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15、16世纪至今,世界历史的发展大致分为侵略发展、自我发展和合作共赢发展三种发展模式。自15、16世纪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占世界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是以侵略与掠夺他国来发展本国的侵略发展模式,二战后建立了以和平求自我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21世纪初至今,世界发展模式开始了由自我发展模式向合作共赢发展模式的转换。

——摘编自胡德坤《合作共赢发展模式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产物》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种发展模式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 .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功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孙中山先生主要活动
1894年组织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建议
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05-1911年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1917年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924年 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单一文明和多元文明之间存在着区别。文明的观点是由18世纪法国思想家相对于“野蛮状态”提出的。文明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因为它是定居的、城镇的和有文字的。文明化的是好的,非文明化的是坏的……然而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多元文明。这意味着“放弃把一个文明解释为一种理想,或毋宁说是唯一的理想”,并意味着放弃一个假定;只存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判断什么是文明化的,这个标准用布罗代尔的话说即是,“仅限于少数特权民族或集团,即人类的‘精英””。相反,存在着许多文明,它们每一个都以自己的方式文明化了。简而言之,单一文明的论点“丧失了其某些威望”,而一个单一意义上的文明事实上可能在多元意义上是相当非文明化的。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相关内容,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6-14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宋变革说”的提出与发展

唐宋之际,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取士不问家世、家族谱牒寝废、社会风气不同于前代等现象,有学者就此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这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最早明确提出“唐宋变革说”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他在1910年发表的《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但是刁培俊在《“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一文中指出,“唐宋变革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研究范式。虽然有变化,但并非所有事物均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断裂式“变革”。实际上,唐宋之际有三个根本性的领域是延续和深化的:第一,从社会经济史领域着眼,在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下,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是延续和发展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吃喝穿住等家庭日常生活,变化无多。第二,在政治体制方面,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等级授职制总体上是走向深化的;政治系统内虽因科举大盛而产生了社会流动,但就官僚队伍的整体构成而言,由荫补人官者(官僚世袭)依然占据了整个官僚队伍的大多数,唐宋两朝并无本质的区别。第三,在思想文化社会领域,独尊儒术的状况也不曾在根本上发生改变。传统的儒家纲常理念,或在南北朝、唐、五代时期受少数民族影响较多,礼崩乐坏。入宋后,经过儒士们的努力,传统的儒家纲常理念基本返回到中唐以前的传统之中,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经两宋不断增多的读书识字群体的传布而更加深入民心。

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提炼要明确,论述要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新的历史研究观念影响下,在西方几乎已成定论的种种事件,开始有了新的、洋溢着活力的解释。

研究对象

传统观点

新观点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缘由《海国图志》无疑是古老的中国被西方入侵所震撼时的应激之作《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介绍西方各国的地理风俗,而是探讨列强向亚洲海岸的扩张问题。《海国图志》仍是对“天朝上国”传统观念的延续,而非突破(美籍华裔学者张灏)
梁启超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西方冲击下的回应者;一个质疑儒学传统、期望以西方民主改造中国的改革家梁启超的种种改革行为并非对西方对中国冲击的回应,而是继承长久以来的儒学传统,回应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的产物(美国汉学家Jane Kate Leonard

——摘编自瞿骏《花落春仍在:国史重识和中国新文明的构建》(系列讲座讲义)


从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中提炼一个有关中国近代文化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后期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1941年     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     美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     美苏参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规划战后国际秩序。

1947年     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实施。

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于1949成立经互会。

194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

1955年     以苏联为首“华约”成立。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并解决。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7年     美苏签署《关于削减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次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宪法修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决议,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国际局势与中国命运”这一主题,提炼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部分百年老校校训一览表

校名

建校时间

校训

西安交通大学

1896

果毅力行

北京交通大学

1896

知行

南京大学

1902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1903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厦门大学

1905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1921年增加)

清华大学

1911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河南大学

1912

明德新(亲)民,止于至善

南开大学

1919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南昌大学

1921

格物致知,厚德载物

西南联大

1937

刚毅坚卓

——据王涛《中国百年老校校训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5-08更新 | 6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发达国家纷纷建立起现代医疗卫生制度。其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即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福利型制度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制度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制度模式。表3所示为这三种模式的特征比较。

模式类型
特征
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险型市场主导型
筹资方式税收雇主、雇员共同缴费,政府酌情给予补贴投保人个人,或者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或者完全由雇主缴纳
待遇水平国民享有较高的医疗服务根据保险缴纳水平确定根据保险产品的要求确定
保障项目疾病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服务项目疾病治疗,部分国家也包括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服务项目,疾病和生育津贴疾病治疗费用的补偿
政府责任承担完全责任承担部分责任承担监管责任

——摘编自张奎力《国外医疗卫生及其框架内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一角度或整体,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4-24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它的胜利来自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而这种觉醒的共同内容是爱国主义。抗日战争并行着两种演变:一种是日本侵略势力从进攻到溃败的演变,另一种是中国内部(人民)力量由小变大,且统治者的势力由升高到衰落的演变。这两种演变不但过程相近,其方向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反动势力衰亡,进步势力兴起。弱的战胜强的,新的代替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决战作了准备。20世纪,世界出现的社会主义,和1718世纪世界出现的资本主义一样,表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向,它们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也是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完成以后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


选取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