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描述性解释通过叙述历史事实而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发生性解释指出给定现象的起源,回答是怎样发生的
结构性解释说明某一现象在给定结构中的位置,如某一事件的意义和作用
定义性解释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因果性解释说明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波】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上述是某位学者对历史解释的分类。选择表格中任意一类解释方法,对“辛亥革命”予以解释。(要求:持论有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变革时期,这是过去历史学家早已认识到的。王夫之在其名著《读通鉴论》中,称之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就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整体,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观点一:美国学者解释中国近代史,常常采用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模式,即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变,系由于西方潮流的冲击。

观点二:中国学者大都主张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的开始。

观点三:美国学者孔飞力却极为重视晚清的地方军事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他认为,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央政府权力的缩小和名流势力的扩张,这种趋势成为咸丰朝及以后中国政治、经济的主要特征。这标志着传统国家的崩溃,中国不能再按老的模式重建,因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摘编自(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根据材料及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材料中任选出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关键史实叙述准确,段落间的逻辑层次明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化时代开始之初,好像是这样认为:除了欧洲国家及其属地之外,要想现代化,即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大转变,把一个以农为主、人均收入低微的社会变为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那么,这个国家将是中国。实际上,从成熟和发展的任何标准来看,中国的文明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即便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也是居于领先地位中的一个。它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举世无双。在历史上,中国人善于融化别的民族,吸收其思想。但是,当现代化模式开始在世界上出现的时候,中国不仅没有跻身于先进行列里,而且隔一个世纪之后,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是一个成功的后来者。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有关中国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作者的任一观点加以评析。(任意一点或整体,赞成或反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尤其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发生过极大的分歧。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完全是由外来的因素决定的,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渗透,中国就不可能走向近代。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到清中期以后已发展非常缓慢,可以说已经停滞不前,此即所谓中国社会发展停滞论。另有学者认为,中国早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至清代,中国已进入了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摘编自仲伟民《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可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赞同可反对,也可提出新观点。论述要求史实准确,更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侯紫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历史进程1947~1994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

时间史实
汉朝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226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氏朝时期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宋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元朝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频元朝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220余人1299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明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
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年前)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
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自黄茂兴等《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成就与政策前瞻》


结合上图和新中国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论题(任意一个或整体),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并谈及你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蒋廷黻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就成了这个阶段的主题。他提出回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恳途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第人领子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化方案,以义和团逝动或日辱逝动为第三个近代化方蒙。这些方案最后都失败了。于是他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细是不中用的。换句语说,我国到了近代要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恩,解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