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城市与社会保障

材料一古罗马城与西汉长安城平面图



(1)观察材料一中的城市平面示意图,结合所学,概括古罗马城和长安城布局的不同点。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进程简表

国别时间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

美国
快速发展1880-1970年大量移民来到美国,工业革命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向城市20世纪30年代成立联邦救济署,颁布《社会保障法》《就业法》《经济危机法》
1970年以后放缓逆城市化现象,人口由大城市迁向郊区的现象日益增多福利保障过高,给政府带来了严重财政危机

英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非常迅速城镇人口从不到20%到发展约为75%严重滞后,沿用传统的“济贫法” ,城市人口膨胀、贫富分化、住房拥挤、各种犯罪问题凸显
20世纪以后基本实现城镇化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进入到福利国家的行列出现过度发展社会保障问题

德国
1840-1914年农村劳动人口向众多的小城镇流动,城镇化发展加快现代社会保险制度逐渐产生,颁布(帝国保险法》《职员保险法》
二战后发展速度放缓社会保障完善,建成福利国家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城镇化与社会保障关系的角度对城市化进程加以解读。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多角度论述
2023-01-0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明清时期乡村社会治理空间结构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乡村治理


明清时期的乡村治理中,县级政府和乡绅在乡村治理中都承担一定职责和角色。乡绅主导的地方组织与县衙官员代表的皇权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乡村社会,最终基层社会确立了以乡绅为主体的治理体系,从而出现自治化倾向。乡绅在乡村治理中既是皇权的维护者,也是乡村在皇权统治下的屏障,最终与统治阶层达到高度的默契实现乡村的稳定秩序。县级政府为了实现权力的渗透进行社会治理,一方面借助乡绅的力量进行统治,另一方面也在抑制地方的权力。这样以乡村空间为载体,县级政府、乡绅阶层和乡民彼此相互影响,通过不同空间行为进行权力的争夺和博弈,以达到稳定和治理乡村的目的。

——摘编自程朋飞、刘云刚《明清时期乡村社会治理的空间机制》


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所示明清时期乡村社会治理的特征加以阐释。
2023-02-09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某学习小组计划写一篇关于唐代皖江流域的历史论文,收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江流经安徽段的400多公里,被称为“皖江”。唐代皖江流域主要包括宣、池、舒、庐、和、滁六州。

——摘编自张阳《唐代皖江流域手工业地理研究》

材料二   唐代皖江流域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


唐代皖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图


——张阳《唐代皖江流域经济地理研究》

材料三   唐代中后期皖江流域良吏简明统计表(部分)

序号

时间

官员

地区

主要事迹

文献出处

1

玄宗天宝中

太平县令李孝戴

宣州

温恭清简,令行化洽

《嘉庆太平县志》

2

代宗大历七年至十一年

和州刺史穆宁

和州

慎选良牧,用膺明命,视人如子,理事如医

《全唐文》卷784《秘书监致仕穆元堂志》

3

德宗贞元间

望江县令曲信陵

舒州

有惠政

《大明一统志》

4

代宗永泰至大历六年

滁州刺史郑昈

滁州

居八载,政绩大成

《唐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

——董明《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1)若要以“唐代皖江流域的农业经济”为论文主题,还可补充哪方面的材料?请举两例并具体说明。
(2)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文主题作出说明。
2023-01-16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制度复合体示意图。圆圈表示主要问题区域(构成性制度),实线框表示主要影响粮食安全制度复合体的国际组织,虚线框表示方案、计划和法律协定。
2023-06-28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1500-1775年大西洋沿岸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在欧洲殖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被新形成的多元文化所取代。来自欧洲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移民,生活在美洲各地、各部落的印第安人,以及来自非洲不同地区和部族的黑人奴隶,共同成为这种多元文化的创造者。墨西哥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混血社会"。在巴西,不同种族通婚的情况更普遍。在这个混血社会中,人们因为血统而分成等级。最高等级是出生于伊比利亚半岛的白人移民“半岛人”,处在最底层的是印第安人与黑人的混血儿“桑布人”。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刘新成、刘北成著《世界史•近代卷》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6-27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各个氏族文化区既相互交流,又逐渐交融,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共同奠定基础。

——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

材料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畜牧业始终在中国农耕区的周边地区,许多游牧民族逐渐被农耕文化所同化。随着农耕文化的扩张,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主体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付少平《中国古代农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性特点》

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进程还依然延续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现局部统一或“大一统”的各王朝都以“中国”正统王朝自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林文勋《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材料三

   

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五千年·不断裂”为题写一则短文,阐释中华文明“不断裂”的文化基因。(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2023-08-15更新 | 37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人把蒙古西征称之为“成吉思汗大交换”,认为蒙古西征可以与哥伦布大交换类比。阅读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1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图2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传播
提取上述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大交换”加以解读。
2023-01-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