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中学高一年级成立了历史老师指导的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小组同学在学习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后,历史老师提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要求同学们就此课题搜集相关史料。经查阅各种图文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源网站,同学们主要搜集到如下史料:

湘军,淮军发展史。
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朝地方督抚在东南地区搞起了“东南互保”
清晚期以来,湖南省多次颁布“米禁”政策(由禁止出洋甚至发展到禁止出省)。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并执掌北洋新军。
清末各地督抚向朝廷奏报的民变匪患丛生的电文,这些上报的电文基本杳无音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这一宏观历史视野,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3-0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历史上的革命】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历史上的革命”为主题的班级探究学习活动,他们搜集的材料目录如下:

名称时代影响
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农业、畜牧业开始产生
商业革命15世纪以后欧洲的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科学革命16至17世纪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光荣革命17世纪英国成为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工业革命18世纪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文学革命20世纪开始使用白话文,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成为民族文化转型契机
革命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围绕“历史上的革命”,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某兴趣小组以“20世纪20、30年代的世界”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搜集了以下史实,得出了相关结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实

19191月,巴黎和会召开,之后签署《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置德国;5月,土耳其爆发凯末尔革命。

19208月,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爆发。

1921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3月,埃及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10月,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10月,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1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1月,德国希特勒法西斯上台。

1935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公民向国际战争的交战国售卖军火;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3月,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

1937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

结论

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孕育并激化,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根据史实,对结论作出分析说明。
2022-07-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某兴趣小组以“大境门”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境门

1644年,清朝在张家口长城上修建了万里长城线上的最后一个“关门”,顺治皇帝亲笔题字——大境门。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为大境门内外的高山大川所感动,在大境门上面写下了四个颜体大宇“大好河山”。


1644年,大境门被打开,成为张库商路(从张家口到蒙古乌兰巴托即古代库伦,并延伸到俄罗斯的古商道)的起点,张家口贸易十分繁华。

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征召塞外八旗兵于张家口,八旗兵从大境门进入中原,赶赴南方,为平定“三藩之乱”起了作用。

1697年,康熙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其主力部队于大境门誓师出发。叛乱平定后,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繁荣祥和的景象感动,用汉、满、蒙、藏、梵等六种文字写下“内外一统”,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何孟雄等在大境门内外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镜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

194582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张家口。

19481224日,人民解放军取得平津战役西线张家口战役的胜利,从大境门入城。

1982年,大境门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23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在张家口大境门遗址进行。


请你选用新的时间尺,对材料中大境门的历史进行阶段划分并阐释阶段特征。(要求:划分为两个或三个阶段,阐释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6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摘编自“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发表的官方文件。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日)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717日)

乙:摘编自193811日创刊的《抗战漫画》中的两组画面。


丙: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结论: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1)使用材料甲、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2)据材料甲、乙、丙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结论加以阐述。
7 . 民主的“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民主的思想与启蒙”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为了使这项社会契约不致成为一纸空文,它就不言而喻地包含有这样一个约定,即:只有它才能使其他约定具有效力;谁拒不服从公意,整个共同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公意……没有这一条件,任何社会约定都将是荒谬的,暴政的,而且会遭到严重的滥用。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转型中是起了实际作用的。梁启超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孙中山曾把《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制成小册子,作为兴中会的革命宣传品随身携带散发,并赠给了日本友人南方雄楠。

——摘编自李存山《对中国文化民本思想的再认识》

◆法国革命……它比那些较早的大变动引起更多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并影响了世界的更大一部分地区。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民众的充分觉醒。……为什么这一巨变会发生在法国呢?其根本原因是:启蒙运动的故乡法国,直到拿破仑登台后才由一个开明专制的君主统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通过研读上述材料,有的同学看到了民主的思想启蒙,有的同学看到了民主的社会变革,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历史人物的“是与非”。以“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应秉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以他们的历史行为和社会行为为根本,在具体的历史坐标中定位、衡量其所作所为是否顺应了时代大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环球网时评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


材料
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受封建正统主义历史观的影响,曹操长期被当作“奸臣”的代表而存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郭沫若、翦伯赞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新评价曹操,对其给予了应有的客观评价。

——摘编自李丞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历史人物评价中唯物史观的运用研究》


2008112日,“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报告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确证:光绪帝死于急性砒霜中毒。这就为客观评价慈禧及慈禧与光绪的关系提供了确凿的事实基础。

——摘编自黄金凤《评价历史人物的若干原则》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认识到了历史人物评价受所处时代与阶级影响,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研究的状况紧密相联。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民族危机与历史的变革】

某中学的历史学习小组在老师带领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清朝晚期提炼出如下历史信息:

工业革命
俄国 1861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鸦片战争
西藏、新疆、台湾等边疆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及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三国干涉还辽
八国联军侵华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及发展
维新变法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
通过以上信息分析,有些同学看到了中外历史的关联,有些同学看到了政治经济之间的互动,还有同学看到了晚清中国错失改革良机的遗憾教训。请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自 拟论题,运用相关的史实进行论证说明。
10 . 民族危机与历史的变革。

某中学的历史学习小组在老师带领下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近代史上的1898年进行了如下分析:

1898
戊戌变法
维新思想传播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列强在全世界加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各主要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

通过以上分析,有些同学看到了中外历史的关联,有些同学看到了政治经济之间的互动,还有同学看到了晚清中国错失改革良机的遗憾教训。


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任意一个其它时间(年份或年代),对其进行剖析,并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要求:写明选择的时间,分析应该表述成文,不要画图表,结论明确合理,整体论述应有逻辑性。
2022-02-24更新 | 19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