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戊戌政变》连环画

——摘编自刘泊君《小人书,大市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6-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人类有意识地开始商品贸易,有些东西就开始在商人商队的贩运下成为商品,满足各等人的各种需求,有的是生活必需品,有的是奢侈品。历史上的物质流通往往就是这样。以“糖”的历史为例,植蔗制糖,它的生产、加工、消费、贸易,连接起印度、中国、欧洲、非洲和美洲。其中,不仅有不同区域间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交流,有世界市场中的三角贸易,有殖民、奴隶贩卖以及追求自由与独立,也有近代工业化的刺激,甚至还有糖加上咖啡与茶形成的聚会与交流场所,在欧洲形成的近代“公共领域”。类似的商品还有丝绸、瓷器、香料、茶叶、纸张、白银、棉花等。

——摘编自葛兆光主编《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中册)

由“物”观“史”,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影响全球史的商品”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选择“糖”以外的一种商品,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6-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百年变局的到来,与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风云变幻密切相关,与大国兴衰、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密切相关,与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催生的西方蜕变密切相关,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密切相关。面对世界大变局,各主要力量加紧内外战略调整,抢占战略制高点,力 争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导致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到挑战。世界面临单边与多边、对抗与对话、封闭与开放的重大选择,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摘编自门洪华《中国战略十二讲》

根据材料,结合冷战结束后相关史实,围绕“选择”,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习近平的文明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
2019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214月博鳌亚洲论坛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2023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提示:若论述中华文明特性可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基辛格所说,“一次大战的胜利者订下惩罚性的和约,继而自行创造出修约最大的诱因,最后又同心协力将自己的杰作加以摧毁”。在战后的欧洲均势中,重要的离岸平衡手美国失位、英国衰落,两个欧陆最大强国苏联和德国也被摒除在体系之外,西方盟国的敌对态度诱使这两个国家最终得以克服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合力推翻了英法一厢情愿立下的和平协定。

——摘编自何逸文、毛维准《重建与崩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踌躇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相和合。在伦理道德、个体修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义、礼、智、信”,即仁爱、正义、礼仪、智慧、诚信
在个人进取和担当方面:《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彰显着担当精神。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倡“为政以德”,《礼记·礼运》提倡“天下为公”
在国家形态结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大一统”,成为中国人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摘编自王震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补充表格中空白部分内容并加以说明。(要求:补充内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华夏文化是一种普世适应的文化。华夏与周边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是不同种类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是一种普世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也就是文明与半文明乃至非文明之间的差异。所谓“夷夏之辨”表面上是族类或种族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一种文化的差异。

——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市场导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六个发展阶段

阶段时间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第二阶段1983年至1986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第四阶段1992年至2003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阶段2003年至201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阶段2012年至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健《市场导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六个发展阶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或整体谈谈你的理解。
2024-02-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中原与周边各民族之间形成了长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这些交流和交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源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民族的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