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见下表:


变化情况

第一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世界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战略需要,根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划分了美苏的实力范围。由于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两极对抗为主要特征,因此又被称为两极格局。

第三次: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随之结束;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促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百度


围绕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情况(任意一点或整体),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0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中、南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联考文综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世界现代化有以下六大趋势:

(一)全球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波浪式地跳跃推进的。这些发展的浪潮并非散乱无序,而是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运动相关联。

(二)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力,即现代工业生产力。

(三)现代化的进程呈梯级升进秩序。现代化世界大浪潮分为三大批:第一批在16世纪前半叶,是现代化的“先行国”;第二批在19世纪后丰叶,是现代化的“后进国";第三批在20世纪后半叶,是现代化的“迟到国”。

(四)伴随现代化向世界各地区的扩展,原先地区性相对孤立的发展被纳入新的国际分工的世界经济体,引起世界整体结构的转换。工业国是发展中心。农业国处于发展边缘。

(五)现代经济增长作为竞争性的发展过程,导致了工业化国家与非工业化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日益增大。

(六)现代化过程中经历初始即启动阶段之后,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在政治、社会、文化、福利、居民健康与素质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适应性变化。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针对以上观点,就其中任意一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等皆可),并加以论证.(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06-11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防城港市2020届高三6月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反映了晚清时期报刊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中国总人口
(万人)
中国城镇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世界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
195055196616911.228.8
1960662071307319.733.9
1970829921442417.437.5
1980987051914019.438.2

——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上表反映了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5 . [新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

材料   土地高度集中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下存在的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到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时,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趋势非但未能遏制,反而逐渐加深。国民党在执政中试图改变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社会现象,出台了土地法令和《细农保护法草案》,提出“佃农缴纳租项等,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的百分之四十”。中国共产党也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不断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适时进行调整。两党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平均地权”,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但两党的土地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有很大的不同。

——摘编自廖光珍《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

根据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

图景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任一种类型进行解读。(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任泽平《英美城镇化经验与中国城镇化趋势》


阅读材料,围绕美国城市化进程和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得出一条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认识应立足于中美城市化的共性或差异,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1-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中世纪时期,法国.德国两个国家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走向了统一,另一个却走向了分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国德国
王权自卡佩王朝(987~1328年)开始确止王位世袭制,历代法王都不必担心自己死后王权会落到其他家族的手中神圣罗马帝国采敢的“君主选举制"导致帝国长期陷于分裂局面。在该制度下,幸国中的强大势力并非是幸国皇帝,而是拥有选举并成为帝国皇帝的大贵族
语言在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上,法语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在各个领域排挤掉拉丁语,1539年规定,必须用法语来撰写各种司法文件,这就宣告了法语为国语。民族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宗教战争导致德语几乎成为人们所不齿的语言.三十年战争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占了优势,不知不觉中法语成为德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德语与拉丁语的较量也持续了很长时间,在科学界,长期是拉丁语的天下。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网络资料


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法德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特征
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源自 Brian J.L.Berry,Urbanization


上图能够反映西方城市化发展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2022-03-15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