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鲁编修)闲居无事,便和女儿谈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吴敬梓(清)《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材料二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徐大椿(清)《道情·时文叹》


对于八股文的评价,两则材料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2024-01-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2 . “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是指产生于西汉中期的一种以儒家经义为指导思想的审判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岭有子,螺赢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决狱》

材料二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摘自(西汉)桓宽《盐铁论、刑德第五十五》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个关键词并评析“春秋决狱”这一审判方式。(要求:明确写出关键词,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法治与教化时常见的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   “春秋决狱”兴起于汉武帝时期,为董仲舒所倡,是指以儒家经典《春秋》里记载的事迹和体现的原则作为判案的依据,又因为在实践中也经常援引其他儒家经典作品如:《诗》《书》《礼》《易》《论语》中的微言大义等作为断案的依据,所以又称“经义决狱”或者“引经决狱”。

——摘编自牛阿曾《从春秋决狱看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的形成》

材料二   《唐律》之所以被推崇,就在于它“于礼以为出入”。唐朝统治者在制定、修撰法律的活动中坚持以礼为纲的指导思想。从《唐律》条文上可以看出,皆“一准乎礼”。

——摘编自刘磊、邵东伟《试述〈唐律〉立法方面的特点》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1-15更新 | 19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他曾在此创作了240余首诗歌。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使之成为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据不完全统计,杜甫草堂现有馆藏珍贵文献3万余册(含十数种语言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刻本120余部);各类文物2000余件,包括古今与杜甫及杜诗有关的碑刻、书画、对联、印章等,它们共同构成杜甫草堂“文本化的风景”。

表:成都杜甫草堂部分“文本化风景”

内容来源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北宋王安石为《杜甫画像》题诗(部分)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晚清名士顾复初于光绪年问题写、现代书法家邵章补书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学者郭沫若1953年题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学者谢无量1955年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部分)
对人类最伟大的诗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2004年题词

——据《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等整理

围绕杜甫草堂“文本化的风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予以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戊戌变法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


请回答: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2-10-3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7 .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是唐代风貌的写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诗人篇名内容
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节选)绛幘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冤旎。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根据材料,提炼相关历史信息,并说明以诗证史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2022-05-13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提取材料信息,评述宋人对“好孩子”形象的塑造。
2022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名校
9 . 时代教育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引人深思。

材料一 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的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力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1860年代,奕䜣等奏称:与外国交涉,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设工同文馆,招考斗又、天文、算学,采西学、制于器力自强之道。

1898年,康有为奏称:西人之于民,皆思教之而得其用,教之以算数国史、天又地理、化光电重、内政外交之学,惟恐其民之不智。吾之教民,束缚于八股帖括之中,惟恐其民之不愚。

清末新政时期,学者倡议:“教育一事,当全国划一,故以颁教育制度力第一要务。”督学大臣张百熙等奏称:节取欧美日本诸邦之成法,拟学堂章程,颁行各省,裁减科举,归重学堂。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汇编》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教育的宗旨是:军国民教育(偏于强身健体)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以公民道德为中坚和根本。

——摘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一,概述隋唐科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近代以来教育理念的变化。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2021-08-13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1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儒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义,《后汉纪》《后汉书》以“风流”形容汉末党“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共影响。两晋时,是名士必风流、风流成为名士的要件,其主要内涵为精神、个性之美、特别是神韵、仪态之美。南朝的吴歌、西曲中,进而在梁陈宫体诗乃至唐代诗歌中,风流的意涵已指向“佳丽”的服饰声色之美.指向两性间缠绵浪漫的情爱。成为“风流“涵义的重要构成。

——摘编自牟发松《说“风流"——其涵义的演化与汉唐历史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批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19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