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是“铜钱时代”,铜钱流通的数量、范围和深度可能超过了其他朝代,实际形成了以铜钱为基准的货币体系。大规模持续供应的宋钱为亚洲东部南部海域铜钱区的形成提供了基石。明代是亚洲东部海域朝贡格局发生变化的时期,也是近代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发端期。这个时代契机使得明朝内部的社会经济变革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兼具区域国际的特性。明代出现了由实物经济体制向货币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出现了货币形态、制度与体系的大转型。这种转型可归纳为“铜钱基准体系”向“白银基准体系”的重大转向。

——摘编自邱永志《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货币转型》


有学者认为海外白银的大量涌入才使得中国的通货结构得到了转变。结合材料,概括宋明时期通货结构的不同,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提出其他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3-10-2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如今的学术生活中,关键词真可谓“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天天都在与关键词照面,但若有人真的问起来何谓关键词时,怕是多数人都会一时语塞,或者仓促应答而言不及义。关键词虽然“常见”,但并未成为“常识”,而且还一直存在着许多的争论、异议,远未达成“共识”。因而研究关键词首先在知识学上便是必要的,然则关键词所涉及的却不只是一个纯粹知识性的问题,它更是一门知识社会学,甚而,词语政治学。……归纳说来,研究关键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存在,我们作为核心概念或关键词的存在,并提升我们自我变革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

——寇淑婷、金惠敏《关键词何以关键——从文本到文化/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年代,提炼出一个年代关键词,并运用三个及以上史实(可选择一个中国史史实)予以论证。(要求:年代关键词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6-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世纪,一系列的发明带来了一种新生产方式——工厂制度的产生。这些发明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几乎使我们难以——详述,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三个原则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第一个原则就是以机器——快速、规则、准确而且不知疲倦—替代人的技能和努力;第二个原则就是用没有生命的动力资源替代有生命的动力资源,特别是引进了能够将热转化为功的发动机,从而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并且几乎是无限的能源供应渠道;第三个原则是大量使用新的并且更加丰富的原材料,特别是用矿物资源替代了植物或者动物资源。这些改良就构成了工业革命,它们使人类的劳动生产率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而且凭借着这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人均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工业革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也改变了国内、国家之间以及文明之间政治力量的平衡,使社会秩序革命化;而且大幅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摘编自H-J哈巴库克M·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4-04-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社会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对于社会实施的管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

材料

先秦时期分封制、礼乐制、世官制、《禹刑》、贡赋、为户籍相伍、《礼记·王制》论国家备荒、商鞅变法
封建时期三公九卿制、行省制、上计制、察举制、台谏合一、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唐律疏议》、《吕氏乡约》、宣政院、汉倭奴国王金印、租庸调制、乡里制、鸠杖
近代时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训政纲领》、三三制、戊戌变法、《奏定学堂章程》、《公务员任用法》、法币改革、协定关税
现代时期五四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任选材料中一个阶段的整体或部分信息,或不同阶段的部分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题并自拟论题,阐述该主题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要有结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术界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存在争议,出现了“证伪”和“证实"两派。


——摘编自近代学者余嘉锡﹑夏承焘、邓广铭等人著作


(1)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证伪”、“证实”两派是从哪些视角对《满江红》词作者展开考辩的?对我们探究历史问题有何启示?
2023-09-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贡贸易即贡赐贸易,周边各国向中原王朝帝王进贡,中原王朝帝王回赐。这种贡赐关系并不是明朝首创,中国古已有之。明初实行海禁,严禁民间私人贸易,在明朝开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外贸易基本上限定在“朝贡贸易”的框架之内进行。明成祖即位后,虽然依旧坚持海禁,却公开地欢迎外国朝贡,周围藩属国纷纷赴京朝贡,宗主和藩属关系进入鼎盛时期。但在“怀柔远人”和“薄来厚往”的原则下,朝贡贸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弊病。且不说对其贡物以高于几倍的价值给予,而且朝贡使团时常哄抬货价。有鉴于此,明中后期,明政府开始对朝贡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首先是对入明朝贡的贡期、人数等方面做出规定,如日本,“贡期限十年,人不过百,舟不过三,馀不可许”,对朝贡贸易的限制趋严。

明末,“倭乱”日益严重,民间走私逐渐代替朝贡贸易,市舶司裁二存一,使原本已有所萎缩的朝贡贸易更加衰落。虽然明穆宗时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凭借大量白银的流入而发展起来,整个社会几乎处在奢侈享乐之中。而且在隆庆开禁的影响下,民间出海贸易益多,朝贡贸易遭到严重打击,其衰落加速,面临崩溃。朝贡贸易至此也成为一纸空文,难以为继。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7 . 《新青年》自1915年创刊以来,通过系列文章讨论时代新青年,塑造时代新青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青年》杂志与青年密切相关的主题词   

主题归类主题词
青年的身份体现青年,自觉,吾辈,理性,奋斗,众人,努力,国民,正当,我的心,先生,愤怒,民族,新鲜活泼,躯壳,责任
“新青年”身份建构途径中国,青年团,团体,社会主义,中央,国际,资本,团员,组织,议决,帝国主义,无产阶级,全国,革命,压迫
“新青年”身份特征要素知识,精神,行为,进取,新道德,观念,创造,资财,天下,可为,志气,学问,善恶,影响,人道,为善

——摘编自王紫玉、赵秀凤《<新青年>中“青年身份”的话语建构》


根据材料归纳“新青年”新在何处,并对“新青年”形象加以阐释。
2023-05-28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中昇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利用外资推动自身发展的行为具备多种特点,包括不平等性、复杂性、曲折性等,不同特点反映出研究者对于近代中国利用外资行为的关注点不同。

特点表现
不平等性外国资本往往利用中国方面的告贷要求提出种种苛刻条件,甚至附加一些经济和政治条件,步步渗透,直至达到控制中国近代企业的目的
复杂性近代利用外资出现了既要抵御外资入侵,又要举借外资为我所用的复杂、矛盾的境况
曲折性从近代利用外资的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它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历史。这表明近代中国主动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利用外资活动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迂回的过程
双重性一方面由于利用了外资,或多或少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外国以其经济上的强势通过“合资”或“贷款”等形式对华进行经济渗透和掠夺,并获取了不少利权

——摘编自曹均伟《近代利用外资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教训》


围绕中国近代历史上利用外资的行为,选择其具备的某一特点或自己归纳一个特点,并运用近代中国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特点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4-08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三重教育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新教材老高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层级是行政区划与地方政府组织体系的基础。通观中国自秦朝以降的两千多年变化过程,可将地方行政层级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县级政区、统县政区与高层政区(其特征如下表所示)。

层级特征
县级政区
(基层政区)
皇帝直接任命的地方官员到这一层为止,(“县官”被基层社会用来作为皇帝或政府的代称)。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幅员、数目与名称方面较其他层级变化起伏最小。
统县政区
(也称郡级政区)
直接管辖县的政区,如秦汉时期的郡,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州,元代的路、府、州,明清时期的府,民国初年的道等。
高层政区不直接辖县的政区,在中国古代史上多作为统县政区的上一级政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为州,在唐宋时期的代表为道、路,在元明清则为省。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两千年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023-06-16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玛丽·巴顿》创作于18461847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小说梗概如下

约翰·巴顿是曼彻斯特一名普通织工。他仇视资本家工厂主,而且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老板们的生活总是那么富裕,坐享安逸,而工人们拼死拼活地卖力干活,却连一家人的温饱都难以维持。

约翰·巴顿参加了工会组织,热心于为工人争取应有的权益。他与工会代表去议会请愿,但是被议会拒绝。于是工会的工人们要求和厂主直接谈判,增加工资。可是厂主里面以哈利·卡逊为首的激烈派坚决拒绝答应工人的提案,还嘲笑他们的贫穷瘦弱。这种侮辱激怒了工人,他们准备暗杀哈利·卡逊。工人们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由约翰·巴顿去执行这项复仇行动。约翰·巴顿的任务虽然顺利地完成了,可是他良心上受到了极大的谴责。


根据上述梗概归纳作品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2022-04-30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