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西方足球运动发展大事记(节选)

时间事件
中世纪最初的足球活动与宗教性的日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参赛者大多为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宗教相关人士和国王多次发布禁止开展足球运动的命令,但足球活动在下层民众日益流行开来
16-17世纪文艺复兴后期英国逐渐解除了足球禁令,足球逐渐在英国站住了脚
18世纪18世纪末开始,足球运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被引进英国公学,多种游戏规则得以制定
19世纪1863年世界上第一个足球协会——英国足球协会——成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足球诞生了
1870年已经有39个俱乐部加入了英国足球协会,而这一时期主导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主体是中产阶级
19世纪晚期新兴的工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工人足球俱乐部
1883年完全由工人阶级运动员组成的布莱克本奥林匹亚克斯队获得了英国格兰足总杯比赛的冠军,象征着足球运动的中心向工人阶级转移
1888年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足球联赛——英格兰联赛——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20世纪1904年国际足球联合会成立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举行

——据张德福、崔永智《外国体育简史》等整理而成

从表格任选3条或3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信息,论题准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英国对棉纺织业领域大力改良,这是英国基于其与东方国家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而对自身经济结构采取的一种主动调整。因为当时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与东方国家的贸易中,仅靠贵金属来平衡旷日持久的贸易逆差已经难以为继,西欧国家必须从进口转向生产,方能逆转此种态势。因而,与东方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张琼《试论东方贸易对工业革命的促生作用——以东西方贸易逆差为视角》

材料二   从大航海到1800年的近300年的时间里,在东西方贸易中大量的贵金属,特别是白银,流入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西欧国家在去往东方的航线上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新大陆为欧洲提供了与东方贸易交往过程中所需的大量白银。工业革命之前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是欧洲白银对东方商品的贸易,然而这种贸易违背了西欧重商主义国家企图通过贸易获得贵金属的初衷。英国率先从关注商品的流通领域转到关注商品的生产领域,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编自张琼《东西方贸易关系的演变与工业革命的缘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东西方贸易与工业革命”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有序,表达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社会的迅速发展都是在思维活跃的时候。社会发展有突进和渐进两种形式,突进表现为打碎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暴力革命。这时,思维活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不可遏止的思想解放运动;渐进则是政治上的改良和生产力的改进,此时,思想则呈现出比较活跃的状态。而一切暴力,如果没有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先导,只是按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一些纲领或改革措施,其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而单纯的暴力,则只能对社会造成破坏,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赵立史云谋《思想解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年,柳州机械厂成立,先后更名为广西机械厂、航空机械厂、广西航空学校机械厂、航空委员会第九修理厂等。

1952年,恢复柳州机械厂的本名。

1953年,研制出11014马力汽油机,是我国第一代汽油机,填补了国内汽油机生产的空白。

1958年,为加快机械工业的发展,广西政府将其扩建为柳州动力机械厂,主要生产船用大型柴油机。

1961年,柳州动力机械厂开始转向生产拖拉机。

1965年,研制生产的丰收牌拖拉机通过专家鉴定被列为国家定型产品。

1966年,厂名更为柳州拖拉机厂,至70年代成为中国八大拖拉机厂之一,年产量达5000台。

1980年,积压拖拉机1713台,工厂提出“以杂养专,不赔不赚”等口号,开始生产缝纫机和棉织机,并自行引进一辆日本微型车研究。

1982年,研制的第一台微型货车LZ110试制成功,被国家计委和机械工业部指定为中国四大微车定点生产厂家之一。

1986年,柳州拖拉机厂正式改名柳州微型汽车厂。

1996年,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2年,五菱汽车与上汽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达成合作,成立了三方合资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编自《五菱汽车的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柳州机械厂的发展”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23更新 | 4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投,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中国近代史“冲击——反应”理论。以下是费正清对该理论的解读:“西方是19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的发明者,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近代化”。

——《剑桥中国晓清史》

中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9世纪前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95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98年维新变法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
19世纪40年代魏源编纂《海国图志》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20世纪初清末新政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905年革命派组建同盟会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864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865年
1875年
江南制造总局建立
左宗棠发兵新疆
1915年
1915年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新文化运动开始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919年签订《巴黎和约》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冲击一反应”模式的看法,(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些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对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反思。例如,有学者说:“经过日本的超党派外交和情报战活动,中日达成了回避‘日华和约’和日美安保体制之‘政治解决’的‘联合声明’,并未革除日美同盟对华敌视和美国庇护下日本对华蔑视的冷战政治属性。”日本学者中岛岭雄则称,鉴于中苏对立,日本未能迫使中国让步,田中政府的邦交正常化是落入中国圈套的“拙速外交”。客观地讲,上述国际政治学式的结论并非是客观、准确的历史性定位。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解决邦交正常化问题是中日两国领导人的高度政治智慧和果断行动,虽然也有遗留问题影响至今,但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后来主客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所致。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对华关系正常化决策过程再探讨》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日邦交正常化”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评价

瓦德西

(八国联军统帅)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更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装备不良之故

李大钊

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周恩来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王致中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愚昧、仇外的运动,义和团的勇敢精神和纪律,是靠封建迷信来维持的

柯文

他们(义和团)面对着19世纪末华北平原出现的多重危机,其反应方式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不是独特现象,而且与世界其他地区或其他时代的其他人相比,也非绝无仅有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义和团运动”运动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的挑战持续震撼长达近六十年之后,中国士绅精英与民众才真正开始动员起来,并投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变革进程。自19世纪末期以来,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和实现富强,中国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在思想与精神生活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他们为应付这种问题作出了各种选择。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二十年,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期,中国人开始自觉地通过体制创新来谋求国家富强。这些选择中,有的较为激进,有的则相对保守,彼此相互冲突对立,种种选择又与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种种不同的既得利益的考虑与动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中国从此也就在这种种选择的交替中,从传统社会向更具现代性特征的社会进行转变。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


提取材料中有关近代中国“现代化变革”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期的具体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发动全面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同年1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甫抵陕北,毛泽东即预言“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走向大战”。

19377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毛泽东认为接下来就是希特勒同各大国打,而且确定无疑。“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

19383月,德国侵吞奥地利。同年10月,毛泽东明确地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法西斯国家,另一类则是民主国家。他再次预言“世界一定会打更大规模的战争”。

——摘编自王树林《毛泽东预言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选择毛泽东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条或多条预言,谈谈你的看法,并予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中国2013年开始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经历了从国内萌生到国际倡导、从为少数人士知晓到全球共知、从部分国家接受到被写入国际组织官方文本的持续进程。其具体成就表现为,在理念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在实践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推行务实合作举措、和平对外交往和互利互惠行动。经过十年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成为世界不同文明相处的新范式、全球治理的新思路、国际交往的新观念、区域合作的新方案、中国智慧的新贡献。展望未来,面对国际利益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们需要以更长视角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战略定力和政策毅力去化解过程中的挑战与风险。

——摘编自王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演进及未来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15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