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采,字君载,生活年代大致在南宋高宗至孝宗年间,与朱熹生活在同一时代,曾在多地担任县令等职。他著有家训《袁氏世范》,摘录如下

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食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

桑、果、竹、木之属,春时种植甚非难事,十年二十年之间即享其利。

池塘、陂湖、河棣,蓄水以溉田者,须于每年冬月水涸之际,浚之使深,筑之使固。遇天时亢旱,虽不至于大稔,亦不至于全损。

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产可依,而欲为仰事俯育之计,莫如为儒。其才质之美,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取科第,致富贵,次可以开门教授,以受束修之奉。其不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事笔札,代笺简之役,次可以习点读,为童蒙之师。如不能为儒,则医、卜、星相、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摘编自袁采《袁氏世范》


从上述材料中发现一个历史现象形成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现象源自材料,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6-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崩溃、殖民体系瓦解及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为世界体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具有普遍性的单元形态;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一主题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地图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多种信息。

阅读图,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时期概况
春秋战国、秦朝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
汉代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豪强隐匿人口,户籍信息严重失真
魏晋南北朝南朝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僧尼专门设僧籍,免除其一切课役
隋唐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素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代宋朝时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为管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设立临时户籍
明清明政府使用黄册作为正式的户籍。黄册编制程序更为严格,内容更为详尽,每十年编制一-次。清初延用黄册,后改为人丁编审。雍正年间,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

——整理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提取上述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与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我最喜欢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时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位学者在探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时,归纳了以下三个主要条件:“一是必要的阶级基础;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准备;三是一定数量的骨干。”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围绕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2-23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宋方信儒出使金国时,向金统治者夸耀说:“象犀珠玉之富,俱出于二广;江东则茶桑之陆海也;浙西十四郡,苏湖熟,天下足,元帅之所知也。浙东鱼盐之富,海藏山积,食之虽众,生之无穷。闽自为东南一大都会,其支郡有六,又且兼江、淮之所入。”

宋代的商品构成中,粮食和布帛之类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越来越居于主要地位。“夫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一也,其有无交易,不过服食、器用、粟米、财畜,丝麻,布帛之类。”“千里不贩籴”的旧格局已被彻底打破,远距离的粮食贸易空前兴盛。

——摘编自李晓《宋代商品结构状况的变化》


材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的多种信息,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以史实说明。(要求:信息提取准确,史实运用恰当,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代表人物救国探索方案
林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
洪秀全、洪仁玕等“地上天国”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师夷长技以自强”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民主共和”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社会主义”

——据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从表中任选两个救国探索方案,指出二者之间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波兰、蒙古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与中国建交
1972年马耳他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阿根廷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毛里求斯共和国、荷兰王国、希腊共和国、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多哥共和国、日本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卢森堡大公国、牙买加、澳大利亚联邦、新西兰与中国建交
1992年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韩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乌克兰与中国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三次建交高峰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阐述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