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中的旗袍变革

旗袍,源于满人长袍。起初,宽腰直筒,便利耕牧征战。不仅如此,为实现身份区分,满人贫民旗袍多为不开衩或两开衩,皇帝所着旗袍为四开衩。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服饰的改变。旗袍开始融入多元化的西方流行元素,改变了传统宽松直筒的特点,更有助于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感。不仅如此,西方裁剪和缝纫技术的传入,使裁剪和缝纫技术更加立体。更凸显了中国女性的韵味和美感。

20世纪中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物质极为贫乏,旗袍在设计上开始摒弃传统的“华而不实”,追求简洁、轻便。如无袖旗袍开始流行,整体长度也不断缩短。这种趋势一直流行至抗战胜利。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的“资产阶级小姐”。“努力工作、艰苦朴素”是那时常挂嘴边的口号。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师将旗袍所孕育的韵味及特色与现代流行因素相结合,使旗袍款式更加多元化,推动中国旗袍走向国际舞台。

——摘编自张成义、李群英《中国旗袍造型艺术元素的审美演变及其文化传承》

以“时代中的旗袍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一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观点二传统中国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统治支配着整个社会,因而“自秦汉起,从皇帝、郡守、县令到乡三老、亭长、里魁就形成了一整套的统治体系”。
观点三19世纪以来某些西方观察家提出:中国的村社是“地方自治主义式的民主”或者是一种“自由的、自我管理的社团”。这种想法已绝对不可信。
观点四传统的乡村治理的常态既非“自治”,也非“专制”,而是实行“官督绅办”观点五在清代中国,地方权力只在官吏与士绅之间进行分配。

——摘编自郑卫东《中国乡村“双轨政治”的变迁》


结合材料、提炼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楚,表述清晰)
2024-01-12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驾驶员、售货员、邮递员等现在很普通的职业曾是一代人的梦想,收入高又体面。此外,国家开始允许个体经营,个体户成为受欢迎的职业。

上世纪90年代

许多人放弃原来工作投身到私营工商界,“下海”成为这一时代的热词。热门行业变成了海关、外企、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等

2000年代

通讯、网络、IT等成为热门行业;文化娱乐行业逐渐发展;外企依然受欢迎,翻译、同声传译等成为人才紧缺取位。一批下岗工人走上再创业之路。

2010年代

健身教练、营养师、宠物医生等职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电竞、网络主播等职业备受关注;个性化职业渐受欢迎。

——摘编自网易论坛《这40年,我们的职业变迁》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变迁”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陕西《留坝厅志》
“于潜、临安、余杭三县,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光绪《孝丰县志》卷三《水利志》
“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清)严如熤陕鄂川《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群芳谱》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清道光二十一年)袁景辉《建始县志》
外来粮食物种的传入引发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粮食革命”。请充分提炼材料提供的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联邦德国宣传海报《枯木逢春》            图二:苏联漫画《美国解决市场问题的棍棒》
请仔细观察上面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信息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12-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烟草已被广泛种植。它不仅在萨满教的宗教实践中普遍存在,同样在印第安人的重大仪式,如祭拜祖先、庆祝战争胜利、缔结和约、庆祝丰收以及成人礼等重要场合被赋予神秘的魔力,美洲烟草文化逐渐形成。16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接触到烟草,但将烟草视为野蛮的象征而不屑一顾。随着烟草在欧洲的传播,欧洲人改变了对烟草的轻视。16世纪后期英国女王近臣雷利将烟草引入上流社会,吸烟成为富有的精英士绅阶层的文化符号。17世纪中期欧洲中等阶层逐渐形成,烟草文化从上层社会传播到了中等阶层。中等阶层赋予了烟草新的意义,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用品。在此后两个世纪里,烟草文化传播到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中。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欧洲人在美洲广泛种植烟草,建立烟草工厂,产品不仅供应欧洲,还大量出口海外,这对欧洲的殖民主义事业非常重要。随着烟草的普及,欧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烟草文化,英国的烟斗文化、法国的鼻烟文化和西班牙的雪茄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有识之士认识到烟草使人上瘾有害健康而抵制,但烟草仍然风靡了欧洲,实现了对欧洲的“征服”,成为美洲“回馈”欧洲的文化产品,这也是“哥伦布大交换”的典型案例。

——摘编自荆玲玲《近代早期美洲烟草文化的欧洲化》

综合材料信息,以烟草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从15世纪以来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为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标志算起,到现在的500多年间,经济全球化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也就是三次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全球化。

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是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殖民统治的时期。

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是东西方两个阵营相互对立的时期。

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是一些西方大国严重削弱、新兴经济体发展壮大的时期。

未来要实现的新的经济全球化,或者说是第四次经济全球化,它应该是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从而形成新的形态。

——摘编自滕文生《经济全球化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上述某一历史阶段,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命运”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   目录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活动课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古已有之,民族主义则是伴随18世纪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建立的产物,是一种“现代现象”。“民族主义”一词,最早见于15世纪的德国,1836年首次被列入《牛津词典》,19世纪中叶开始被频繁使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目前,很多学者比较认可英国学者厄内斯特·盖尔纳的民族主义定义。他认为:“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就是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绪或者一种运动,可以用这个原则作最恰当的界定。民族主义情绪是这一原则被违反时引起的愤怒感,或者是实现这一原则带来的满足感。民族主义运动,是这种情绪推动的一场运动。”

“人们谈及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很多都是直接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始,而不是从它的更远的中世纪源头开始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在历史中孕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壮大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最初的动力;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摆脱神权,追求人权,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武器;当经济与政治条件都具备后,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建立的民族国家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

在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民族及民族国家的观念传遍欧洲,并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世界,民族主义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具备了全球性的意义。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评述欧洲近代“民族主义”。(要求:评述角度明确,论据充分,所用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19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