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精神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物质生活和特定时代人们的行为实践是其植根的深厚基础和不竭源泉,因此无论其具体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性。此外,时代精神不是无所不包的万宝囊,相反它处在时代的聚焦点上,只有那些被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所信奉、激动、追求不已的观念或精神,才配得上时代精神之称号。

——摘自何玲华《<新青年>“反传统”的历史语境》

根据材料,从中国近现代史中任选一个时期,围绕“时代精神”,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并加以改良,因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会产生一些新结果……故不同文明间的适当融合往往会产生一种和谐文化,给社会成员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另外,一种文明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它总是在与各种外来文明的冲突中来调整、改良自身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陈垣《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次产业革命表明,好的市场经济因产权、竞争、优胜劣汰的制度安排和文化认同,内生着创新机制,这是产业创新的共同逻辑。作为经济过程的产业创新,虽然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市场主体主导,科学和教育、工程和技术、政府规制和行为直接影响创新发生、速度、规模、范围、方式和进程。创新是具体的、历史的、实在的,是创新要素在特定场景下的组合,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产、研、学、官(政府)四要素的组合。这四种要素的组合可以有多种形式、多种结构、多种模式。它们的组合模式构成了产业创新逻辑的不同展开。要赢得新的产业革命,首先要坚守好的市场经济的大逻辑,形成特定时空下官、产、学、研等创新要素有机生长和优化组合,如此,产业创新的活力将持续迸发。

——摘编自南岭《三次产业革命的创新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产业革命与创新”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制作为历经了1300年悠久历史的一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打破了门阀专制。科举考试制度消除了荐举制度选才缺乏客观标准的弊端。随着政权开放,科举考试参加者愈来愈多。科举考试的内容、程序和相关的规定日趋制度化、严密化。

——摘编自康金红《我国古代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刍议》

材料二政治的近代化就是政治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是要反对和消除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政治生活。而科举制早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不可能产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整个封建统治阶级都非常迷恋这种制度,热衷于维护这种制度。

——摘编自孙学涛《科举制与中国近代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举制的历史贡献”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2-2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历史学家以中原王朝为正统,少数民族王朝往往被视为配角,作为落后者和破坏者的形象出现,其内在发展规律在历史叙事中也被忽视。实际上,从东北的原始旷野到西北的戈壁绿洲,在兼具游牧、渔猎、农耕经济和多民族、多文化共处的疆域内,这些王朝在各自不同的传统与现实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在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一次次碰撞之中,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发生,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

——摘编自张帆等《辽夏金元史》


请以“少数民族政权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2-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传统农本世界转向现代工业世界,大概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社会转型。这一大转变的起点始于何时,历史学家各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以16世纪作为大转变起点的说法较为普遍。历史学家克拉潘称:“历史是一件无缝的天衣……可是,16世纪初所能追溯的那些变化却并不能忽略,这些变化几乎暗示出一道接缝和一块新的材料。”

于是,他索性将大转变的起始时间定于1500年。此种观点及时代分界线的确定似乎未尝不可,因为资本主义在16世纪确立,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的观点。

——摘编自侯建新著《资本主义起源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世界大转变的起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社会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对于社会实施的管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

材料

先秦时期分封制、礼乐制、世官制、《禹刑》、贡赋、为户籍相伍、《礼记·王制》论国家备荒、商鞅变法
封建时期三公九卿制、行省制、上计制、察举制、台谏合一、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唐律疏议》、《吕氏乡约》、宣政院、汉倭奴国王金印、租庸调制、乡里制、鸠杖
近代时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训政纲领》、三三制、戊戌变法、《奏定学堂章程》、《公务员任用法》、法币改革、协定关税
现代时期五四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任选材料中一个阶段的整体或部分信息,或不同阶段的部分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题并自拟论题,阐述该主题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要有结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事件“今我朝罢丞相”成立“内阁”《永乐大典》司理监开始参与批红徽商许世积被朝廷赐“双寿承恩坊”
人物或作者明太祖明成祖明成祖明英宗明穆宗
时间138014021407年定稿始于14351449年期间1568
事件《本草纲目》引进甘薯《农政全书》《醒世恒言》中施复夫妇的手工工场雇人生产《天工开物》
人物或作者李时珍陈振龙徐光启冯梦龙宋应星
时间1578年完稿159316071610始刊于1627初刊于1627

——白寿彝《中国通史》改编表


任选表中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一方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2-01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新世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建构里,形成了一个权力金字塔,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带有两个旁支系统:皇室贵族和宦官。而古代中国官僚机构的统一性和流动性,稳定固有的结构。有时皇帝的调节作用失衡,使某一方的实力过大,皇帝仍是金字塔的顶峰。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理由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和改革都是对社会现状的变革。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家把暴力革命看作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亨廷顿认为:“革命是剧烈的、根本性的、暴力的对国家内部价值观、社会神话、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行为和政策的变革”。改革不同于革命,它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并不否定现存制度;是由社会统治力量内部的少数派发动的改变社会制度的政治活动;是在旧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自上而下的推行,但对旧统治阶层的大多数而言,依然是被动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只有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运用这两种社会变革的手段,才有可能获得预想的结果。

——摘编自李晓丹《浅析革命与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的相关历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