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

主要观点

李翠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精彩篇章。



严耀中

孝文帝太和年间的改革是全面性的,行政改革则是其中心环节,其他方面的改革都与此相关,如社会经济、礼法道德、语言文字等的变化都是与之互动的。由于太和年间在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总的导向是权力的集中,对后期的北魏政权来说也有利有弊。



黄朴民

北魏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拓跋氏的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最终融入汉族之中。同时将南朝地区已趋于没落的腐朽门阀制度在北方地区借尸还魂,卷土重来。所以任何改革,都必须立足于自身的主体性,都不能割裂自己的传统与历史,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文化土壤,桔逾淮则为枳”。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改革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尔逊是美国第一位到欧洲参加大型会议的总统,他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实质上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是对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发起的挑战,势必要受到英、法的抵制。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已不复存在。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了美国、欧共体、日本三驾马车主导的局面。

——以上均摘自《高级中学历史课本》(下册)

材料四   2003320日,美国撇开联合国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51日,乔治.沃克.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事结束。

——摘自200353日《文汇报》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根据以上材料,试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叙述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读材料,完成要求。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嬗变。

时间

服饰情况

民国时期中山装创制后风靡一时。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民国十八年制定宪法时,规定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着中山装,中山装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制服。政府院部如此,国民党党部如此,地方政府机关亦如此。国民党向机关、学校推广中山装,向民众宣传。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爱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
文革时期从红卫兵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蓝、黑、灰、绿色充满中国街头。
革放来改开以1979年对世界敞开国门以后,世界最新潮流的时装可以经由最便捷的信息通道-电视、因特网等瞬间传到中国。国内的着装者也迎来了个性服装时代,迎来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服饰艺苑的美好春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从表格内容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7-04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对于中国的古代文明可谓是如痴如醉,他们像婴儿吸母乳般地贪婪地吸收。纵观日本历史,它每次重大的发展,都不是土生土长自我发展起来的,而是靠吸取中国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的。可以说,没有中国文化,将没有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文化,离开汉文,日本人就不能读它的国史、研究它的古代文化。从表面上看日本文化是一种抄袭式的、缺乏创造力的移植文化,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从这样低态势的模仿文化中却生长出了充满生机的民族特性。由于日本民族具有追赶文化新潮流的强烈意识,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又善于变通,所以在与外来文化相接触时,总是以度诚的态度,仔细咀嚼与消化,择其精华,以自己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了同源而异流的文化模式。

——摘编自赵玉乐《浅谈日本文化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日本文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6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后期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1941年     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     美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     美苏参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规划战后国际秩序。

1947年     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实施。

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于1949成立经互会。

194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

1955年     以苏联为首“华约”成立。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并解决。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7年     美苏签署《关于削减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次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主要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题”进行探讨,在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保护和干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17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克服重商主义缺陷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张个人可以在摆脱封建经济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那样的国家干预情况下,实行自由经营,政府应当在保证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让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经济,配置资源。但是,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也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之后,又产生了一个新古典经济学的时期。

——摘编自顾钰民等《西方经济学流派》


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8 . “江南”这一概念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早期文献中,“江南”如同“中原”、“塞北”、“岭南”、“西域”等名词一样,仅用来表现特定的地理方位, 并非有明确范围的地域区划。秦汉时期,江南主要指的是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比较确切的江南概念到唐代才最终形成。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唐前期以山川形便原则来划定地理区划时,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由于江南道地域过于广袤,各地差异巨大,唐玄宗时期,又把它分成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两部分。今日浙、闽二省与苏、皖南部被划为“江南东道”,其余地区则列入“江南西道”。唐后同期,江南西道又一分为二,西部设置湖南道,东部仍称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南东道则被再分为浙西、浙东、宣歙、福建四个道。到了宋代,为着财政上的方便,设置了许多“路”,唐时的江南东道被分为两浙路、福建路与江南东路。明清以来,江南指的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更加狭义的范围,则仅指太湖流域。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文化高度繁荣,迄今为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摘编自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周振鹤《释江南》

请以“江南”概念的演变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1-19更新 | 45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份内容主要作用
1847英国议会通过《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的水源
1848英国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
1855英国议会颁布《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负责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75英国会议再次通过《公共卫生法》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覆盖面广、内容相当完善,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系统建立
1876英国议会颁布《河流污染防治条例》在水资源污染防治方面,又有长足进展
1878英国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条件》英国建立起完备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内容应包括背景、内容分析和作用阐述,条理清楚,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0 . 阅读图片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心存敬畏之心,要敬天爱人。

吴虞《读荀子书后》:“其《礼论篇》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此实吾国‘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之所由立。”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着一块牌位,用金字写着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的五位:‘天地君亲师’。”

材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请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要尽量涵盖“天地君亲师”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说理充分,紧扣主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