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提出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陷阱理论”

名称核心内容提出者及著作名称
金德尔伯格陷阱如果曾拥有领导地位的霸权国家既无意愿、又无能力提供必要的国际金融体制、贸易体制、安全体制和援助体系等全球公共产品,而新兴大国也无力提供,那么会造成全球治理领域出现领导力的真空,使全球治理体系处于混乱状态,导致全球安全危机。【美】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
文明冲突陷阱(后冷战时期)世界主要冲突之源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上的,而是文明方面的冲突。文明冲突将决定未来的国际政治。【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修昔底德陷进新兴崛起大国和现有守成大国必然产生的彼此猜疑和互不信任,并必然最终走向战争与冲突的宿命。【美】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一战: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的陷阱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求:可以针对某一种理论或材料整体提出明确的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表明,适度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当它与封建君主制结合在一起,不得不以君主制作为自己的历史形态时,其作用和意义也是历史性的。中央集权一旦与君主制度结合在一起,哪怕是往前走一小步,也极易造成君主权力的过度扩张,形成君主专制。但就中国封建社会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们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君主专制,在思想上更不主张极端君主专制。真正的历史学家总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双重制高点,对复杂的历史因素采取分而析之的态度,并且因应时势变化而损益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而不是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

——摘编自周群《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贵绣球》是汤颐琐于1905发表的一篇白话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主人公黄绣球,居住在一处叫自由村的地方,当地物产丰盈,田地广阔,一向与外村人不通往来。外村人羡慕他村上富饶。就渐渐拿起手段来欺侮,弄得自由村全无一点自由乐趣。她原是个不识字、贤妻良母式的旧时代妇女,受到丈夫黄通理思想的影响,放了足。又在梦中得到法国罗兰夫人的点拨,知识大进。她感化了两个女尼,通过她们四处讲唱,团结了一批人,与丈夫分头开办了男女学堂。在新任官的支持下,又添设新学堂,官民合作,大见成效,使所居自由村面貌换然一断。继而又到邻村开辟事业,也取得成功。但本村因昏官维任,推残教育.倒行递施。最后黄氏夫妇领导自由村成立武装,实行了地方独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变为半殖民地,但是,中国人民在沉沦和屈辱中不断反省和觉悟,中国社会从沉沦到上升,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下表:

阶段概况具体情况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半梦半醒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从唯我独尊的天朝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强烈的反差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幡然醒悟。林则徐编订《四洲志》,成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成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风土人情的著作。李鸿章、曾国藩等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甲午战争时期民族意识初步觉醒《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皇帝拉下了马。严复、邹容等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振臂高呼,发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悲壮呐嘁。
五四运动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五四运动,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等多种形式,第一次向帝国主义说出了字。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坚定而明确地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口号,这是国民民族意识更加成熟的标志。
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空前高涨1931年起,白山黑水血泪染,华北大地烽火燃,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彻底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淞沪、徐州等国民党军队四大会战,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如同一把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依据材料,围绕“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5 .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请根据所学知识,用史实对以下经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每项限举一例史实加以论证)
经验教训史实论证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反对自我封闭,坚持对外开放

2021-01-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释》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尔敏教授认为,晚清知识分子因西方文物制度的输入,以及外力的侵逼,产生了对于时代环境的醒觉,从而展开了思想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历程,酝酿着中西观念的激荡,新旧杂糅和更新的创造,同时对于实际政治社会的感染和潜移默化,都随时在扩张其影响。图示如下: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关于思想观念更新的信息并简要论述。(要求:联系近代重大历史进程发生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018-12-2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读图1、图2,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准确运用相关材料进行说明)

论述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族主义,亦称国族主义或国家主义,为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具体的说,其主张为: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以及“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型态。在政治上,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追求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政治运动。近代中国,小民族主义的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大民族主义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恢复国家主权,建立独立的政治共同体。

根据材料围绕“民族主义与国家”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5-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18届高三5月预测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