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知识分子在新兴的报刊杂志上的小说评点呈上升趋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社会影响力上,毋庸置疑,“新”评点当之无愧地占据了晚清的小说评点的舞台中心,如下表所示:

人物

对晚清小说的认识或评点

天谬生

“今日诚欲救国,不可不自小说始,不可不自改良小说始”

梁启超

“政治小说者,著者欲借以吐露其所怀抱之政治思想也……彼美英德法奥意日本各国政治之日进,则政治小说,为功最高焉

燕南尚生

认为《水浒传》者,痛政府之恶横腐败,欲组成一民主共和政体,于是撰为此书

刘鹗

在《老残游记》自评中说:“举世皆病,又举世皆睡,真正无下手处,摇串铃先醒其睡。无论何等病症,非先醒其睡无治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交通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交流、交融”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中国必须有对自己文化的自省。自从欧洲进入工业革命、开启全球化进程以来,客观上已经迫使各种文化必须进入比较自省的时代。没有比较与自省,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不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入,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所以,若要中国文化保持永久的生命活力,就必须时刻处于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与对自身文化的自省之中。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我们的文化不仅有了与时俱进和新内涵,也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如大同思想、和合精神,义利兼顾观念等,在新的形势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沈金浩《文化自信、文化自省与文化自新》

围绕“文化自省与中国现代化”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3-2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趋势图(下图)



请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阶段或从材料整体出发,阐释论证新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要求:观点明确,清晰阐释,充分论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2024-03-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从海上入侵我国沿海地区,迫使我国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开始由传统海洋意识向近现代海洋意识转型,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放眼看世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大多是有关海防之策。这种消极被动的海防观念在甲午海战中随着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而破产。严重的海疆危机,也唤醒了少数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孙中山指出,海权是国家主权范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国家独立、恢复主权是争取海权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海洋斗争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一些重要政策,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中国政府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关于领海问题的声明和对南海诸岛与钓鱼列岛的主权宣示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体系,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更新,逐渐向现代海洋意识过渡。现代海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面的海洋意识、主动的海洋意识、开放的海洋意识。

——据徐质斌《海洋国土论》整理

任选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以来海洋意识的变迁与发展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选择的时段与史实相互吻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4更新 | 98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2024·四川宜宾·二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建设布局图

——选自陆大道主编《中国工业分布图集》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步伐,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工业建设布局图建立起关联,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价值正确,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3-21更新 | 273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1)(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中国邮政于1226日发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邮票14枚,其中两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建设十三陵水库”(图1)、“重上井冈山”(图2)。


(注释:图12.1958525日毛泽东率领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北京市昌平区的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图13.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965521日,毛泽东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之路重上井冈山。)


结合所学知识,再设计一张邮票纪念毛泽东同志,要求写出邮票设计名称并简要阐述设计理由。(要求:设计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3-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摘编自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阅读材料,围绕“中华文明”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3-18更新 | 189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平罗中学、贺兰县第二高级中学、西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也不论经受了多少屈辱、忧伤和困惑,中华文化毕竟从全然封闭的僵壳中部分地解脱出来,面对着广阔的世界呼吸吞吐,接纳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新鲜养料,调节、完善自己的再生机制。这个痛苦但却充满希望的生命过程,首先体现为近代工业的建立、交通运输的发展、沿海城市的工商业以及农村商品经济的扩展。在此基础上,生机勃勃的新质细胞在中华文化肌体内由隐而彰、由弱而强地分蘖、繁殖起来。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全二册)》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文化的新质细胞”,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发展中心具有生成、发展与衰落的生命周期,从而导致世界发展中心的转移。世界发展中心形成于古代亚洲,近代以来转移到欧洲和北美,目前出现向亚洲太平洋回归的新趋势,并形成其新特征。

——摘编自金泓汎、全毅《世界发展中心转移与亚太发展中心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中心的变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