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

唐诗,这是隋唐文化中的瑰宝。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继承和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各时期、各地区文化的结果,是前代优秀诗篇的发展和升华。雄壮刚劲的建安文学,朴实清新的陶渊明诗,生动奔放的北朝民歌,都给予唐代文学家、诗人以极大的影响。唐代诗歌就是在唐代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在疆域辽阔、交通便利、丝路繁盛、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人)重视文化的环境中,继承前代优秀诗歌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唐代应该出唐诗,应该产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世界级的大诗人。

——摘自赵文润:《略谈隋唐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隋唐多元文化”撰写历史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1-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材料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宋人《醉翁谈录》统计,宋代话本有一百五十种之多

《宣和画谱》载赵仲佺(宋太宗四世孙)其画“寄兴与丹青,故其画中有诗,至其作草木禽鸟,皆诗人之思致也”

《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载张四郎“一世只在北瓦,占一座勾栏说话,不曾去别瓦作场”

清代纪昀评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

《金史》记载“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至少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11-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统计,《全唐诗》中与李广直接相关的唐诗至少有55首,唐人咏李广诗是唐朝时代生活的一种记录。

历史时期

代表作品

诗人的社会心态

初唐诗歌(6首)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杨炯《紫骝马》
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长孙无忌《灞桥待李将军》
表达对战将神勇的由衷敬佩,借李广的坎坷命运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

盛唐诗歌(23首)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李隆基《旋师喜捷》
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贺朝《从军行》
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使命意识,是盛唐诗人生命凯歌的主旋律。

晚唐诗歌(10首)

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无名氏《胡茄曲》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温庭筠《伤温德彝》
难以再有前代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意气风发的昂扬斗志,心情悲凉压抑,无可奈何的悲哀与绝望挥之不去。

——摘编自朱枝娥《从唐人诗歌李广情结演变看唐朝盛衰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
2023-11-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一     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史料二     “物物皆是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诵《诗》《书》,考古今,察物情,揆人事,反复研究而思索之,求止于至善,盖非一端而已也。

——《遗书》

史料三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


指出材料中三则史料所涉及的儒学主要代表人物,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儒学发展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见证:百廿一中

从1903年到2023年,临沂一中纵跨两个世纪,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

【启程】

·1903年,沂州府于考棚成立沂州中学堂,临沂一中的历史由此开始。临沂一中的前辈们,与当时全国仅有的769所近代新式学堂一道,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发展】

·1928年,徐眉生担任校长后开始在校内发展共产党员,并于1931年成立了省立五中党支部——这成为了临沂一中“坚定跟党走”的光明起点。

·1934年,省立五中改名山东省立临沂中学。虽然由于后来抗战爆发,临沂中学师生被迫停止招生,但在党的领导下,艰难困苦中的师生从未停下教育救国的脚步。

·1937年,中共党员、国文教师段雪生和进步教师刘惜愚带领一部分师生历尽艰难去了延安,跟着党把近代教育的星火洒在了新中国的摇篮里。

·1947年,原省立临沂中学校长刘承攽和一部分撤往大后方的教职工才又返回临沂,在原五中校址上恢复了临沂中学,为沂蒙中等教育的重生做了大量工作。

·1950年,临沂专署决定在临沂城恢复中学教育。

·1985年,临沂一中在山东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大力推行实施,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展望】

·2023年,临沂一中发展站在了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时代优秀学子。

——据《一首优美的沂蒙教育复兴“诗”》等


结合材料,以“一中·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1-20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9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中国宋代社会出现了重大变革。贵族的失势的结果是君主的地位和人民较为接近,任何人要担任高职,亦不能靠世家的特权,而是由天子的权力来决定和任命国家所有权力归于天子一人所有,其他任何大官均不能有全权。除此之外,宋代以铜钱代替绢布、绵等使用,发达的时候还盛用交子、会子的纸币,南宋时代纸币发行上升至极高金额……总而言之,自宋代开始,货币经济非常盛行学术文艺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己发挥。总而言之,贵族式的文学一变而为庶民式的文学,音乐、艺术等亦莫不如此文学曾经属于贵族,自此一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0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是唐代风貌的写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诗人篇名内容
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节选)绛幘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冤旎。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根据材料,提炼相关历史信息,并说明以诗证史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2022-05-13更新 | 31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之文学艺术(魏晋-隋唐)·随堂练习A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初中国茶叶进入英国,主要由葡萄牙、荷兰等转口
1637东印度公司船只去广州运茶回英国,直接进口武夷茶
17世纪中期饮茶风尚在王室传播开来;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尔特为此写诗献给查理二世,成为欧洲最早的饮茶诗;有关茶的其他文学作品也逐渐出现
1660英国上等茶叶每磅售价10英镑,其价格之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买得起
18世纪东印度公司垄断中国瓷器的进口,大量中国茶具也输入英国,中国的瓷茶杯是无把手的,其后英国人学会了制瓷,将茶杯加上了把,又将这一技术传回中国
1799进入伦敦附近“随便哪家贫民住的茅舍,都会发现他们不但从早到晚喝茶,而且晚餐桌上也大量豪饮”
19世纪初英国人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需支付巨额白银,为了改变这一不利情况,便将印度的鸦片输入中国
1820英国人开始在殖民地印度和锡兰种植茶树
1834为了抢时间及时运来中国新茶,英国海运公司竞相采用快速帆船
19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上层社会受法国人影响,按福建方言的发音叫做Tea;大部分英国人喜欢喝红茶,习惯将茶叶放在水里煮,喝时加上蔗糖或牛奶,与中国福建饮茶风俗差异大

——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2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名校
10 . 时代教育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引人深思。

材料一 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的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力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1860年代,奕䜣等奏称:与外国交涉,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设工同文馆,招考斗又、天文、算学,采西学、制于器力自强之道。

1898年,康有为奏称:西人之于民,皆思教之而得其用,教之以算数国史、天又地理、化光电重、内政外交之学,惟恐其民之不智。吾之教民,束缚于八股帖括之中,惟恐其民之不愚。

清末新政时期,学者倡议:“教育一事,当全国划一,故以颁教育制度力第一要务。”督学大臣张百熙等奏称:节取欧美日本诸邦之成法,拟学堂章程,颁行各省,裁减科举,归重学堂。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汇编》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教育的宗旨是:军国民教育(偏于强身健体)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以公民道德为中坚和根本。

——摘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一,概述隋唐科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近代以来教育理念的变化。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2021-08-13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