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不断创造人间奇迹,靠的就是一股子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教育激励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为代表的系列精神。

——摘编自《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根据材料内容,从民主革命时期选取两个“伟大精神”的内容,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对美洲和英国自治领的影响比它对亚洲和非洲的影响深远得多。实际上,这种“影响”是如此广泛、如此具有戏剧性,以致称其为彻底的欧化更合适。千百万欧洲移民蜂拥而入,占据了西半球和南太平洋中人烟较稀少的地区,人口稀疏的土著居民或是被消灭,或是被赶走。欧洲人给土著居民带来了欧洲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信息,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即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诸阶段区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共产主义制五种生产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五种社会形态。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过程,是互为条件的。纵向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阶段,规定了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反转过来又对纵向发展产生促进和深化的影响。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它把历史的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确定主题,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英、法、俄三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所承担的经济角色与社会主义运动变化趋势

国别183018601861189018911920
经济角色社会主义运动经济角色社会主义运动经济角色社会主义运动
英国中心区中心区
法国边缘区
俄国边缘区边缘区

——摘编自邓超《论社会主义运动兴衰的体系根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与社会主义运动相关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22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早就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人类文明发展史早已证明: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没有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就不会走出神学统治的黑暗而迎来新世纪的曙光;没有1718世纪英法启蒙思想家的鸿篇巨制,就没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胜利。在中国,没有马列主义的传入,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发展;没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没有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改革开放的启动发展;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出现。

——摘自韩振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价值》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7-21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时期,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根据地的教科书都加入了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各种算术课本的目录上,大都以战争术语作为标题,如“做兵”“做子弹”“排枪炮”“打靶”等,以所学知识为副标题。各种战时国语教科书内容几乎都涉及时事讨论,救国演讲等,有救国运动的文电和诗歌,救国运动的戏剧和故事,民族英雄传记,少年爱国故事,民族英雄抗战史实;等等。学生作文包括翻译重要救国文电为通俗大众文,拟为救国运动告民众书,拟致各国儿童宣布中华民国解放运动的信件,拟募捐启示,拟救国演讲词,订救国运动标语,记救国运动的事实;等等。写字包括写标语、宣传、图表、布告、壁报、民众课本等。

——摘编自袁文静《抗战时期国统区特殊教科书简析》


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点或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占领亚洲市场:18201920年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布出口,以百万码计。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儒家意义上的榜样教化概念为切入点,才可以深入理解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儒家多向度的阐释中,教化的本旨即榜样教化,其主要表现形态是身教示范。究其实质,榜样教化是一个关乎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的复杂性概念。作为"直接示范"的榜样教化具有层级式的权威示范之特质,其丰富的内在意蕴与社会治理的目标内涵达成了高度契合,由此成为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内中之义。作为"间接示范"的儒家榜样形象(如尧舜禹、汤文武等)则从经典走向了生活,在以社会教化活动为重要标志的古代社会治理实践中得以再现与演绎,由此在社会化转向过程中推动了社会教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编自陈继红《榜样教化∶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人对政治的理解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二是对国家的治理。这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说的“打天下”和“治天下”。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围绕治天下展开的。要治天下,是需要对偌大的空间范围进行分土而治呢,还是进行分民而治,这就出现了郡县制与封建制的争论;要治天下,就需要人手,靠帝王一己之力无法对偌大的国家进行有效的治理,于是就出现了人事制度;要治天下,预防地方割据,就需要中央政府派人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就出现了监察制度。对于边远地区,或者说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帝力可及,但要想把他们完全纳入到中原王朝的制度架构中,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得不偿失的。于是,治天下的内涵又被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因此而被增加了诸多精彩的内容。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阅读中成长的英国1819世纪是英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民众阅读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一   英国部分地区成年男性识字率(%)统计表

地区
年代
乡村城镇
约克郡东区内地
西部
班冉斯牛津北安普顿金斯林布里
斯托
诺丁汉
175417626448717474626661
179918046764717775676967
183118377065748274707878

材料二   在最早的记录中,女性订阅杂志者比例不足5%。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女性订阅杂志者的数量和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到1770年上升到10%左右,17791780年已超过16%。同一时期,慈善办学机构举办免费学校,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帮助贫困阶级子女摆脱了文盲命运。

——摘编自陈宇《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研究》

材料三   (在英国)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对18~19世纪英国民众的阅读状况加以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