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但在二战中沦陷,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甚至一度得不到盟国的承认。战后美国根本不把法国作为战胜国来对待,对战后重大问题的处理,法国不是被排斥在外,就是没有多少发言权。戴高乐1958年上台后,法国经济不断得到恢复,其发展速度还超过了美国,至1970年,法国国民收入达1283亿美元,居西方世界第3位。

1958917日,他向艾森豪威尔总统递交了一份私人备忘录,要求在北约内成立由美英法组成的大西洋理事会,以决定北约组织的世界战略和政治问题,否则法国将不参加任何发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工作。他主张“把靠近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联合起来,在必要时,使它成为苏联和盎格鲁一撒克逊两大阵营之间的仲裁者。”19667月,戴高乐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政治会谈后表示要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双方同意欧洲问题应该在欧洲范围内进行讨论,称欧洲大陆的国家应该努力为在东西方国家之间建立缓和气氛准备必要条件。戴高乐还从现实主义立场出发,认识到继续维持法国与殖民地的传统关系,已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改弦更张,使自己转变为非殖民化的倡导者和坚定不移的实施者。

“戴高乐主义”成为激发法国人维护民族尊严的情愫,使得法国人恢复了自十九世纪以来多年没有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得法国得以重新走向世界。戴高乐想象中的大国地位,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作为戴高乐主义的一种理想,是可以的,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现实政治目标,那又是脱离实际的。戴高乐主义在反对美国霸权的同时,明显地暴露出了要使法国取代美国在欧洲的地位的意图。

——编自张猛《试论戴高乐主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戴高乐主义进行简要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3-22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4届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一定程度上,中东地区战争频繁是美、苏“冷战”对峙、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为保证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实力,美、苏一度制造“不战不和”的局面,从而阻碍了中东问题的解决。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认识到战争无法解决问题,开始谋求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中东问题。1978年,美、埃、以三国首脑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埃以之间开始了通向和平的努力。然而埃及的单独媾和行为引起了部分阿拉伯成员国不满,同时,埃及国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策划暗杀了萨达特总统。

埃及与以色列的握手言和推动了中东的和平进程。(1993年,巴、以双方在美国签署了《奥斯陆协议》,这是中东和谈的一个重大突破。然而,和平之路并不平坦。1995年,推动巴以和解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再一次群众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此后不久,以色列右翼集团执掌政权,在中东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

时至今日,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双方在许多具体问题上针锋相对,巴勒斯坦内部如“以暴抗暴火的活动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造成双方相互仇视和冤冤相报,使暴力冲突不断,中东的和平进程异常艰辛。

——摘编自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东的和平进程异常艰辛”。
2024-01-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美国社会学家莱文斯坦试图对移民的迁移规律进行总结。他认为:人口迁移并非完全盲目无序流动,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左右人口迁移的动力是推拉因素作用的结果。伴随着一些研究者不断细化、深化,“推拉模型”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主要是认为其无视移民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回答为何当“推拉”因素发生变化后移民行为不一定随之变化,以及相似的“推拉”因素的作用下,同一群体中为何有的人走上了移民道路,有的人却依然故我,安于现状。

——摘编自李明欢《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33次组卷 | 56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用“十个坚持”高度概括了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内在机理。

——摘编自周志文、周志钧《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思考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评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493年哥伦布于美洲设立据点,引发欧亚美非连串病菌、新经济作物(烟草、橡胶、甘蔗)、粮食作物、实物货币(白银)与人种等的交换与碰撞,史称哥伦布大交换。1493年之后,曾经在数个独立大陆上相对稳定的文明体系,在一系列看似微弱但影响广泛的因素下,加速变成一个单一、全球化的实体。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美国学者查尔斯·曼恩认为全球化就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7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到三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沃波尔    华盛顿     瓦特    史蒂芬孙     马克思     爱迪生     贝尔     列宁     甘地 扎格鲁尔     斯大林     卡德纳斯
2023-04-19更新 | 406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后期,商书开始大量出现并出版发行,清代不仅种类增多,而且发行量也剧增,这就是所谓的“商书现象”。商书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的史料内容。如表为明清时期部分商书的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书名
共辑录水陆路引(路程指引)144条,还涉及水马驿站、行程里距、山川险夷、沿途物产风情、名胜古迹等多方面内容。明代刊印《一统路程图记》
除提及“断银歌”等鉴别歌诀外,还对各种白银的成色、形状、特征等予以详细介绍。康熙年间刊刻《辩银谱》
记载了20个省252个府州总共1800多种商品,其中包括140多种新品种,还记载了日本、高丽、安息、波斯、缅甸、交趾以及大小西洋诸国的70多种商品。乾隆年间的木刻本《商书便览》
“钱财物业,来之有道,义所当得者,必安享;远。若剥削贫穷,蒙昧良善,智求巧取,贪嗜非义,虽得之,亦守之不坚。非产败而必招横祸”。明代刊印《客商一览醒迷》
“商贾士农成乐业,恩波浩荡海天同”明末程春宇《土商类要》
书前序中指出“出而欲国,与入而居家,无不以理财急务”,表达了手抄此书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将此抄本寄给远在他地的“儿曹”、“子侄”,鼓勵他们学习“换本居寄,无微不入”的经商本领。乾隆后期手抄本《生意世事初阶》
评述明清时代的“商书现象”。
2023-12-07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粹”一词的产生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在欧风美雨的侵袭中产生了“国粹”一词:“国粹者,一国精神之所寄也。其为学,本之历史,因乎政俗,齐乎人心之所同,而实为立国之根本源泉也。是故国粹存则其国存,国粹亡则其国亡。”这些人并不是旧日的顽固党,但他们却把民族复兴的希望更多地寄托于“古学”的复兴:“学者乎!梦梦我思之,泰山之麓,河洛之滨,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如有一二书生,好学信古,抱残守缺,伤小雅之尽废,哀风雨于鸡鸣,以保我祖宗旧有之声名之物,而复我三千年史氏之光荣者乎,则安见欧洲古学复兴于十五世纪,而亚洲古学不复兴于二十世纪也。”国粹会使人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他们中不少人因种族意识而倾向反满革命,也因种族意识而统视所谓“醉心欧化”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国粹”一词的产生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