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历史风云千头万绪,掌握其基本发展线索与脉络既有益也有必要。历史学家王红生在其著作《二十世纪世界史》中,力图通过如下一些概念建构阐述20世纪世界史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资本主义”。20世纪是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世纪。

第二个概念是“社会主义”。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悲喜剧。

第三个概念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缘起于西方,20世纪成为东方社会思想的主轴。

第四个概念是“法西斯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概念相比,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独有的概念。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围绕20世纪世界史的一个或多个概念,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指出,在冷战结束之后,文明的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与经济利益的冲突而左右全球政治。……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就文化本身的发展而言,这种文化的冲突不仅是暂时的,而且往往是文化相互融合的前奏,甚至就是融合的开始。文化冲突的结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化或替代对方,随之会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或类型。

——摘自百度文库《关于文化冲突的思考》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冲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4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 重视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之源。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应时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就能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摘编自新华网 《理想合肥·举旗帜》

请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 自拟标题,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交通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交流、交融”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中国邮政于1226日发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邮票14枚,其中两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建设十三陵水库”(图1)、“重上井冈山”(图2)。


(注释:图12.1958525日毛泽东率领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北京市昌平区的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图13.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965521日,毛泽东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之路重上井冈山。)


结合所学知识,再设计一张邮票纪念毛泽东同志,要求写出邮票设计名称并简要阐述设计理由。(要求:设计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3-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摘编自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阅读材料,围绕“中华文明”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3-18更新 | 191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平罗中学、贺兰县第二高级中学、西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此图表为20世纪上半叶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简表(部分),从图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列出信息,写明论题,更论结合。)
2024-02-01更新 | 12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论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于这一史学研究方法,梁启超认为诗古文辞、小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善于治史的人往往能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于非事实中见出事实”;陈寅恪也曾提出:“小说等虽然有很多疏漏错误的地方,但是具有通性之真实。”

——摘编自景蜀慧《“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篇或多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采用“文史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从历史层面对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文章篇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2024-01-03更新 | 108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2年,日本神户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当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占同时代全世界成果14以上时,该国家就为世界科学中心,持续的时间为科学兴隆期,近代科学兴隆期平均为80年,自此学术界就把这一规律以汤浅命名,称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为“汤浅现象”。据研究世界近代科学中心发生了如下转移: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现在)。

——摘编自王晓文、王树恩《三大中心转移与汤浅现象的终结》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对“汤浅现象”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景博中学、永宁县上游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武术外交】

材料

历程阶段特征
人民外交时期
(1949-1978年)
武术外交的第一个对象是越南,以中越两国元首外交为开端,以人民外交形式实现;1974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是影响重大的外交事件。
对外宣传时期
(1978--2008年)
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武术比赛;组织了大量国际武术教练员、截判员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国际武术技术骨干1广泛开展武术对外交流和援助教学;建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等重大国际武术组织。
公共外交时期
(2008年至今)
武术外交的实施主体多元化,除国家体育总局以外,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侨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国家部委,半官方机构以及各地市外事部门等都开展了大量的武术外交活动。

——据薛军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武术外交:历程、经验与启示》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武术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