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义和团运动发生以后,当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就义和团运动的发生、斗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看法梗概如下

赵振认为,义和团民众只不过是一群“眩于端王等之权利,惑于拳师之奇术,垂涎人之财帛”而起的“乱民”,他在《说败》一文中认为,义和团运动非为“雪国之耻”的举动。麦孟华认为义和团为一群“愚者”,其“贸然排外”的野蛮之举,是因其不知中国衰弱是“国政之腐败”造成的,因而,义和团“惟愤外人之逼迫”,这与时势是相悖的。黄遵宪也撰文指出,义和团是“无端桴鼓扰京师”,称其为盗匪。

他们认为,只有“采行外国之政治,仿效外国之工艺,延请外国之人士,输入外国之文明,不以外人为仇,而反以外人为师者”,才是“智者”。在这里,他们以“学习外国与否”作为评判智愚的标准。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知识分子的看法中提取一个观点,并概述和评价该观点。(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观点,对观点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大事简表(部分)唐大事简表(部分)

开皇元年,行三省六部制。

开皇九年,平陈,天下一统。

开皇十二年,遣使均田。

开皇十九年,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

大业二年,始建进士科。

大业四年,穿永济渠,北自涿郡。

——据《隋书》等

贞观元年,玄奘西行求佛法


贞观四年,灭东突厥,分其地为六州,四夷君长尊太宗为“天可汗”。

贞观十五年,嫁文成公主于吐蕃。

长安二年,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大历十四年,杨炎建议行两税。

——据《新唐书》等


根据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隋唐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2-01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国际货币体系通常是由同期最强大的经济体所主导,国际货币形态的更替反映了经济霸权力量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 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 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内容是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 与美元挂钩,与此同时,确立了固定汇率制。双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通 过美元才能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

●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货币协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规定了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特别提款权可以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也可以供有关国家用来清偿对基金组织的债 务,还可以用作借贷。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 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趋于消失,美元在诸多储备货币中仍居主导地位,但它的地位在不断削弱。


请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的角度,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进行阐释。(要求:论述过程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史论 结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内容

出处

洋务运动所有重大问题,都要报经慈禧的批准,才能付诸实施。慈禧太后实际上是洋务运动的指挥者和决策者。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方案,是内忧外患逼出来的,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慈禧太后更是心中无数,因而进展缓慢,远远赶不上形势发展。同上
慈禧太后允许康有为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甚至默许清朝的一些要员支持或加入这些组织,也默许维新派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昊仁明《论慧禧太后与晚清维新运动的合离》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周敏之《论慈禧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

结论

一、慈禧太后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二、慈禧太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指出你同意哪一结论,并加以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12-06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国家角色”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自我定位,是国家对自身实力与外交关系的审视,也是国家对自身国际形象的建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国家角色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发生着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国家角色观念表述

年份《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节选
1988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改革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是否能够走向和平、稳定和发展,会对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也将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1989从国际条件来看,全世界正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这种变化总的来说对我国是很有利的。我国有可能争取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以集中力量搞好改革和四化建设。
1999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在不断强大和成熟,我们的任务也更重了,对于历史、民族和人类所承担的责任更大了。
2000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建设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拥有全人类l/5的人口,在新的历史创造活动中责任重大。
2005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6一个志在伟大复兴的民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一个坚持改革开放的大国理当对世界有新贡献。
2013这一年,我们扬帆致远,开创外交新局,“一带一路”联通四海,雁栖湖水拥抱五洲,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6G20杭州峰会牵动世界目光,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为失调的全球治理开出新药方。
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智慧引领世界。
2018世界上仍有战争、贫穷、不公,还要我们完善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

——摘编自韩红星、陈锦《中国国家角色的变迁: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国家角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划分阶段准确,角色定位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界关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价值评价

序号

价值评价

“哥伦布发现新世界的首要意义,在于结束美洲与世隔绝的状志”“西应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来

到,并不是一钟破坏性征服,而是欧洲人把旧世界的文明传播到新世界过程的一部分”

“(哥伦布等殖民者)对拉美金铁资源的疯狂掠夺和对拉美人民的残酷屠杀,使拉丁美洲的社金

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毁灭“(哥伦布等人绝不是)传播了文明,而是毁灭了文明”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发现”美洲价值判断体系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部分或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7 . 自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存在两对主要矛盾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请选取其中一种矛盾的发展趋势做为主题,结合史实进行论证并简要评价。(要求:明确写出论点,论证须有足够史实依据,评价要全面。)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模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

——摘编自徐贵相《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文化的民族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或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多样性”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出口商品简况(%)

年份农产品半制品制成品
手工机器手工机器
189315.628.40.153.42.5
191039.113.111.928.36.9
192036.48.212.331.28.2
193045.13.512.227.17.5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是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的,任何一种生存发展方式和社会制度都是人们在特定客观环境下‘合理选择’的结果,因此人类历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越往历史的深处追溯,生产力发展水平就越低,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因素和制约就越显重要。”

——程汉大《古希腊罗马为何成为宪政发源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自拟一个论题并简要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