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下面三幅图反映了非洲之殇(殇指灾难和不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根据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5-09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普通高中沅澧共同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当时住在汉口万民后街,21岁,听说黄埔军校在武昌招生,就和表姐、同学4个人一起去报考,也不管家里同不同意。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报考时被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怕死么?你们想发财不?怕死的、想发财的就莫来。”我们4个怀着一腔报国热情,毅然决然报了名,参加了考试。记得当时考试时有80架日本的飞机在头顶轰炸。报考军校的所有学生仍继续坚持在考场镇静考试,为了能考上军校,为了能为国抵抗外敌入侵,哪怕炸死也心甘!

材料二   1938年,我进入武汉空军第九总站工作,总站长熊产辉,我们同苏联空军并肩战斗。报到后,我们住进机场左边营房中,差不多天天有警报。我们来参加空军作战的,不能躲警报,只能站在作战一线,好在苏联派来了援华自愿军和我们一同作战。苏制飞机的性能很好,士兵士气也很高昂,他们是支援中国的飞虎队。他们比美国陈纳德的飞虎队更早来到中国,为保卫中国跟日军浴血长空。他们中有200多人永远留在了中国广阔的土地上,不被中国的大多数人所知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为中国人献身的苏联英雄。

材料三   衡阳这一仗惊动了全世界,我们以少胜多,打得日军落花流水,打了40几天,本来只能维持最多7天半个月,结果维持了40几天,所以是打得最激烈,最惨的一仗。日军10多万人,我们只有1万多人,我们的武器也比他们差,但我们中华民族确实不畏强暴,不怕死地干到底,民族很强硬,很强大的。当时我们的士兵没饭吃,生活非常艰难,幸亏衡阳城里还留了几千青中年给我们送饭,送菜,送东西来吃。如果说没有当年的老百姓,军民联合来送军粮,那肯定是没有被打死就被饿死了。那个时候真的是弹尽粮绝,没有吃的,也没有子弹。

材料四   打日军,主要靠的就是坚强,毅力,决心,血和肉,就像我们现在唱的国歌,“把我们的血和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的弹药、飞机、火药都不如日军强大,却战胜了日军。打日军我们死了很多很多人,包括老百姓,大概有2000万人牺牲了。我们是一个被欺负被压迫的民族,从甲午之战开始,这都八九十年了。都是帝国主义侵略者打我们,这一次是最后的胜利,彻底战胜了日军。我恰好碰到了这次胜利,这是联合抗日的胜利-以上材料均摘自:湖南图书馆《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抗日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流畅)。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只是一次失败的内政改革,它作为宫廷政变的一部分,那拉后专权使吏治益坏,对于光绪帝变法行为进行限制。

——潘武《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1912

材料二

政变以后,所在朝的守旧党,故自以为意得志满,但社会上的心理,却和他成一个反对,依旧趋向着维新的一方面,所以要算做第一次欧化的大动机。维新失败,政治复旧,但是国人思想已变。

——赵玉森《新著本国史》1922

材料三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增长起来,形成一种政治势力……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都开始了政治活动。

——苏寿桐《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1957年》

请以“时代与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叙事的关系”为视角,自拟论题,对上述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戊戌变法”的叙事作出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临清位于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明永乐年间浚通会通河后,运河清运空前繁荣,政府于1429年在临清设关征税。万历年间临清钞关税收额高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清代前期,统治者重视运河整治,河道畅通无阻,临清“关察五方之客,闸通七省之漕”,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与中转市场。从乾隆后期开始,由于黄河决溢频繁,政治腐败,国力日衰,运河淤积严重,逐渐失修。1824年,运河运输阻断,与运河共命运的临清商业也渐趋式微,不复昔日。

——搞编自许檀《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等

材料二18世纪曼彻斯特纺织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煤供应。由于道路极其恶劣,而且运费昂贵,于是,布里奇沃特公爵决定开凿一条连接自家煤矿和曼彻斯特的运河,1759年他向议会提交法案并获得通过。运河竣工后,运往曼彻斯转的煤价降低了一半。随后,英国开凿更多新运河,到1835年,随着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竣工通航,英国的运河体系构建基本结束。被称为“工业革命动脉”的运河,为英国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河业》等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外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其学者撰写世界现代史《20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一书的提纲

20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第三章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四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关联的章节、凝练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外交,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是中国政府和人民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努力改善周边环境、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的历史。新中国外交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理论、深谋远虑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摘编自曲星著《中国外交50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6-21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217日,美国媒体巨头亨利卢斯在《生活》杂志发表社论《美国世纪》,鲜明地提出“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而且是“美国作为世界主导力量的第一个世纪”。在社论中,卢斯为美国民众直接界定了“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等问题。《美国世纪》的思想融合了加尔文教派的“天命论”,呼应了1920世纪之交的“门户开放”政策所体现的精神实质。负责东亚事务的亨培克认为,卢斯提出的“美国世纪”影响了美国对中国和日本的外交政策。194910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乔治凯南提出,应对苏联威胁、实现美国世纪的最有效途径是加强美国自身制度的活力,美国政治领导者经常使用“美国世纪”这一命题,强调美国不仅是一个国家,而且是一种理念,活在世界人民的思想中。

——摘编自王一哲《亨利卢斯“美国世纪”命题的提出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世纪”这一命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5-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文化与自由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选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依据材料,确定一个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不少于3个史实),史论结合,遐辑清晰。
2023-04-29更新 | 22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是最坏的时代。过往浩浩,而前路渺渺,旧的家国与天下已被彻底粉碎,残留的精神与伦理资源也日渐边缘化。这又是一个孕育着微茫希望、新的生机乃至前所未有的世界谱系的时代。在几年的号哭绝望、奔走呐喊之后,一个个知识者,一群群青年乃至为数众多的当权者,纷纷将目光投向英美的角落、日德的深处、法俄的新思潮乃至旧传统的源头,试图找到新世界的入口。从1917年开始,以“中国向何处去”的雄健追问为先声,种种新观念、新术语、新的社会实验和道路鼓吹层出不穷,成为盛极一时、蔚为壮观的时代景象。

——摘自唐建光主编的《解封民国》


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全集》1~17卷目
第一卷 变法通议(1892~1898)
第二卷 瓜分危言(1899~1901)
第三卷 新民说(1902)
第四卷 新大陆游记(1902~1903)
第五卷 开明专制论(1904~1905)
第六卷 王荆公(1905~1910)
第七卷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1910~1911)
第八卷 新中国建设问题(1910~1912)
第九 卷伤心之言(1912~1915)
第十卷 欧游心影录(1916~1920)
第十一卷 墨子学案(1920~1921)
第十二卷 先秦政治思想史(1906~1922)
第十三卷 翻译文学与佛典(1920~1924)
第十四卷 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1925)
第十五卷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4)
第十六卷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1923~1927)
第十七卷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926~1928)
——据《梁启超全集》
(注:“王荆公”即王安石。)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并拟定一个论题,撰写一篇关于梁启超思想述评的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03-04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