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长江通过其干流和众多支流将东西南北的资源、文化融通在一起,同时吸收外来文明元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摘编自蓝勇《水润华夏大长江》


结合中国史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2024-02-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与改良之于社会,如燕鹊之有双翼,舟车之有两轮。革命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种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候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变旧质为新质;改良则是以渐进的斗争形式推动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化,它们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矛盾对立的,二者交叉地出现,或缓或急地促进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提炼陈旭麓关于“改革与革命”的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至隋以前,劳役之害最甚。唐中叶后直接劳役虽然取消,变形为实物或货币赋税,但每王朝屡变赋税之法,变来变去,不是减法,而是连加法,且看示意表式:两税=租庸调+横征(“税外有税”);一条鞭=(租庸调+横征)+横征(“鞭外有鞭");这种赋税的算术级累进,实际上抵消了唐宋明清以来农业增长所带来的全国积极成果。产量长一寸,赋税量增一分,紧追不放,大体占总产出的30%—50%,帝国政府就是如此摧残农业及其每一个可能产生的飞跃。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推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任意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这一个多世纪里,中国的人口、财力和事功等各个方面都超迈汉唐规模,并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了极致,所谓“德业于今臻盛大。直超三五辟鸿蒙”。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人口达3.13亿,当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从乾隆中叶开始,这个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的盛世已渐渐暮气四起。清朝缔造了“从来所罕有”的百年盛世,而盛世的辉煌又遮蔽了社会内部的衰变。易中天评价康乾盛世不过帝国制度彻底毁灭前的回光返 照,论气度,论胸襟,论精神,均不能与“汉唐气象”相提并论。许伸云:其实所谓盛世只是败坏的开始。 这三个皇帝统治的时期已经将中国的资源挥霍净尽;清朝这一个看上去很兴旺的大帝国,其实有一半以上的岁月.是走向衰退.而不是稳定地维持一个大国的声威。

——摘编整理自周武《论康乾盛世》等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康乾盛世”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2024-01-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半开化的国家在汲取外国文明时,当然要取舍适宜,但是文明有两个方面,即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外在的文明易取得,内在的文明难求……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有困难,但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起来似乎容易,实际此路不通。

——摘编自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落后国家向先进文明学习的基本途径,对此谈谈你的见解(赞同、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阐释。(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三)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从前”;后者的口号是“向西方学习,以与西方作战”。印度兵变和义和团运动都是悲惨的流血事件,但两者都未能给欧洲霸权以有力的挑战,因为它们实质上都是消极的造反,只图用武力赶走令人憎恶的欧洲人,以恢复以往的美好岁月。这显然是空想,是注定要失败的;这种方法既不能赶走西方列强,也不能阻止它们的入侵。西方的军事力量和西方经济事业的活力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当诸土著民族开始采纳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以便运用这些东西来反对西方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针对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谈谈你的见解(赞同、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阐释。(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宗羲将历史上赋役制度存在的弊端概括为“三害”。第一是“积累莫返之害”,即赋役制度每经过一次变革,都导致赋役的一步步加重,一直到积重难返的程度;第二是“所税非所出之害”,即田赋由征实物改为征银钱,而银钱又非农业之所出,在商人的中间盘剥之下,必然加重纳税者的负担;第三是“田土无等第之害”,即不分土地的肥瘠,按同一标准征收赋税,导致赋税负担不均。其中第一“害”——“积累莫返之害”,揭示了农民赋役负担变动的规律。数千年来,每进行一次赋役制度改革,就催生出一批新的杂派,而民户赋税负担也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归并式改革中一步一步地沉重起来。现代史家将这一规律称为“黄宗羲定律”。

——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等整理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表现为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拓、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等,它使民族历史逐渐融为世界历史,极大程度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进步。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开启了工业革命、以工业、技术、资本、掠夺为核心要素的西方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把现代化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也暴露出一系列弊病。

……

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开启于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全面铺展新中国的建设的辉煌历程中,一以贯之地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世界现代化普遍性和中国现代化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独立自主探索了一条人类通往现代化的新路,以自身的积极创造和主动发展,对人类现代化产生了世界历史性意义。

——摘编整理自英明《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欧美国家现代化历程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要求: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某个方面拟定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楚)
2023-04-14更新 | 463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标准》


围绕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路径”为题,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认识。(要求: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参事何星亮表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信心,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代代相传;二是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进取心和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四是有利于人们借鉴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使中华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五是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吸收国外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文章《展现中华文化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定文化自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7-02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