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农本而重商的变化最初发生在西欧,变化起因于农本经济的内部,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与封建农本经济进行协调和适应,就会变为对它的侵蚀和分解,非对立的关系变为对立的关系。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世界涌现的历史前奏。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

请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农史学家石声汉曾根据引进瓜果蔬菜的命名规律,划分出了“胡”“番”“洋”等各大“家族”。

“胡”族两汉、两晋直至隋唐,从陆路引入的作物种类,多数用“胡”字标明。《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齐民要术》中写道:“收胡瓜,候色黄则摘”,成熟之后皮会变成黄色,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为“黄瓜”的原因
“番”族宋元至明清时期,从域外传入的作物多冠以“番”字,表示是由“番舶(外国海船)”带来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福建人陈振龙出海到菲律宾经商,期间“目睹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功同五谷”,历尽困难带回国内,称为番薯。西红柿在我国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山西的《猗氏县志》,在其中被称为“西番柿”,由欧洲传教士引入
“洋”族清代传入中国的作物,有不少也用“洋”字冠名。这一时期引种推广的外来作物最出名的当属“洋芋”,也就是马铃薯。除了洋芋,洋白菜也在这一时期进入寻常百姓家,它在今天常被叫卷心菜、包菜、莲白或甘蓝。也有一些曾经是“胡”字辈儿的,在这一时期被改成了“洋”姓。比如洋葱,西汉时期被张骞引入,当时唤“胡葱”;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后,又由欧洲白人传入澳门,然后从广东开始向中国内地推广,过去的胡葱换了个洋名又回来了

——摘编自石决明《几千年来,古人用“胡”“番”“洋”给这些外来蔬果轮番起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瓜果蔬菜的“三大家族”中任意选取一个,进行阐释。(要求:紧扣材料,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2024-08-3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庐山市第一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扬的《盛世滋生图》,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在苏州所见所闻之景致、风物、民情。画面人物,接踵摩肩,熙来攘往,据粗略统计约有一万二千多人。苏州河上船帆如云,运粮船货船、客船、木筏、竹筏等约计四百只。

街道上商店林立,市招繁多,可分为大小不等的五十余个行业。所贩卖的商品不仅包括国内川、广、贵、闽、赣、浙、苏、鲁等南北九省的名产,而且还有国外输入的洋货;不仅有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商业,而且有从事商品生产的自产自销商店;不仅有酒店、花木、珠宝、玉器、古玩等行业,占大多数的是棉花、棉布、染坊、医药、杂货等行业;图中还有很多钱庄字号,参列于繁华街道的商铺之间。

图中还有灵岩山书塾和书楼以及山塘桥西桥堍义学等场景。在苏州知府衙门举行的府试,场面宏大而又庄重。衙西为商肆,路北有“三元斋”糕团店,大书“状元糕”的红色招牌,路南是文具店,也大书“状元考具”“三场名笔”“试卷”等市招。

《盛世滋生图》绘写了多处观演的场景,仅阊门一带就有十多家戏馆、戏园。上至显赫贵族,下至劳苦民众,都打破约束投入到曲艺观演活动中去。

——摘编自李华《从徐扬“盛世滋生图”看清代前期苏州工商业的繁荣》等

材料二

《盛世滋生图》(局部)
根据上述材料,选取一个角度,指出《盛世滋生图》的史料价值,并对材料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一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立足个体,诉诸理性,针对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权利,体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主义则立足国家的整体,在诉诸理性的同时,更要诉诸情感,体现为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良与革命的政治实践以建构现代国家。近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人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启蒙与民族主义相交织,共同奠定了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

——摘编自张锐《中国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双重逻辑:启蒙与民族主义》

选取中国近代史某个时段或某个事件,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江西的发展

材料:

                                西汉江西郡县设置图                                                               北宋江西州县设置图
提取材料中两项西汉到北宋时期江西行政区划设置变迁的信息,开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2024-04-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个脉络清晰的精神谱系,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精神成果,这些精神具有密切相关的同质性,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升华。同时也包括当代创造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

——改编自张立新《溯源精神谱系研学红船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两个精神,构建一个主题并予以阐释。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

主要观点

李翠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精彩篇章。



严耀中

孝文帝太和年间的改革是全面性的,行政改革则是其中心环节,其他方面的改革都与此相关,如社会经济、礼法道德、语言文字等的变化都是与之互动的。由于太和年间在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总的导向是权力的集中,对后期的北魏政权来说也有利有弊。



黄朴民

北魏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拓跋氏的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最终融入汉族之中。同时将南朝地区已趋于没落的腐朽门阀制度在北方地区借尸还魂,卷土重来。所以任何改革,都必须立足于自身的主体性,都不能割裂自己的传统与历史,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文化土壤,桔逾淮则为枳”。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改革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惨烈的战争,虽然可能造成局部文化的衰退,却常常成为促进人类整体文化进步的契机,体现了自然法规的优胜劣汰。

一一摘编自《战争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124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江西改革开放简史(1978—2018)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某一个主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紧扣题意,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