,印度加尔各答等地市民举行了盛大庆祝会,欢庆新中国国庆
1954参加国庆观礼的有苏联商务代表、意大利贸易代表、捷克斯洛伐克商务代表团等
1956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印尼政府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600多人出席招待会
1957日中友协东京联合会为庆祝中国国庆节和纪念“日中友好月”,举行有800人参加的晚会
中国驻英国代办在伦敦召开庆祝中国国庆招待会,英国政府官员1000多人应邀参加
1959哥斯达黎加、智利等拉美友邦庆祝中国国庆十周年,哥斯达黎加计划出版有关中国建设的小册子,智利智中文化协会也举行了有关中国国庆的报告会
1962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举行盛大国庆招待会,阿尔及利亚政府多名官员等出席招待会
1964马里共和国总统、刚采共和国总统应邀来华参加国庆观礼

——摘编自周游《论新中国十七年时期(1949-1966)国庆纪念的外交功能》

围绕“国庆外交”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当年发生战斗的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麦哲伦纪念碑,建于1866年,一座是拉普拉普纪念碑,建于1933年。后来当地又建了一个双面碑亭专门纪念这两位历史人物。 双面碑的正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4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推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5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9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15214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综合以上信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多种角度分析解读菲律宾人民纪念敌对双方领导人的行为。(要求∶全面、客观、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卜杜·卡德尔是19世纪中东地区反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他领导了阿尔及利亚早期的抗法斗争,并进行了创建现代国家的努力。表2为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建构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   

殖民主义历史叙事民族主义历史叙事
野蛮而高贵的阿拉伯骑士。19世纪初殖民征服初期,法国殖民当局试图利用它所获取的信息,来构建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形象,但由于迥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立场,它所构建出的形象实际上充满了欧洲历史经验的想象。个体记忆中的阿卜杜·卡德尔。20世纪初期,乡村部落中流传的英雄故事是对殖民主义压迫的一种自发反抗形式,它所构建的阿卜杜·卡德尔的形象呈现出区域性和碎片化特征,关于阿卜杜·卡德尔历史记忆传播去中心化特征表明,阿尔及利亚尚未形成统一意识形态指引下的民族自觉。
文明对话的使者。殖民占领后,殖民主义需要成功的案例来证明同化政策的可行性,为此,法国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个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阪依者神话”,其核心主题是在西方文化的引导下,阿卜杜·卡德尔从抵制殖民的反抗者转变为拥抱法兰西的爱国者。民族集体记忆中的阿卜杜·卡德尔。一战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遗产成为各民族主义派别公开争夺的政治资源,阿卜杜·卡德尔的形象也从殖民主义的合作者转变成为民族主义的旗帜。
和解与对话的先驱。19世纪70年代以后,为了与民族主义者竞争阿卜杜·卡德尔的政治遗产,部分法国学者主张将其作为积极的纪念对象整合进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史。革命话语下的阿卜杜·卡德尔。二战后,民族独立的诉求凸显出关于阿卜杜·卡德尔历史记忆的现实价值,对阿卜杜·卡德尔抗法斗争与建国历程的讨论成为民族主义话语下的核心议题。从不同民族英雄的多元竞争转向对同一民族英雄的多元解释,这表明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运动出现了合流的趋向。

——摘编自慈志刚《殖民统治时期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建构》

围绕“历史记忆建构”这一主题,参考表中一组或几组信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6-26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