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茶馆》是近代文学家老舍创作的话剧,该剧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以下是《茶馆》部分人物介绍:

王利发:茶馆掌柜,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旗人,在满凊时吃皇粮。他对腐败的凊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秦仲义:茶馆的房东,是新生民族资本家。他天真地认为,可以用经济竞争的手段,把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就能战胜洋人,救国救民。在这一人物身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斗争性又有软弱性。


编写一幕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裕泰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紧扣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角色选择以上人物;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2-03-05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希腊半岛上众多的深山峡谷形成的天然屏障造成了地理上的分裂,层峦叠嶂的地势将陆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众多彼此较为隔绝的小城邦。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而这继而又造成了各地区间经济上的分裂。……当时地中海世界的重要商港便多分布于这里,比如雅典及科林斯等城市。经济上的分裂状态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似乎成了希腊统一的致命伤。

—摘编自梁继程《文明与环境—试析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希腊知识,对材料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人类社会逐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的文明,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比如在物质达到一定水平以后,鼓励人们多花点时间思考:什么是“较高的生活质量”?对人类而言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人类在权力与市场的夹击下如何做到增进团结、消除矛盾、协调社会?怎样提升公共道德?对文明的思考说来也简单,那就是重现“人文精神、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化的理论体系”,人不仅仅是物质的动物,它还追求意义,追求崇高,过度夸大和消费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鼓励贪欲容易对人类价值形成误导;地球承载不了人类所有的欲望;罗马帝国的衰亡和中世纪黑死病都是对人类贪欲的惩罚。

——摘编自金雁《东欧剧变的思考》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2-10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既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价值、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又是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起码从先秦时期开始积累了引人入胜的茶文化,人们把饮茶与科学、道德、审美艺术、社会礼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茶既得以实现其实用价值,让人们得到物质上的享受,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又得以凝聚丰富的人文意义,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在一定意义上说,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唐代刘贞亮曾概括出茶的“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的功能及于身体与心灵、人生与社会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邹明华《养生·修性·怡情·尊礼——论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 英国人有300多年饮红茶的历史,是红茶消费量最多的国家。维多利亚时代的红茶文化影响着英国的各个阶层,涉及到科学、道德、审美,礼仪等范畴,其内涵极为丰富。从科学角度讲,茶有益于健康,它为英国的多酸性主食面包找到了一种合理的多碱性的佐餐饮料,有利于民族传统食物结构的平衡。茶不仅可以陶冶性情,维护道德,并有利于家庭与社会伦理的进步。英国生活中的下午茶点与品茶园,是生活高度精雅化的表现,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和审美性,品茶的文化消费大于物质消费。在英国现代文明史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茶叶贸易与营销是英国资本主义文明的消费主义经济方式最成功的例证。

——摘编自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英国茶文化研究》


根据以上材料,从多维视角概括中英茶文化的共性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2021-11-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的资产阶级一致认识到:目前的邦联条例下的邦联政府不足以保障他们的财产安全,只有尽快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才能保住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因此,资产阶级在各方面的利益上很快达成了一致,(他们)加紧立宪,于1787525日召开了制宪会议。在这次立宪会议上,经过艰难的辩论,资产阶级精英人物抛开了各自的种种分歧,在代表制、奴隶制、出口税、选举人资格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妥协,终于在917日散会时制定了传世的第一部美国宪法―1787年宪法。资产阶级制宪会议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为强化行政权力,压制民众对国家权力的干预,设置了足够的法律屏障。

——摘编自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1-06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势力迅速衰微,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为了宣扬儒学之道,韩愈又对佛道思想和六朝以来盛行的骈体文给子了猛烈的批判,使文章成为传播儒学的新途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宋之际,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面对儒学的衰败,宋代儒者接续唐代儒者的理想,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最终形成理学,即儒学的复兴它越过汉唐诸儒,恢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儒学的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宋明理学有时候也被称为“佛老化的儒学”,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学术上,也有人把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

——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儒学复兴”进行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10-23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一览表

举办时间届次举办国城市举办时间届次举办国城市
18961希腊雅典196418日本东京
19002法国巴黎196819墨西哥墨西哥城
19043美国圣路易斯197220德国慕尼黑
19084英国伦敦197621加拿大蒙特利尔
19125瑞典斯德哥尔摩198022前苏联莫斯科
19207比利时安特卫普198423美国洛杉矶
19248法国巴黎198824韩国首尔
19289荷兰阿姆斯特丹199225西班牙巴塞罗那
193210美国洛杉矶199626美国亚特兰大
193611德国柏林200027澳大利亚悉尼
194814英国伦敦200428希腊雅典
195215芬兰赫尔辛基200829中国北京
195616澳大利亚墨尔本201230英国伦敦
196017意大利罗马201631巴西里约热内卢

上表能够反映出奥运会举办城市分布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的一个特点并说明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1-10-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美国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学术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白建才教授应邀做了题为《苏联解体30周年:美国的冷战战略与苏联解体》的学术报告:苏联为什么会在1991年解体呢?苏联解体后,各国学术界都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十月革命“原罪说。这种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本身是一个早产的革命。当时俄国还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所以是这场革命搞得太早了,苏维埃共和国最终必然要解体。这是在俄罗斯和西方比较盛行的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是斯大林模式失败说。高度集中的集权统治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模式最终必然要走向失败。这是第二种比较流行的观点。第三种观点是民族矛盾说。这种观点认为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苏联长期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和民族同化政策,导致苏联的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到一定的时间,随着那些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他们要脱离苏联,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第四种观点是帝国必然灭亡说。这种观点认为苏联是一个大帝国。它和历史上所有的帝国一样,由于无限的扩张,背的包袱过重,自身的实力难以承受,最终必然要解体。还有“和平演变说”“美国遏制说”和“历史合力论”等等。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选取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9-23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战后国际治理体系的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行的国际治理体系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大国集团建立的,主要治理机制包括协调国际政治的联合国、协调全球贸易体系的世界贸易组织,协调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以及协调国际经济政策的“七国集团”等。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没有通过全球治理体制的民主化接纳新兴市场的利益和声音,这种冲突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20173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其中,肯定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体现了国际社会构建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共识。但事实上,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仍然是双轨制:多元主义秩序与强权秩序并存并行。

——摘编自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百象,折射了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

编号竹枝词材料
1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2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3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4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呜。
5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
6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7自开海禁五洲通,水陆舟车急似风。百货遍流全世界,商场.发达正无穷。
8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

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联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